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背景說明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根據主計處於2017年發布的海外就業統計指出,2015年海外就業人數是72.4萬人,較中研院人才宣言發布的2011年,又新增加4.3萬人。從數據上顯示可看出,台灣人才外流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這突顯台灣的環境難以留住人才,甚至在人才供需上也產生失衡現象。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於2011年發起《人才宣言》引起廣泛討論, 該宣言針對國內近年來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發展面向分析,指出國家發展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但目前成效有限;2017年,科技部為解決人才問題,推出「愛因斯坦計畫」和「哥倫布計畫」等兩項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希望解決人才斷層與老化現象。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大學生人數年年增加。根據教育部資料,教育部最新統計結果,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2015年亞洲多數國家的平均就學年數,約介於1112年間,以日本12.5年為最高,台灣為11.9年,歐美國家除了義大利、法國及荷蘭外,大多介於1213年間,普遍高於亞洲國家。但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內容與我國產業脫節是現實。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無法在新興產業發展長才。因此,教育的內容與品質成為一個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

新聞導覽

黃榮村:產業與社會發展出現嚴重「斷鏈」

來源: 工商時報 2013年08月30日

2013財經立法高峰會昨天就教育改革與國際競爭力議題,邀請教育部、國科會首長與台大、政大等多位公私立大學綜合座談。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校長的黃榮村指出,一旦大學院校因招生不順而被迫關閉,卻不能自由處理校園土地,例如公立大學很難法人化,手上也沒有武器(錢),私立大學更為困難,這些都需要國人特別考量。 閱讀全文

瑞士成功之道 教育分流、專業追極致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8月28日

離琉森市區四十分鐘火車路程、面對著湖光山色的麥柯昇馬達公司 (maxon motor),是全球極少數能生產火星探測器內馬達的秘密基地,廠房裡,老師傅帶著技職生,一起製作著全球唯有他們作得出的精密馬達;一旁研究室裡,大批從工廠學徒再進修後的工程師,不斷針對客戶要求設計出更輕、機能更強的特殊馬達 閱讀全文

教長:大學整併 短期內161→150所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8月28日

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回應指出,要關掉大學不是那麼容易,短期內希望靠整併等方式,把國內大學數從一百六十一所減為一百五十所;教育部也會協助學校到外國找學生。 閱讀全文

學分綁學生 台灣高教輸在國際觀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8月26日

「更適合台灣參考的,不是大國作法,而是歐洲二、三千萬人口以下的小國制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趙光安說著他對台灣教育的憂心。 閱讀全文

教育三軌制、不斷層 德國一定強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8月26日

在德國工業中,大學扮演研發和創新的重要角色。德國大學從事研發,不是為了拚論文數量,相反地,而是與企業緊密聯結,提出對企業發展有利的研發項目,造就了工業強國。 閱讀全文

四階段拚整併 法國高教「小而精」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8月26日

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有一百六十二所大學,專家和社會有識之士都說「數量太多、實力分散」,教育部十年前就開始談整併,十年後大學數目不減反增。反觀法國,大巴黎地區約一千一百萬人口,有十三所大學,法國教育部官員也說,「大學太多了,我們本來去年底就要完成整併」。 閱讀全文

由智庫取才 上任前已有經驗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8月19日

據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全球共有5000多家智庫,其中美國有1777家,這些智庫成為政府的人才養成庫,當然,政府官員下台後,這些智庫也提供他們新的舞台。 閱讀全文

異動頻繁 政策難延續 劉憶如:無財經戰略 空轉13年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8月19日

前經建會主委、財政部長劉憶如接受訪問時表示,財經閣員異動頻繁,可能導致政策延續性不足,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她反問,「每任財經首長推動的政策都不一樣,政府施政中心思想是什麼?國家經濟戰略又是什麼?」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06.05.27

2006.05.28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研討會

(部分總體教育政策檢討)

出版品連結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