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會脈動
- 背景說明
-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
1994年文建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政策,促使中央政府省思跨部會整合模式的重要性,爾後,台灣社區政策的推動已逐漸從政府主導的「由上而下」政策執行,變成強調公民參與的「由下而上」的操作理念。
然而因為中央政府策略性的介入,特別長期以社造經費補助的誘導下,促使社區營造成為地方政策執行上脫離不了環境綠化、多元就業、文創開發的政策走向。更因高度依賴中央經費補助,使社造成為鄉鎮公所、村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及社區工作團隊間權力與資源的競技場域。
而今為因應人口老化、城鄉落差及產業變化,推行的「地方創生」同樣強調在地、自發與行動,不同之處在於,地方創生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減少)問題、提昇生養後代的條件、為地方創造生機」。
【從地方創生窺見貧富不均的現象】
在地方創生所觀注的人口結構及產業的變化中,最直接的觀察是台灣過往在快速發展工業化以及都市化的政策下,產生貧富不均的議題。
根據WTID(2018)的資料,全台灣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佔全國所得比例為12.99%。所得越高的族群,其薪資所得佔個人總所得的比例越低、資本所得的佔比越高。這一切似乎意味著,過去台灣社會長期歌頌的「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價值已不復存在,單憑努力越來越難出頭天。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下帶來的貧富差距所衍生出的社經階級顯然已難以翻轉。
聯合國在2015年開始啟動永續發展目標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Ban ki-moon)曾表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制定的目標具全球性,各國領導人已做出承諾,確保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而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就是消除貧窮(No poverty);世界銀行(世銀)總裁金鏞(Jim Yong Kim)表示「到2030年,終止極端貧窮並共享繁榮是我們的目標,而此承諾未曾改變,我們也須從全球的角度,採用擴大的貧窮判斷標準。」
【觀察、追蹤、與實踐】
貧窮及貧富差距的議題在台灣的都市與鄉鎮,以不同的樣貌存在著,面對地方翻轉的挑戰,我們同樣也必須關注大環境下的結構性議題,在關注與追蹤的同時,也與地方組織一起尋求社會創新的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
《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
《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
《報導者: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 TAIWANICDF:終結貧窮之前 先回答什麼是貧窮吧!》
- 觀察社會脈動
-
六四32週年《國安法》下香港悼念困難重重
來源: 多元 — 2021年06月04日綜合媒體報導,香港警方上月以新冠疫情為由,拒絶批准支聯會6月4日在維園舉辦年度燭光晚會。並再三呼籲市民,不要參與「任何未經批准集結」,海外港人誓言延續傳統。支聯會表明今年在6月4日當天不會組織任何「六四」相關活動,但呼籲市民「自發悼念」。 閱讀全文
《轉特目辦法》預告期將屆 農地違章工廠恐就地合法 民團籲暫緩實施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1年06月04日國內農地違規蓋工廠情況常見,經濟部上月公布《工廠管理輔導法》(工輔法)子法之一的《特定工廠申請變更編定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審查辦法》(轉特目辦法)草案,將開放符合條件的農地工廠變更地目,以加速納管期程。 閱讀全文
全球面臨人口寒冬,這意味什麼呢?
來源: 紐約時報 — 2021年05月25日世界各國都在面對人口增長停滯、出生率暴跌的問題,這種如雪崩一般的人口趨勢,死亡多於出生——正在擴大和加劇。有一些國家的人口在增長,尤其在非洲,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出生率幾乎都呈下降趨勢。人口學家預測到本世紀進入後50年或更早的時候,全球人口將首次進入持續下降的趨勢。 閱讀全文
搶救生育率 台灣人口已連續四個月負成長
來源: 聯合報 — 2021年05月12日人口亮紅燈,政院急催生,根據內政部昨(1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今年前四月出生人數共47,181人,年減11.4%;死亡人數則共61,902人,年增0.8%。死亡人數較出生多出14,721人,連續四個月「生不如死」。而台灣總人口數持續下滑,自去年底2,356萬餘人,跌到今年4月底剩2,351萬餘人。 閱讀全文
中國國家統計局長:人口高齡化已成基本國情
來源: 多元 — 2021年05月1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人口超過14.1億,較10年前人口普查增加逾5%。國家統計局形容,中國人口紅利,以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依然存在。但當局承認,中國人口增長放緩,需要採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並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閱讀全文
數位時代加劇 歐美中反壟斷浪潮來襲
來源: 多元 — 2021年05月05日編按:全球化發展快速,數位經濟藉由有網路效應及便利性,特別容易有大者恆大、贏者全拿,導致數位壟斷日益嚴重。今年三月美國10名州長向Google與Facebook提起反壟斷訴訟,爭點在從競價中獲取特權。近日大陸官方擴大對科技公司也將擴編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最快將在本周對蘋果公司提起反托辣斯訴訟。歐美中皆在遏止數位壟斷之不公平。 閱讀全文
CHARLES M. BLOW-死亡和大流行教會我的事
來源: 紐約時報 — 2021年04月28日編者按:累計到今日,全球已有破億人口感染新冠肺炎,超過三百萬人死亡,這場疫情改變的不僅僅是經濟活動與政治版圖,更由上至下翻轉許多人面對人生的態度。往後,要以怎樣的心情度過每一天呢?感受,那些死亡與大流行教會我們的事。 閱讀全文
聚焦土地、藻礁、淨零碳排 地球日環團拜會總統提51項建言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1年04月23日昨(22日)世界地球日,總統蔡英文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環團向總統遞交51項政策建言書,其中有關「2050淨零碳排」的主要訴求,蔡英文承諾會以此為目標,積極推動能源轉型。環團對於政府欲建立溝通管道的態度予以肯定,強調未來一年內也會保持與各部會的聯繫、持續監督。 閱讀全文
- 地方大小事
-
預見科技桃花源
2020年08月03日【TechTHY預見科技桃花源】計劃為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與社會企業研究中心的專案計畫,由工業技術研究院史欽泰前院長發起,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友會支持推動。 閱讀全文
「地表最強里長」談南機場都更
2020年07月02日拜訪傳聞中「地表最強里長」,中正區忠勤里的方荷生里長,適逢午後雷陣雨,里長把握時間去家樂福載民眾捐贈的物資,在車程中跟我們分享南機場的都更情況。 閱讀全文
友善書業:我們接了先行者的棒子
2020年05月12日上一次走進實體書店是何時呢?除了誠品、金石堂、五南等等,你有走進過街角的小書店嗎?上週拜訪了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讓我們了解台灣各處的小書店怎麼在艱困的經營處境中,用理想滋潤他們深愛的土地 閱讀全文
夢想城鄉:我也有一個夢
2020年05月08日手作木工班、藝術創作班、流浪者地方導覽,這是一般人最容易看見協會的工作樣貌。「我們希望營造一個差異共存、共融的社會」協會的宜潔這麼說,為此, 台灣夢想城鄉營造協會 一腳踏上最難的一條路:陪伴社會底層的弱勢者;他們是貧困、流浪、被忽視、被排除的一群人 閱讀全文
千億挺就業,挺得到每個人嗎?
2020年04月21日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最常反應在市井小民的身上,尤其是底層生活的弱勢者,他們大多從事的是服務業、臨時工,他們所面對的挑戰遠比一般人所能想像的還大。行政院推出「千億挺就業」的計畫是否能夠挺得到每個人呢? 閱讀全文
因為拖了,很多事情就過去了~
李維倫 — 2020年03月27日在擁有最豐厚藝文資源的台北市,對文化的意識與重視卻無法反應在文化資產的保存上。政府沒有夠好的協調平台,而文化局在過程當中扮演的角色也模糊不清,以致像片中李庚霖這樣的文化工作者在文資保存的協調會中,常處於溝通上的劣勢。 閱讀全文
我們都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留下來?
李維倫 — 2020年03月24日創辦人之一劉育育說:「社會運動的形式比較激烈,它是在救火,我們的思考是,如果這裡可以往下紮根,了解這個地方的特色,然後在地的民眾可以重新拿回自己的文化自信,那他在面對不當的開發之後,他就可以用公民表達的方式,去表達自己要什麼跟不要什麼」 閱讀全文
資源有限的時候,選擇「共好」
李維倫 — 2020年03月20日原來曾經以糖業興盛的新營,也曾是台南縣政府的所在地,隨著傳統產業的沒落,如今新營人口逐漸流失,當年的縣治大鎮,悄悄變成了現在我們口中的「偏鄉」。雖然這裡不乏硬體建設如車站、轉運站、文化中心,以及興建中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然而如何匯整在地的軟體實力,帶動新營的地方創生,才是真正的挑戰 閱讀全文
- 足跡
-
區域 足跡 北區 -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 將軍村(厚食聚落)
中區 南區 東區 - 地方創生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