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紐約氣候峰會】紐約宣言 將承諾轉為行動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26日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23日由政府、企業、金融、民間之各方代表來共同發表宣言,要以新的行動來即刻解決氣候變遷之問題。 閱讀全文
抗氣候變遷 小島國家帶頭經濟轉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25日未來十年內,氣候變遷引發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迫使成千上萬位居民從52個小島型開發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SIDS)遷移至他處。面對威脅,地球的命運與小島型開發中國家緊密相連,這也將是未來幾十年間,國際上面對氣候變遷各種影響的縮影。 閱讀全文
放寬水庫開發條件 環團批內政部毁水源區圖利財團
來源: 民報 — 2014年09月24日內政部今(23)日審查「全國區域計畫」修正案之「環境敏感區」議題,環保團體批評內政部不當修訂區域計畫環境敏感區位之分級,會毁滅「水庫集水區」,要求土石流區及易淹水潛勢地區等開發地點,都應列入「環境敏感區」第一級,避免開發。 閱讀全文
「要乾淨能源」 氣候峰會大遊行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9月23日去年碳排國家前三名是中國大陸、美國、印度,今年中國碳排量將上升4.5%,達到104億公噸,超越美國的52億公噸與歐盟的32億公噸。美國排放量將比去年減少0.9%,歐盟減少1.1%。 閱讀全文
與蟹同行 「還」陸蟹一條安全的路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23日「護蟹?就是把螃蟹放到桶子裡,幫牠過馬路那個活動?」由於媒體報導,不少民眾對護蟹有初步印象。2104年7月,綠島2000多隻奧氏後相手蟹被車輛輾斃(路殺,road kill)的畫面在網路流傳,再度引發民眾對陸蟹的關切。墾丁與綠島都展開了護蟹行動。 閱讀全文
白海豚媽媽又擱淺 環團赴總統府抗議籲提保育政策
來源: 民報 — 2014年09月22日上周一隻白海豚媽媽被發現擱淺死亡在苗栗海域,保育團體赴總統府抗議,並遞交陳情書,指台灣白海豚數量僅剩不到80隻,5年內已死了2隻,要求政府公告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成立海洋資源研究保育專屬機關,同時呼籲年底參選人提出白海豚保育政策。 閱讀全文
造水王國 滴滴有創意
來源: 2014-06-11 天下雜誌 549期 — 2014年09月19日三分之二國土是沙漠、一年只下三十天的雨、天氣比台灣還熱。為什麼今年面臨九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時,以色列卻沒人在省水?缺雨不缺水的以色列,可以給缺水不缺雨的台灣什麼啟示?有些問題,只有找以色列人才有解答。 閱讀全文
「廢墟高雄」是誰的責任?
來源: 看雜誌 — 2014年09月19日二十多年前,名作家宋澤萊先生感慨台灣對環境的破壞,寫了《廢墟台灣》這本小說,想像台灣因為汙染與核災等事件而成為廢墟多年之後,人類重新回來台灣探險的情境。當年很多讀者可能和我一樣,雖然也強烈反對環境汙染和破壞,卻以為宋澤萊先生的小說乃是誇大災難以警告大家。然而,7月31日高雄大氣爆,使當地人民真正體驗到成為廢墟的情境。驚魂甫定後,大家不免要問:為甚麼會這樣? 閱讀全文
台泥鼓山廠開發案 民團現勘提產業活化轉型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19日高雄市鼓山路上緊鄰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台泥鼓山場圍牆內,怪手正不停趕工進行拆除作業,越過深鎖的大門內所見,大片廠區已經化為平地,獨留幾座巨大的水泥儲存槽矗立在北側,這座建於1917年的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水泥工廠,隨著都市更新發展的腳步,很快將走入歷史。 閱讀全文
公海服務全世界 你只關心200海里?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19日公海正面臨其生態系統健康和生產力週期性衰退。現在正需我們團結急切、果決地行動以逆轉這龐大的全球公共領域的衰退,否則將是一種對現在和未來世代不可饒恕的背叛。 閱讀全文
對抗氣候變遷 把森林還給在地社群吧!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17日環境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與「權利與資源行動組織」(Rights and Resources Initiative,RRI)共同發表研究指出,由當地社群合法管理的森林,砍伐率明顯較低。各國政府未能強化地方土地使用權與相關法律,將失去對抗氣候變遷的契機。 閱讀全文
重新出發 打造韌性都市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6日不需要非理性的衝突,應把小細節做大、把大題目集中、深入討論。不放棄追究真正的責任歸屬,將有經驗的官員和專業學者的力量結合,今天的討論內容和會議結論,將是下次研討會的基礎,我們將誠摯地邀請民眾積極參與。 閱讀全文
汙水變自來水 人工濕地成新一代抗旱救星
來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16日佔地2000英畝的費爾菲爾德(FAIRFIELD)濕地系統,可將原先流入墨西哥灣的廢水,轉為當地水庫額外65000加侖可用水進帳,氣候學家也預測,世界各地將面臨更長期且更頻繁的乾旱問題,而濕地系統可降低城市的用水壓力與對降水的依賴。 閱讀全文
永續都市盤整規劃案例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5日都市為一活的有機體,各個環節互相關聯,也相互影響,一個永續發展的都市需同時為高涵容城市、優良治理城市、智慧城市、生產力城市、韌性城市及綠色城市之綜合體,不同地方和文化下有不同的實踐計畫、不同設計的手法,以讓城市能不斷地發展。 閱讀全文
還地於河:荷蘭傳統水利工程框架下的政策發展
來源: 荷事生非 — 2014年09月15日先前荷事生非曾介紹過,荷蘭人治水的態度,正逐漸從「與水爭地」轉變為「還地於河(Ruimte voor de rivier)和「與水共存」(註 1)。但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讓荷蘭人翻轉過去幾百年來「與水爭地」的治水文化呢?況且觀念的轉變並非一蹴可幾,新政策的推行必定遭遇衝突,荷蘭政府又使出哪些法寶,來應對政策執行遭遇的種種問題呢? 閱讀全文
韌性都市概念落實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4日韌性是在環境變動,或外力的干擾、擾動下,尚能維持運作,確保環境中的每一個人、生命財產,以及都市機能等都能因應、安然無恙;或當都市遭受災害衝擊時,可以盡快回復或具備重組能量、恢復其都市生活的秩序、機能。不僅是維持或恢復舊有都市的系統機能,而且要能夠在未來的環境變動中能夠存續、再生,以因應新的趨勢,是最重要的課題。 閱讀全文
石化產業與高雄願景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3日能源局說業主自主管理,這是個笑話,以我研究的結果,石化業者是利潤中心制,若自主管理有效的話,台塑為何一直爆、高雄煉油總廠的工安事故,二十二年中發生了二十九件,譬如說下油雨、爆炸等,高雄人是這樣活過來的。自主管理需有罰則配套,要一些常常犯規的人管好自己卻不處罰,並不恰當。 閱讀全文
檢視氣爆與石化工安
來源: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14年09月12日一連串的工安事件,真正的意義應回到現場,決定何時疏散民眾。六輕工安事件中沒有民眾死亡,高雄氣爆卻死了很多人。勞工的死傷有勞委會負責,工廠的工安事件是業者自己損失,但若影響民眾安全,現場必須負責、決策疏散。 閱讀全文
因為食物太重要了!「綠農的家」吃出好環境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9月12日再多財富都無法取代食物!不論科技多發達,人就是得吃才能活,而且食物無法合成、無法提煉,雖有變異加工,各類食材仍是赤裸裸長於大地、生於大地的動植物,或許現代都市人對自然轉變缺少關心,但沒有人會毫不在意吃下肚的食物怎麼產出,從產地到餐桌,可能是我們僅剩與自然環境最緊密的一條線。 閱讀全文
愈反愈恐─「九一一」十三年後新威脅
來源: 風傳媒 — 2014年09月11日十三年前發生「九一一」之後,美國的報復行動集中在基地首領賓.拉登身上。結果,美國在三年前,即「九一一」十周年之際,如願以償,美國終於擊斃拉登,但文明衝突就可以落幕了嗎?答案當然是沒有。拉登倒下,比拉登更恐怖的「伊斯蘭國」( ISIS ) 正式登上舞臺。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