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人才培育、就業與教育政策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背景說明

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目前台灣有許多高學歷青年面臨就業挑戰,而同時台灣的新興產業卻面臨找不到人才的困境,而人才也無法在台灣得到好的發展,紛紛出走外流。

根據主計處於2017年發布的海外就業統計指出,2015年海外就業人數是72.4萬人,較中研院人才宣言發布的2011年,又新增加4.3萬人。從數據上顯示可看出,台灣人才外流的趨勢越來越嚴重。這突顯台灣的環境難以留住人才,甚至在人才供需上也產生失衡現象。中央研究院前院長翁啟惠於2011年發起《人才宣言》引起廣泛討論, 該宣言針對國內近年來嚴重的人才供需失衡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發展面向分析,指出國家發展將因人才失衡產生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但目前成效有限;2017年,科技部為解決人才問題,推出「愛因斯坦計畫」和「哥倫布計畫」等兩項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希望解決人才斷層與老化現象。

國內高等教育自1990年代快速擴張,大學生人數年年增加。根據教育部資料,教育部最新統計結果,2015年台灣預期受教育年數為16.6年,若扣除學前教育,每位國民預期正規教育達15.6年,相當於大學四年制畢業。與其他主要國家比較,2015年亞洲多數國家的平均就學年數,約介於1112年間,以日本12.5年為最高,台灣為11.9年,歐美國家除了義大利、法國及荷蘭外,大多介於1213年間,普遍高於亞洲國家。但儘管台灣擴充高等教育使受教率提高,但教育內容與我國產業脫節是現實。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無法在新興產業發展長才。因此,教育的內容與品質成為一個需要重新衡量的課題。經濟發展與就業市場的多元變化,顯然已對青年人的職涯選擇,甚至傳統的社會價值形成挑戰。

新聞導覽

為台灣留才、用才 再進一言

來源: 單驥,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10日

當前台灣人力問題的三大挑戰:生育、人才與法規,本文將針對人才部份,就教於各界。根據英國Oxford Economics機構發表Global Talent 2021的報告指出,在其所評估的46個國家之中,台灣是所有國家在2021年時人才(talent)流失最嚴重的國家,在亞洲各國中,中國大陸居中,是人才平衡者,其他亞洲國家如泰國排名32,新加坡排名33,韓國排名40,日本為45,最後則是台灣排名第46位,不但敬陪末座,而且人才流失問題之嚴重,為各國之最。 閱讀全文

台積電登陸 搶人才搶市場

來源: 劉孟俊,中國時報 2015年12月09日

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產品需求成長快速,已超越海外能源進口躍居第一大進口產品。今年大陸設立半導體基金,結合其半導體政策強力支持下,未來發展成長可期。面對此趨勢,全球重要半導體廠無不重視此一市場,台積電是全球首位晶圓專工廠商,在上海的業務過去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已超過50%,面對大陸市場成長的商機,決定進一步赴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 閱讀全文

外籍藍白領勞工 大鬆綁

外籍藍白領勞工 大鬆綁

來源: 工商時報 2015年12月03日

攬才另闢綠色通道!行政院會今(3)日將通過鬆綁外籍白領、藍領和僑外生等三大類在台工作限制,其中工作9年以上外勞可採評點制,申請轉為「外籍藍領技術人才」留台,可不受留台12年大限。政院預估一年可因此多招募,或留下6、7,000名外籍人才。 閱讀全文

吸引高階白領來台,重拾外資活水

來源: 工商時報 2015年11月19日

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經濟部主導鬆綁跨國白領經理人來台執業的限制,但是加入TPP必須修改法規是一回事,真正爭取跨國企業來台投資又是另外一回事,台灣本質排外的勞工法規與所得稅制,才是外資企業不斷流失的關鍵因素。執政當局如果沒有把目標弄清楚,這波的政策鬆綁,只是重蹈多年來持續不斷的覆轍,無助於吸引外資。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5年11月17日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真相,來自兩種「毒藥」的綜合

來源: 楊渡,中國時報 2015年09月02日

前一段時間,台中一中百年校慶,學校向我要了以前寫過的故事,以為一中歷史的見證。無獨有偶,我最近才出版的《暗夜裡的傳燈人》就寫了一中歷史老師齊治平。他的故事,恰恰足以作為歷史教材的見證。我生於戒嚴時代,1962年進中一中,當時最震撼的還不是學校課程安排如何厲害,教師陣容如何堅強(都是補習班名師),而是一位叫齊治平的歷史老師。他上課第一件事,是把靠走道的窗戶關起來,然後嬉笑說:「校長會來巡堂,我講什麼不必他管,他根本聽不懂。」 閱讀全文

運用國家力量 強化半導體競爭力

來源: 王伯元,工商時報 2015年06月17日

半導體產業可說是台灣目前的明星優勢產業,單以2014年而論,台灣總體IC產值就超過2.2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4%,總銷售值達全球半導體市場22%、總IC市場26%。以全球產值排名,台灣僅次於美國,坐二望一。 閱讀全文

文創不是「一種」產業

來源: 楊渡,中時電子報 2015年05月27日

上次專欄寫了文創的整體觀,雖然觸及一些主要問題,但最核心的兩個觀念仍未能說明白,此即文化與產業。 先說被誤解最多的「產業」。事實上,所謂「文化創意產業」,絕大多數人都談「創意」很少人願意去談產業,彷彿一談,就俗了,低了。但恰恰是產業,決定了文化與創意的生死。 然而,現在的「文創產業」根本上就是許多種產業的合稱,每一種產業有各自的特性與市場,內容就非常分殊,不是一句話就能全包。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06.05.27

2006.05.28

稅制改革的公與義研討會

(部分總體教育政策檢討)

出版品連結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