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政府該從保守、防弊轉興利
來源: 風傳媒 — 2014年07月08日傳統上,我們對政府的期待是「興利除弊」並重,但多年來台灣專注「除弊」,雖然有其意義與效益,但卻也讓整個政府與社會,因太過專注防弊而形成保守風氣,政府中瀰漫著「少作少錯,不作不錯」的氛圍,第三方支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閱讀全文
朱敬一:命運坎坷的台灣教育改革
來源: 天下獨立評論 — 2014年07月07日從二十年前的410教改遊行、到1995年行政院成立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到次年完成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再到把近百家高職轉型為大學或技術學院、最後則是一年多前推出來的十二年國教,台灣的教育改革大概只能用「不上不下、越改越糟」八個字形容。 閱讀全文
消失中的彰南農地
來源: 命土悲歌 — 2014年07月01日農業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邊緣的工具,不僅是供應工商發展的糧倉與人倉,更是滿足都市發展用地需求的地倉。因此,「以農養工」的政策從未停止,雖然現今的農業生產環境已因此出現重大危機,但「犧牲農業」仍然變本加厲的走下去。 閱讀全文
張志軍來訪,台灣學者:聽到不少聲音
來源: 中央社 — 2014年06月30日新台灣國策智庫今天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做效應評估,有智庫諮詢委員認為,張志軍來台訪基層無太大實質意義;也有學者認為,張志軍在台聽到不少聲音,至少有點成績。 閱讀全文
壓房價 財金部會三面圍攻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6月27日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26日指出,平抑房價應「三管齊下」,從供給、需求和制度面著手解決,但以影響層面廣泛的貨幣政策(利率)處理房地產問題是「大而不當(too blunt)」;央行若調升利率抑制房價,除效果有限,還可能付出景氣復甦力道減緩的代價。 閱讀全文
永續教母看見台灣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6月26日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上周陸續公布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與法治等四大領域得將名單,由於獎金高達新台幣5千萬元,比諾貝爾獎還高,備受矚目。 閱讀全文
管中閔承諾:經貿國是會結論 不會變廢紙
來源: 聯合報 — 2014年06月24日為期一天半的經貿國是會議北區場次昨天落幕,包括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服貿協議與參與「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TPP)等,都獲提列為多數意見。但在野黨、反服貿人士缺席,會場未見政策辯論火花,主辦的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表示「相當可惜」。 閱讀全文
我見我思-樹的眼淚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6月23日鄭漢文校長已在桃源國小服務5年,全校有86位學生,幾乎全是布農族,他之前曾在蘭嶼待過,對原住民文化有非常精細的認識與見解。談到原住民小朋友的學習落差,他說,原住民小朋友在現有教育體制下,不但無法承接老祖先的傳統文化,對西方教育的領悟也較差,形成兩頭落空,這就是制度上造成的弱勢。 閱讀全文
成龍濕地的里海行動
來源: 我們的島 — 2014年06月23日雲林口湖成龍濕地的守護計畫,邁入第5年,從藝術季的開展,到生態養殖的推動。從濕地生物的安棲,到村落居民的笑容,守護濕地的里海環境行動,朝向美好願景持續進行... 閱讀全文
小島綠色經濟 關注能源效率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6月20日暑假旅遊旺季即將來到,是否正在規劃一趟離島小旅行?不論是台灣的澎湖、蘭嶼,或是國外的普吉島、關島,這些小島往往高度依賴能源、製造業和食品進口,而這也是小型島嶼永續經濟發展首要面對的問題。 閱讀全文
講環保不傷風情──從基隆廟口談環保夜市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4年06月20日走在基隆廟口夜市,天一香肉羹、營養三明治、泡泡冰等,各式各樣聞名全國的美食攤位,總是讓大批遊客吃得不亦樂乎,但比較不為人所知的是在環保方面的努力。 「夜市也能環保?」某些人可能會這麼問,畢竟夜市是庶民文化的代表,似乎跟花成本的環保二字,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對某些文人雅客來說,這是否意味著「高級化」、「百貨公司化」而盡失風情,讓人忌憚三分。 閱讀全文
生質能發電能不能取代核能?
來源: 泛科學 — 2014年06月19日最常被討論的其中一個問題便是如果不蓋核四,是否有其他發電方式可以取代核四(或是核能)。聽到這個問題,生質能源趨勢自然是義不容辭,立刻便來試算台灣的生質能源能夠提供多少電量。 閱讀全文
大潮州人工湖 補充地下水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6月17日屏東第1座平地森林「林後四林」開園,在其上游「大潮州人工湖」工程也如火如荼進行中,預計今年底完工。大潮州人工湖是國內第1座以「補充地下水」為概念水利工程,完工後解決下游地層下陷問題,也將串起平地森林成為屏東新景點。 閱讀全文
政府與人民的對話 — 荷蘭Overijssel 空間規劃案
來源: Oranje Express — 2014年06月16日荷蘭人治水的觀念已經從「與水爭地」轉變為「與水共存」,但是當荷蘭農夫忽然收到市政府的通知:為了對抗海平面上升與整體國家安全,政府現在要徵收你的農田與家園做為滯洪空間時,荷蘭農夫到底該怎麼辦? 閱讀全文
打造智慧城市 IBM與3縣市合作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6月12日IBM大中華區副總裁Jason Kelley稱讚台灣充滿轉型智慧城市的機會,不只政府積極,民眾更是有活力,而IBM將持續扮演著重要的媒介角色,帶領科技往前。 閱讀全文
媒體評論-金石之聲,豈可浮濫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4年06月11日從事文字工作多年,也許是宿命,也許是偶然,但是更願意相信是找到了自己的mission(志業)。現今電視,廣播,報紙,網路都講究速成,千篇一律,少有佳作,時時感覺粗糙浮濫,做為文字工作者,常有「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之無奈。 閱讀全文
吳敬璉:中國防治大氣污染“末端治理”事倍功半
來源: 國際在線 — 2014年06月10日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8日表示,中國的各地提出的防治大氣污染措施是“末端治理”,沒有消除污染物排放的源頭。政府職能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轉變,歸根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將防治大氣污染計劃落到實處。 閱讀全文
剷700座山造城 中國科學家憂心浩劫
來源: 風傳媒 — 2014年06月09日「愚公移山」是華人耳熟能詳的古老寓言,毛澤東也曾以此為例發表著名演說。2年前甘肅省會蘭州有意效法,要將境內700座山「削山造城」,以拓增城市用地,但有中國科學家投書國際期刊,認為這些計畫缺乏詳盡規劃,可能會讓環境帶來無可預料的浩劫 閱讀全文
大陸新能源發電量 已超過核電
來源: 中央社 — 2014年06月08日大陸國家電網發展策劃部處長何永勝昨天在北京指出,大陸新能源取得長足進步,到今年5月底,新能源並網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發電量超過核電。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