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異動頻繁 政策難延續 劉憶如:無財經戰略 空轉13年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8月19日前經建會主委、財政部長劉憶如接受訪問時表示,財經閣員異動頻繁,可能導致政策延續性不足,這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她反問,「每任財經首長推動的政策都不一樣,政府施政中心思想是什麼?國家經濟戰略又是什麼?」 閱讀全文
滿朝路人甲 馬政府最大危機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8月19日「不論職位高低,普遍有路人甲心態,冷眼旁觀,卻不主動參與!」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日前如此評論內閣運作機制,言辭雖辛辣卻也點出馬政府最大罩門,就出在治理危機。當第一流人才不願進入政府,政府團隊要如何做出正確決策、帶領國家前進?這才是值得深思的大問題。 閱讀全文
內政部:《土徵條例》非惡法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8月19日內政部昨天發布新聞稿,強調去年1月修正公布的《土地徵收條例》,已將民間團體建議納入,包括保護優良農地、召開二次以上公聽會、針對中低收入戶訂定安置計畫、於徵收區內規劃農業區配售等,均納入土地徵收條例中明文規範,已充分保障民眾權益,絕非惡法。 閱讀全文
2012年原始貧富差距 史上第五高
來源: 東森新聞 — 2013年08月16日主計總處公布最新國民所得統計,101年所得最高及最低20%家庭,貧富差距6.13倍,較100年略減0.04倍,為史上第六高水準,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所得差距倍數為7.70倍,較100年微減0.05倍,為史上第五高,顯示政府致力縮短貧富差距還有努力的空間。 閱讀全文
水資源短缺的潛在威脅
來源: Worldwatch Institute — 2013年08月16日約1.2億人,幾乎五分之一的世界活在身體上缺水的地區,而另外1.6億的人面臨經濟上的缺水。這種情況預期將惡化,因人口增長,氣候變遷,投資和管理不足,以及能使用水資源的人無效率的使用現有之資源。據估計,到2025年,全面1.8億人生活在絕對缺水的國家或地區,幾乎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將活在水資源的壓力下。 閱讀全文
假如新加坡能搬來台灣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15日雖只是個蕞爾小島,天然良港之外,幾無任何資源,新加坡絕對是舉世矚目的明星。除了年年在各種國際競爭力評比之中名列前茅,勇冠歐美先進國家,新加坡的每人所得是台灣的兩倍半以上,若與地理條件簡直如出一轍的高雄相比,更高達三倍,最讓我們的人民豔羨不已。 閱讀全文
讓流域的“生命”得到充分尊重
來源: 人民網 — 2013年08月15日7月初,廣西賀州市發生水體鎘、鉈等重金屬污染。經濟增長的成績,在環境事件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保護生態環境,應從何處著手?建設美麗中國,應以何者為先?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為新時期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孟偉長期從事環境科學研究,我們特地約請他就相關問題談談自己的見解。 閱讀全文
開挖茄萣濕地 黑面琵鷺受威脅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3年08月15日有著長長的嘴、黑臉特徵的黑面琵鷺,每年10月從西伯利亞飛來台灣過冬。去年統計,黑面琵鷺數量達到1,628隻,其中台灣發現的數量就佔了6成。黑面琵鷺夜棲地之一的高雄茄萣濕地,由於30年前規劃的「興達港」開發案,將從茄萣濕地從中一分為二,開出一條1-4號道路。環團呼籲高雄市長陳菊,不要因為「黃色小鴨來了,黑面琵鷺就走了」。 閱讀全文
水保法大鬆綁 環團憂飲水安全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8月15日農委會「水保法」修正案擬大幅限縮特定水土保持區,將原本應畫設的水庫集水區「全區」,縮為較常受災的「須特別保護者」。環保團體擔心水源開發大鬆綁,財團開發汙染飲用水質、造成土石崩塌。 閱讀全文
新的移動倫理──《不開車,在路上》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08月14日親身搭乘各種交通工具的體驗報導,加上深入的訪談與文本資料分析,《不開車,在路上》探究了紐約、巴黎、東京、哥本哈根等十餘個城市的大眾運輸系統與城市發展的內幕故事。讀者彷彿穿過時光隧道、遊走城市、想像未來,想像一個可以便利、便宜又永續地移動的都市未來。作者格雷斯哥有明確的價值立場,書名就告訴我們要從汽車中解放,以拯救我們的都市與我們自己。中文書名:《不開車,在路上:一個通勤族的全球都會觀察》則相對沒有那麼激進。 閱讀全文
中國和印度建築水壩"搶水" 將喜馬拉雅山陷入生態危險之中
來源: The Guardian — 2013年08月13日超過400項在山區的水力發電計畫, 對環境是一場災難! 印度,尼泊爾,不丹和巴基斯坦正在喜馬拉雅山從事一個巨大的“搶水”,因為他們尋求新的電力來源強化本國經濟。總計這些國家有400多個水壩計畫,如果建成,合共提供超過16萬兆瓦的電力 。 閱讀全文
只有關冷氣 才救得了北極熊?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3年08月13日過去幾天內,有幾則新聞相信讀者一定有印象:首先是夏季高溫迭創紀錄,在熱浪席捲歐美之時,台灣也正經歷一個酷熱的夏日。父親節當天,台北市中午時的氣溫來到39.3度,創下百年新高。另一則新聞則是在挪威發現餓死的北極熊,由於北極海冰快速融化,導致北極熊必須踏上數百公里的旅程覓食,而這隻北極熊被發現時全身已無脂肪,僅剩皮包骨。 閱讀全文
巴西擬與歐盟談判自由貿易協定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8月12日巴西的日益繁榮促使該國考慮爭取與歐盟達成自己的自由貿易協定。該國已多年努力與鄰國一道同歐盟達成協議,但進展不大。 閱讀全文
FT社評:印度需要大舉改革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8月12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被任命為印度央行(Reserve Bank of India)行長,為我們提供了一窺這個遭受經濟季風襲擊的國家的罕見機遇。 閱讀全文
美俄漸冷,中俄漸熱?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8月09日當20國集團(G20)領導人下月彙聚聖彼德堡舉行峰會時,世人將會關注東道主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與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之間的肢體語言。本周,奧巴馬取消了原定將在莫斯科另外舉行的美俄雙邊峰會,以此來冷待這位俄羅斯領導人。 閱讀全文
邁向生態城市之省思:評量工具應用與綠資源的管理
來源: 農委會特生中心生態與工程入口網 — 2013年08月08日在面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自然資源耗竭的未來世代,儘管人們不斷探求城市永續發展的可能生機與方向。值此時刻,生態城市理念的宏觀願景持續引導新世紀學者投入進行相關研究,以期挽救我們與未來子孫所瀕臨的生存困境。然而,生態城市僅為理想城市的描述,其目標達成有賴積極的管理工具,目前評量工具雖多,但實際上學界仍無一致性的共識,也存在應用的困難,更欠缺實証支持,因此,其未來的理念方向與評量工具的應用實值得再深入探討。 閱讀全文
印度任命IMF前經濟學家執掌央行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8月07日印度已延攬一名有影響力的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出任印度央行(RBI)行長。目前該國正在與不斷升級的經濟困境作鬥爭,按照一些分析師的說法,這是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印度經濟面臨的最嚴重困境。 閱讀全文
集水區開發鬆綁 飲水安全亮紅燈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3年08月06日「水庫集水區設砂石洗選場,將嚴重污染大台北市民的飲用水!」針對環保署將鬆綁環評法規,讓低污染工廠進駐第2級水庫集水區一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台灣生態學會等10多個環保團體6日赴雙北市政府陳情,疾呼要求雙北市長郝龍斌、朱立倫表態反對。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