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專家呼籲 / 升級永續優勢,打造共好未來

升級永續優勢,打造共好未來

許勝雄

 

壹、 洞察世界經濟脈動,形塑台灣發展永續

一、全球經濟態勢

1.  不穩定的經濟環境:二○○八年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一直到二○一○年世界經濟體系走出陰霾,世界一些主要國家的經濟成長率才開始回升(美國負○.三%上升至三.○%,日本負一.二%上升至四.○%,德國一.○%上升至三.六%,英國負○.一%上升至○.四%,我國○.七三%上升至一○.八八%,以上比較基準為二○○八年與二○一○年底之數據),然而二○一一年歐債信問題又形成一個四兆美元金融未爆彈,又將使全球經濟陷入恐慌,未來全球將面臨一個較不確定的環境。

2.  自然環境變遷的經濟衝擊:全球天候環境巨變,日本三一一震災造成全球生產體系斷鏈的危機;泰國水患也引發世界幾個重要電子產業鏈供應問題,不穩定的大自然環境變遷也衝擊全球經濟體系。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發佈的,二○一○年重大天災全球經濟損失高達二一八○億美元,約合台幣六.五兆元。

3.  全球經濟一體化危機:全球的經濟運作,現在多以聯合體系方式運行,WTO、GATT、NAFTA、EU、ASEAN…這種團塊化或區塊化的經濟體系,雖然強化了會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卻也使全球經濟體系陷入牽一髮動全身的狀態,由上述兩種情境,證明了地區問題都可能成為全球問題。

二、 亞洲經濟成長態樣

1.世界經濟重心轉移至亞洲:總體經濟疲軟(二○一一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為四%),世界經濟重心由歐美轉移至亞洲,且以中國為主軸。這也帶動了亞洲整體經濟的提升,二○一一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亞洲國家除日本外都比歐美國家來得高(美國二.二,德國四.六,英國一.六,新加坡九.三,香港七.五,中國九.七),日本官方更是於今年二月宣布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亞洲新興國家所蘊含的消費潛力,也是重心轉移的主因之一,光是中國和印度預計就將多出二十億的中產階級消費者(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各國官方網站)

2.亞洲的區塊化經濟威脅:隨著亞洲市場的興起,西方越來越多國家與亞洲國家簽訂各種貿易協定,美國與韓國簽訂FTA,中國加入東協十加一或中、日、韓共同加入東協十加三的威脅,這些都影響著台灣在亞洲的重要經貿活動。而亞洲一些重要經貿組織如:APEC、ASEAN台灣也未能參與,雖然已經與中國簽訂ECFA,為減輕衝擊,台灣應盡快與美國及日、韓、星及東南亞國家協商FTA簽署,並建構自己的差異化競爭能力。

三、    台灣優勢與強化目標

1.  由競爭力排名看台灣優勢及劣勢: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觀之,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競爭力台灣評比結果,企業效率(五十九個國家中第三名)非常優異,企業的經營能力是台灣最大的優勢。但在政府效能(由第四名退步至第十名)則需再改進,基礎建設排名最末(與台灣其他構面相比),顯示政府效能的提升與環境建構是劣勢所在。

2.  培養差異化競爭基礎:台灣未來的發展,在公義的前提下要以全民福址為基礎,在產業面從企業經營優勢來創新價值,而在產業發展上也能與就業相結合,在社會面要建構一個優良的人居環境。此外,面對國際關係較弱的劣勢,要能積極接軌國際,引入國際專業人才,讓台灣由產品輸出轉變成技術輸出或整業輸出,以開拓新興亞洲國家的有利戰場。

貳、 完善產業發展及人居生活環境: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概念

一、建構未來產業環境

1.綠色產業趨勢:今年為大陸十二五、台灣黃金十年啟動年,兩項計畫都把新能源相關產業列為發展重點,主要是因為全球經濟疲弱,目前綠色市場一年產值達四千億美元,台灣綠色產能成長為指數型年增,意即未來台灣和全球的經濟成長主力為綠色產能。

2.雲端產業趨勢依據IDC(國際數據資訊)的評估,雲端服務的全球市場,預計在未來五年將成長三倍,達到四百二十億美元,此技術發展趨勢可使台灣相關設備之製造商轉型,更可因新服務型態帶出新產業鏈。此外,透過大、中、小不同規模及功能的雲端應用,台灣的各種產業可透過雲端進行資源整合,降低經營成本並提升經營效率。

3.產業人才資本:有人才的投入才能造就產業產出,企業應以人才資本為核心

理念,引進未來趨勢產業,包含綠色、科技、文化,及設計產業優秀人才,在創新營運模式下創造產業優勢。

4.產業技術輸出:策盟的合作模式非常適合台灣產業營運及產業狀況,策盟可以促成區域產業群聚,提升台灣競爭優勢,台灣由產品輸出轉變為技術知識輸出,並以台灣在科技、文化、設計及國際化的經驗領域,協同產業標準之訂定,帶領中國產業一同轉型升級。

二、生活環境打造

1.人物境共生:為打造良好生活環境,從基本面提升人的涵養,並以綠色概念改善基礎設施,打造台灣文化生活環境,進而提升觀光產能。

2.社會公義:在社會追求進步發展同時能建立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並以能帶給全民「幸福感」為目標,由企業主動回饋社會,而社會也能給企業正面肯定,以建構幸福社會及福利社會之良好互動的生活環境。

三、政府效能提升

1.服務品質提升:政府效能提升方面,政府應避免冗長之行政程序延遲決策效率,並主動貼近人民需求,提供創新服務項目並能積極任事,拋棄官僚心態,轉換其態度由防弊到興利,才能真正提升整體服務品質。

2.產業法令因時修正:另外政府法令應因應狀況鬆綁,並修改不合時宜法條,同時需針對地方規劃、資金來源、人才引進、技術導入相關政策法令進行修正及改革。

參、 台灣永續之道

一、 產業環境做法:以亞太營運中心打造台灣新價值鏈

政府及企業對於產業環境和生活環境都有需要努力的方向,但除了策略佈局,還需要有資金的投入。

1.亞太營運中心:以台灣企業的體質和潛力,搭配逐步健全的投資環境支持下,讓台灣能趁著這股亞洲經濟起飛的優勢,透過競合中國大陸、接軌國際,來成為東亞區域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樞紐與平台。

2.台灣新價值鏈:未來新價值鏈中的各個廠商仍保有自身的產業特性,但在技術、知識方面互相交流或是合作,創造整合價值,在跨國合作模式中,以追求整體產業提升的角度作策略性思考。

二、 生活環境做法:未來城市趨勢及社會福利

1.(從E化至K化至M化)打造無線城市:行政院「愛台灣十二建設藍圖」中,明確揭露「智慧台灣」、「智慧生活」產業與環境的營造為未來重點,配合經濟部推動i236(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以「安全防災」、「醫療照護」、「智慧便捷」、「智能交通」和「健康生活」為主軸來發展,勾勒出未來城市和數位生活,成為每個人都能夠享用到的公共資源。

2.社會福利:台灣社會資源分配不均,應減少貧富差距,且提高低所得者的收入,以增加人民幸福感為目標,政府應施行奢侈稅徵收,及因應環境變動調整社福補助款項作因應,使弱勢的人或團體受到合宜之照顧。

三、 政府做法:流程改善及創新服務提升效能

1.提升政府效能:而為了提升政府整體效能,藉由單一窗口流程整合、創新服務等,提升政府效率及提供更貼近需求之服務,給台灣人民一個更依賴、信賴的效率政府。

2.適度調整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法:中央與地方財政作適度之調整分配規劃,以使地方政府能更積極提升改善投資環境,以利招商引資,以繁榮地方,增加就業。

四、小結

總結上述,人居環境打造吸引人才進駐,產業面則以企業與環境共生,綠色專業技術導入,產業效率提升,建立綠色企業營運模式為目標,加上台灣創新設計優勢,以台灣品牌思維,客製化服務能力結合企業製程彈性,走在顧客的需求之前進行創新,建立台灣「共好」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