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背景說明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根據主計處於2017年發布的海外就業統計指出,2015年海外就業人數是72.4萬人,較中研院人才宣言發布的2011年,又新增加4.3萬人。從數據上顯示可看出,台灣人才外流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這突顯台灣的環境難以留住人才,甚至在人才供需上也產生失衡現象。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於2011年發起《人才宣言》引起廣泛討論, 該宣言針對國內近年來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發展面向分析,指出國家發展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但目前成效有限;2017年,科技部為解決人才問題,推出「愛因斯坦計畫」和「哥倫布計畫」等兩項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希望解決人才斷層與老化現象。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大學生人數年年增加。根據教育部資料,教育部最新統計結果,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2015年亞洲多數國家的平均就學年數,約介於1112年間,以日本12.5年為最高,台灣為11.9年,歐美國家除了義大利、法國及荷蘭外,大多介於1213年間,普遍高於亞洲國家。但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內容與我國產業脫節是現實。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無法在新興產業發展長才。因此,教育的內容與品質成為一個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

新聞導覽

縣市教育力調查 翻轉教育觀念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8月29日

編按:親子天下雜誌今天公布2016縣市教育力大調查,調查基調,從「政府投入與領導者滿意度」、「閱讀力」、「教學力」及「弱勢關懷」等四大面向共36個指標,針對全台22個縣市政府、校長及家長代表進行調查,回收11,571份有效問卷。除了民調問卷,調查指標還包括縣市問卷,專家質性評量和數據分析。這份調查除了可檢視地方的教育政策的推展現況之外,也可看到各地資源的差異。從這些調查我們持續思考教育政策的未來。以下為針對這份調查的相關報導。 閱讀全文

教部政次:教官全面退出校園是新政府政策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8月09日

八仙塵爆學生受難,學校第一個趕赴現場的是教官,但新政府上台後,卻宣布要落實教官全面退出校園政策,預計8月底提出方案,讓教官「有尊嚴」地退出校園。教育部政次蔡清華在接受公視專訪時表示,新政府的政策是要讓教官全面退出校園。依據公視新聞網刊出的報導內容及訪問場景,蔡清華是在教育部接受專訪。 閱讀全文

郭位:台灣22K現象不能怪別人 完全是自己造成

來源: 風傳媒 2016年08月08日

「兩岸的高教是否找錯了病根、用錯了藥?」這是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在新書《高等教育怎麼辦?兩岸大學心件的探討》自序提出的問題。郭位1日接受《風傳媒》專訪,對於教改衍生的高教貶值現象有很深的感觸,他說,台灣人口是香港3倍,但大學家數卻是香港的21倍,假若台灣國民所得與香港一樣,每間大學所獲得的預算補助是香港的1/7,「人人讀大學,其實是錯的,今天台灣22K現象不能怪別人,完全是自己造成。」 閱讀全文

中研院「解甲歸田」 併入大學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6月28日

這幾個月來中研院因浩鼎事件及新院長的遴選,鬧得滿城風雨,直到最近新院長底定並辦理交接,爭議才暫告一段落。各界,包括中研院院士們,對院內評議會的存廢有頗多意見,而我卻想針對中研院的制度及功能提出一些看法。 閱讀全文

ILO警告:全球失業人口 今明兩年續增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01月21日

商品價格低迷重創新興市場經濟,恐導致世界失業人口總數在未來2年持續攀升。聯合國轄下國際勞工組織(ILO)周二預估,在2016與2017年間,新興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失業人口將增加480萬人。 閱讀全文

機會不均VS.分配不公

來源: 孫克難,工商時報 2016年01月13日

談到分配不公、不義,其正面訴求就是公平(equality)、正義(justice),存在兩個基本概念:一為發展機會的均等,追求起跑點或立足點的公平,亦即在自由競爭市場上,人人應有同等參與競爭並取得成果的機會。一為分配結果的公平,藉由競爭市場機能的有效運作,機會均等精神的發揮,其結果就能合乎分配正義。曾任美國尼克森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奧肯(A. M. Okun) 指出,機會均等為分配結果公平的基石。 閱讀全文

青年的期待是產業升級 並非起薪

來源: 戴肇洋,工商時報 2016年01月07日

隨著2016總統選戰日益升溫,為能吸引及爭取青年選票,如何解決國內青年就業不易,以及擺脫薪資偏低議題,已成為朝野政黨辯論攻防的主軸之一。姑且不論執政黨最近依據數據分析說明,青年起薪並非「22K」、而是「25K」,或是在野黨不斷指陳痛批,青年起薪已經多年停滯、淪為貧窮階級,均都無法扭轉「台灣=低薪」現象。 閱讀全文

認清低薪問題成因 才能對症下藥

來源: 中國時報主筆室 2015年12月21日

台灣人才素質不差,卻長期陷於低薪困境,已成為經濟成長之患。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15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在61個評比國家中名列第23,較前一年進步4名,但「人才外流」項目維持第50名低檔,顯示問題嚴重。先前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也指台灣將在2021年成為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低薪是人才外流主因之一,如何提升薪資結構,兩黨應該關切。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06.05.27

2006.05.28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研討會

(部分總體教育政策檢討)

出版品連結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