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 背景說明
-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根據主計處於2017年發布的海外就業統計指出,2015年海外就業人數是72.4萬人,較中研院人才宣言發布的2011年,又新增加4.3萬人。從數據上顯示可看出,台灣人才外流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這突顯台灣的環境難以留住人才,甚至在人才供需上也產生失衡現象。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於2011年發起《人才宣言》引起廣泛討論, 該宣言針對國內近年來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發展面向分析,指出國家發展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但目前成效有限;2017年,科技部為解決人才問題,推出「愛因斯坦計畫」和「哥倫布計畫」等兩項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希望解決人才斷層與老化現象。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大學生人數年年增加。根據教育部資料,教育部最新統計結果,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2015年亞洲多數國家的平均就學年數,約介於11到12年間,以日本12.5年為最高,台灣為11.9年,歐美國家除了義大利、法國及荷蘭外,大多介於12到13年間,普遍高於亞洲國家。但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內容與我國產業脫節是現實。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無法在新興產業發展長才。因此,教育的內容與品質成為一個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
- 新聞導覽
-
教育部人才白皮書初稿建議 12年國教免學費「排富」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4月10日教育部昨公布「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質疑十二年國教免學費一年花了兩百多億元,把原本修法增加的每年兩百多億教育經費都花光了,建議若無法另籌經費,就應盡速研議免學費設「排富」條款。 閱讀全文
推動教育改革 「鬆綁」不如「重綁」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4月10日對於推動台灣的教育改革,為人才培育找到新的機制與辦法,過去大家一直是由「鬆綁」的角度切入,希望藉此讓僵化的制度能有所改善,不過「鬆綁」還是在原有的模式與架構下推動改革,我認為反而是要透過「重綁」思維,才是面對未來不同的客觀環境下更為有效的辦法。 閱讀全文
教育部人才白皮書建議 重新重視二專
來源: 中央社 — 2013年04月09日今天公布的白皮書初稿,強調重新定位「高職」。文中指出,高職過去是為就業準備的「終結教育」型態,重視單位行業的技術專精訓練;但隨著廣設大學,如今只有15%的高職生不繼續升學,與原先定位有落差。 閱讀全文
英金融時報︰台灣薪資凍人才失 西進苦果
來源: 自由時報 — 2013年04月01日英國金融時報三十一日題為「中國導致台灣人才外流(China causes Taiwan brain drain)」的報導指出,台灣當前薪資成長停滯,起因是二十年來製造業外移中國,去年經濟雖成長,但薪資經通膨調整後反減少一.六%,薪資倒退後果就是台灣現正面臨人才嚴重流失危機。 閱讀全文
人家攬才,我們排外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3月25日少一個外籍人才來台灣工作,政府不痛不癢;留住一個吳寶春,政府喜不自勝,凸顯出政策與用人的短視近利。國外人才進不來,國內人才只能出走,台灣的人才留用與聘用機制著實出了問題。國際人才戰早已全球開打,台灣仍覺得事不干己? 閱讀全文
教育部長蔣偉寧列5大教育施政
來源: 中央社 — 2013年03月25日教育部長蔣偉寧向行政院報告五大施政重點,包括擬定白皮書、十二年國教、社會變遷、數位學習以及技職再造。蔣偉寧要求白皮書內容,不能只做「Reference(參考文獻)」,而是要提「Actionplan(行動策略)」。 閱讀全文
12年國教-免試更難考 志願序胡搞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3月25日十二年國教的免試升學不僅沒有免試,而且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絕對違背了十二年國教的基本精神。我建議政府應該立刻停止這個免試升學辦法,維持現在的升學辦法。 閱讀全文
十二年國教 蔣偉寧重申不排富
來源: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03月25日政府財政困難,不少學者建議,避免排擠其他教育經費,十二年國教的高中職免學費應增設排富條款。教育部長蔣偉寧在立法院再度聲明,十二年國教明年上路,超額比序不抽籤、免學費政策不排富。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06.05.27
2006.05.28
(部分總體教育政策檢討)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