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四階段拚整併 法國高教「小而精」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26日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口,有一百六十二所大學,專家和社會有識之士都說「數量太多、實力分散」,教育部十年前就開始談整併,十年後大學數目不減反增。反觀法國,大巴黎地區約一千一百萬人口,有十三所大學,法國教育部官員也說,「大學太多了,我們本來去年底就要完成整併」。
閱讀全文
江揆:非公民不服從運動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8月23日大埔案與南鐵案比較聲援大埔公民團體連日攻破公署,終讓行政院長江宜 樺「凍袂條」,昨高分貝痛批,此舉絕非公民不服 從運動。江揆說,任何民間團體不能將自身看法當成絕對正義,凡是與其訴求不同就當成惡法,公民社會的民主討論不該如此!
閱讀全文
大埔案農團4訴求 江揆4回應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23日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在院會回應大埔案及農民團體自救會訴求,他表示,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是不能把個人或個別團體對某修法的看法,當作絕對正義,只要和他訴求不一致,就當作惡法。
閱讀全文
區段徵收存廢 立院開議討論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22日苗栗大埔案引發區段徵收存廢的討論。民進黨團則已決定將區段徵收修法列為下會期優先法案,包括哪些地方適用區段徵收、發回比率,及若地主不願參與開發有何解決機制等都納入修法檢討範圍。
閱讀全文
貧富差距擴大原因何在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8月22日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處於經濟繁榮時,沒什麽人會過度操心最富的1%人群在這種繁榮中享有的份額在持續擴大。而在美國進入衰退、英國跌入財政鴻溝以及歐元區面臨生存危機(還有全世界銀行家的可恥行徑曝光)之後,再也不是只有極左人士才對收入不公感到焦慮了。
閱讀全文
全球太陽能和風能的增長持續超越其他技術
來源: Worldwatch Institut — 2013年08月22日全球太陽能和風能利用在2012年繼續大幅增長。太陽能發電消費量增加了58%,至93太瓦小時(億千瓦時)。1 使用風力發電 在2012年增加18.1%,至521.3億千瓦時。
閱讀全文
福島核電站再度泄漏放射性污水
來源: THE FINANCIAL TIMES — 2013年08月22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Fukushima Daiichi)的運營方表示,約有300噸放射性污水從貯水池中滲漏。在遏制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嘯影響的努力中,這是近兩年半來最嚴重的一起泄漏事故。
閱讀全文
福島汙水外洩 專家:核災正要開始
來源: 台灣醒報 — 2013年08月21日福島核電廠輻射汙水外洩,目前推測漏水達300公噸,預估放射性物質外洩達8000萬貝克,是日本史上最嚴重的輻射汙水外漏事件。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受訪時表示,福島核電廠的輻射汙染水持續外洩,早已流入太平洋並擴及全球,且未來將會有更嚴重的災情發生。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技術處處長徐明德則表示,日本政府已投注心力在各種汙染的防制上,因當地居民早已遷離,因此不會有急迫性的危險。
閱讀全文
李鴻源:大埔、南鐵 類似的區段徵收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21日內政部長李鴻源昨晚指出,苗栗大埔案與台南鐵路東移案,基本上是兩個很類似的「土地區段徵收案」。兩者因抗爭團體有不同屬性,而出現不同社會觀感。如果地方政府都能有效溝通、落實對拆遷戶的安撫與照顧,相信被接受的程度會相同。內政部次長蕭家淇說,大埔案的抗爭力道大,和外力介入有關。感覺上,大埔案背後好像有一個,有計畫、有組織的反對力量,例如這些反對的民間團體,偶爾也會出動戰車宣傳,這似乎與政治的選戰有關,有一股力量召集。
閱讀全文
周小川:貨幣政策 不會大調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3年08月20日大陸當局是否會放鬆貨幣政策來保增長,深受關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周小川昨(19)日表明,今年下半年將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有大的調整,如果有需要作一些調整,也只會是微調。
閱讀全文
美專家來台交流:溼地銀行 達成「溼地零損失」的最終防線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08月20日美國生物多樣性法律和政策專家、史岱生大學(Stetson University)法律學院教授羅伊‧加德納(Royal C. Gardner),最近來台進行溼地保育交流,他在介紹美國溼地保育制度時指出,為了保護下一代的環境,美國法律已納入「溼地零淨損失」概念,而當「避免開發」、「迴避溼地」等選項不可行,就必須以「溼地銀行」等方式來補償。
閱讀全文
台灣21世紀的水難題:過度投資硬體 管理嚴重不足
來源: 台灣溼地網 — 2013年08月20日台灣連日低壓的氣候,預告著一場爽快的大雨。相較於全世界有148個國家因境內跨國流域而須與不同國家共享、合作,或演變成爭奪,政府雖然得忙著防乾旱還要防水災,但台灣不需與其他國家分享水資源,當聯合國強調水資源合作之際,學者指出,水資源合作包括我們看得見的水,也包括糧食、能源等虛擬水,應檢視台灣用水的態度。
閱讀全文
曾巨威主張分區課稅 財部說難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20日國民黨立委曾巨威主張奢移稅「半修半廢」,分區實施,並轉成按實際利得課稅。但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質疑「不分區立委竟提分區課稅」,「表面是修、實際是廢」,最終廢掉奢侈稅,實價課稅也動不了。
閱讀全文
財部打囤房 擬課「買房稅」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3年08月20日財政部公布奢侈稅報告,全國超過66萬人持有三棟以上房屋,顯示「囤房現象嚴重」。財政部傾向,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奢侈稅)未來除了打炒房,也要打「囤房」。名下持有三屋以上的多屋族,財政部不排除選擇在奢侈稅、印花稅或契稅上,對多屋族課徵「買房稅」。
閱讀全文
財長:奢侈稅 每二年滾動式檢討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3年08月20日外界對奢侈稅應設落日期限的建議,財政部長張盛和昨(19)日明確表示,反對奢侈稅設落日期限。他說,只有在房市穩定沒有投機、年輕首購族買得起房子時,奢侈稅再考慮退場;在此之前,每二年滾動式檢討,維持課稅機制較為妥適。財政部昨天召開奢侈稅座談會,張盛和昨晚表示,產官學界的意見他都很清楚,「我心中已有譜」,審慎研議後將提出修法草案,但目前沒有預設立場、也沒有時間表。
閱讀全文
社論-台灣何以充斥失落感與憤世嫉俗?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20日民眾可以做的,或許是從自身做起,盡量避免用負面語言引發負面對應,盡量減少用政治顏色來分別敵我,盡量還原自己對民主、自由、人道等價值的原色信仰,盡可能追求超乎藍綠的客觀價值。無論如何,要一點一滴找回中間地帶,切勿再陷入集體憤世嫉俗的悲情,那是我們在前一波民主化已經切身體驗過的一課。
閱讀全文
研究:智慧型手機比冰箱還耗電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3年08月19日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看似是種用電量不高的科技產品,事實上卻不然。研究發現,現代人不離身的iPhone,竟比一般家庭使用的中型電冰箱還要耗電。
閱讀全文
由智庫取才 上任前已有經驗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8月19日據美國賓州大學研究,全球共有5000多家智庫,其中美國有1777家,這些智庫成為政府的人才養成庫,當然,政府官員下台後,這些智庫也提供他們新的舞台。
閱讀全文
歐元區 面臨「嬰兒衰退」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3年08月19日上周歐元區接連公布優於預期的經濟數字,最振奮人心的是葡萄牙第2季經濟成長1.1%。英國衛報指出,葡萄牙等高失業國家雖擺脫2008年來的經濟衰退,卻面臨歐盟統計局所預警的「嬰兒衰退」(baby recesseion)。
閱讀全文
103年總預算 歲入4年新低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3年08月19日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周四(22日)行政院會拍板,其中,歲入面負成長0.1%,創4年新低,主因稅課收入負成長0.7%所致,其中證交稅收871億元,較今年大減93億元、負成長9.6%。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