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亦亟待朝野面對永續經濟、社會、環境,共同努力再創新局。
背景說明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新聞導覽
林業管理應基於國土保安 環團反對林業分家

林業管理應基於國土保安 環團反對林業分家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05月29日

農業部擬設林業司,主管20萬公頃以上公私有林及原住民保留地之林產利用,保留原議定併入環境資源部的林務局造林生產組,及維持林業試驗所編制,今(29)將進入立法院黨團協商 閱讀全文

國土長治久安 環團籲林務局併環資部

來源: 聯合新聞網 2013年05月29日

行政院最近推翻原先環境資源部規畫,決議由未來的農業部成立林業司,轄管20多萬公頃公私有林及原住民保留地林地,輔導經濟造林與林業生產。環保團體上午抨擊該項政策轉向非常危險,可能為台灣埋下無窮後患,呼籲政府考量國土長治久安,將山、林、水、土等業務都整併入環資部。 閱讀全文

凝聚復育力量 五溝水「溼地學校」誕生

凝聚復育力量 五溝水「溼地學校」誕生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05月27日

為了解決新赤農場永久屋和萬金村排水工程,所進行的拓寬五溝村到佳屏溪之間河道,年初動工至今,在屏東縣政府授意下怪手長驅直入,湧泉溼地自然景觀已面目全非。有感於工程對野溪的傷害,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痛定思痛,以溼地興學,一邊向溼地學習,一邊累積工程後復育的能量,要讓五溝水源遠長流。 閱讀全文

地下水庫潛力區 名竹盆地像塊大海綿

地下水庫潛力區 名竹盆地像塊大海綿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5月27日

大型水庫開發案愈來愈困難,尋求地下水庫成為選項之一。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目前全台具備地下水庫潛力的地區包括:濁水溪中游段的名竹盆地(位於名間、竹山之間)、埔里盆地與大台中盆地;其中,名竹盆地潛在含水量相當驚人,初估一年可用地下水量達兩億噸,大約是石門水庫的總蓄水量。 閱讀全文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6月簽署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5月26日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昨表示,兩岸兩會預定六月舉行九次會談,並簽署服務貿易協議。海協副會長鄭立中則在北京表示,近期將啟程來台磋商林陳會細節,九次林陳會將在大陸舉行。 閱讀全文

管中閔:台灣服務業發展不夠力

來源: 經濟日報 2013年05月26日

經建會主委管中閔昨(24)日表示,台灣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夠力,單靠三角貿易衍生的服務業撐場,「這是虛胖」。此外,金融業占整體服務業輸出比例連年下降,也是隱憂 閱讀全文

以行動看守郊山、破除步道水泥迷思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05月26日

日前幾位台北市議員先後分別批評仙跡岩、丹鳳山等步道工程整建,前者批評景美仙跡岩水泥石階與欄杆毀損剝離,使得「仙跡像遺跡」;後者則批評北投丹鳳山被山友走出來的路徑樹根裸露溼滑,要求市府興建花崗岩水泥石階,認為沒有水泥鋪面的步道像「鬼城」,而市政府則是回應每年編列3千多萬維護所轄步道,經費根本不夠。 閱讀全文

院士促台以人文詮釋自由民主  追求現代化3大主軸

院士促台以人文詮釋自由民主 追求現代化3大主軸

來源: 旺報 2013年05月26日

現今台灣擁有豐厚文化與學術資產,卻少見深入全面的審視論述,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5日特邀中研院士金耀基、王汎森針對「實在年代文化議題」進行講座。 閱讀全文

服務業論壇 在台北召開 管中閔:從陸藍圖 尋合作利基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5月25日

第三屆海峽兩岸服務業論壇昨在台北召開,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說,大陸「十二五規畫」,服務業結構將逐步優化,台灣可從相關藍圖中尋找合作利基;前副總統蕭萬長表示,兩岸應更著眼合作開拓全球市場,共同擘畫經濟策略。 閱讀全文

深化經濟改革 陸公布7大重點

來源: 旺報 2013年05月25日

大陸國務院24日公布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涉及7大領域,改革重點包括加快推進財稅、金融、投資、價格等領域改革,積極推動民生保障、城鎮化和統籌城鄉相關改革。 閱讀全文

淡水河變乾淨 考核特優8連霸

淡水河變乾淨 考核特優8連霸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5月25日

環保署檢測去年淡水河系全流域平均RPI (汙染程度)值僅2.4,屬輕度汙染,水質達37年來最佳情形,全河系輕度至未(稍)受汙染的河段達85%新高紀錄。環保署上月底評定新北市府去年整治淡水河「特優」,完成八連霸。 閱讀全文

大數據中的金融市場監管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5月23日

監管機構和投資者疲於應對高頻交易(HFT)帶來的難題。這種速度極快的計算機化金融活動如今占據了交易的大頭。美國監管部門認為,高頻交易一手製造了2010年5月的“閃電暴跌”(flash crash),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突然大跌。然而,現在的高頻交易已與三年前大不相同,這是“大數據”造成的。 閱讀全文

極端氣候頻仍 工程手段不是安全保證

極端氣候頻仍 工程手段不是安全保證

來源: 台灣立報 2013年05月23日

過去台灣治水多是從工程思維出發,動不動就截彎取直、高築堤防、存放消波塊等,像是罹患了「河川整治上癮症」。然而,站在生態角度看,築堤束水其實是災難的開端。因此,學者建議打破工程治水的舊思維,否則災難將一再來臨。 閱讀全文

警訊:候鳥遷徙路線萎縮 森林、溼地消失的代價需重視

警訊:候鳥遷徙路線萎縮 森林、溼地消失的代價需重視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05月22日

候鳥在複雜的生態系統服務中扮演了的重要角色,卻面臨了空前的危機,部分候鳥可能在十年內絕種。 閱讀全文

若釀核災 大台北供水只夠28天

若釀核災 大台北供水只夠28天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5月21日

翡翠水庫供應大台北地區用水,若北部核電廠發核災,受東北季風等因素影響,快則6小時、慢則1天半,翡翠水庫集水區就會受汙染,而預備的乾淨「救命水」,只夠供應380萬人口28天。 閱讀全文

夢幻二峰圳 灌溉屏東90載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05月20日

一九二三年,日籍工程師鳥居信平以地勢高低落差,創建梯形式導水灌溉堰道而成今日「二峰圳」,讓屏東平原物產豐饒九十年,台灣藍色東港保育協會、崁頂鄉公所策畫「夢想之河-二峰圳展」,請大家一起見證這條神奇河圳。 閱讀全文

源水污染地圖

源水污染地圖

來源: 公共電視 2013年05月20日

今年三月,石門水庫蓄水量創下有史以來新低,五月初雖然蓄水量回升,缺水警報暫時解除,但是集水區的沉痾,並未消失。我們的島與在地環保人士從大漢溪上游,一路來到石門水庫與下游鳶山堰,直擊山坡地各種不當開發,以及工廠廢水直接污染水源的亂象... 閱讀全文

環署公民論壇 共謀低碳願景

來源: 中央社 2013年05月18日

環保署今天召開「台灣2050年零碳及再生能源百分百之可行性與必要性全民論壇」,300名來自各界的公民共謀未來低碳願景。 閱讀全文

城市綠樹 如何替我們散熱節能?

城市綠樹 如何替我們散熱節能?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2013年05月17日

山櫻花的熱潮稍退,春天的腳步真正來到,樟樹長出新芽,小葉欖仁換上整樹青翠的嫩葉,而攝影同好們熱烈期待著溫州街加羅林魚木4月的花訊。城市中多種的樹木與植栽,不僅美化環境,豐富生活情趣,其實還有許多生態環保的好處。 閱讀全文

FT社評:“安倍效應”只是一時之喜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5月17日

安倍晉三(Shinzo Abe)激進操縱財政和貨幣政策杠桿的做法迅速起效,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經濟出現了實實在在的增長。這種能夠給人帶來即時滿足感的發展勢頭在今年7月的選舉中對安倍將大為有利。至於安倍是否一勞永逸地結束了日本的低增長期,則令人懷疑。 閱讀全文

專家呼籲
基金會關注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結合長 期關懷台灣社會與環境的產官學界與民間團體,為當前的困境找出路,為重 新出發的台灣匯聚力量。我們竭誠歡迎您懷抱著熱情一同前來參與和對話!

我們找出路!我們做規劃!誠摯地邀請您的參與!

十二年前,就在二十世紀即將交棒走入歷史之際,面對台灣社會能否從傳統走向未來,進 而迎向二十一世紀新境界的質疑,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六日起,連續六個周末,舉辦了「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 系列研討會,經由產官學界菁英的熱烈討論,為實現公與義社會,確立了共同追求的目標。此後的每一年,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針對當時環境的需要,持續舉辦了國土 規劃、建構包容社會、稅制改革、金融改革、重視發展與分配,以及知識分子省思與對話等一系列研討會,呼籲社會大眾覺醒、面對問題、關注周遭、提出具體主 張、推動社會改革。

十二年後的今天,也正當全國各界熱烈慶祝建國百年的此時此刻,我們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再次籌辦: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之路」研討會,結合長期關懷台灣社會與自然生態的產官學界精英與民間團體,為當前的困境找出路,為重新出發的台灣匯聚力量。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 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 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 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邁向永續」研討會,邀請全國學術菁英、產業領袖、民間組織負責人及政府主管部門,採取開放式討論與對話,從環境面、經濟面、社會文化面,以及國際 與兩岸互動的多元角度來檢視存在你我大家之前的所有問題,謀求突破難關的切入點,尋找有效解決問題的對策,期盼藉由朝野各界的真誠合作、具體行動,為全民 擘畫未來願景,進而邁向永續之路。

 

「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研討會

 

台灣近幾年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貧富差距愈見加大、當前行政與立法的效率不彰、租稅與金融機制的配套不足、教育規劃的嚴重脫節,乃至NGO資源配置不當等問題的產生。為此,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邀集國內產官學領域的菁英,舉辦「面對公與義:全球化下的發展與分配」研討會,進行理性與多元的對話,期盼能讓所有關心這塊土地的菁英團體、社會賢達共襄盛舉,為台灣社會盡份心力。相關文章請至...

面對公與義-邁向永續

主辦單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合辦單位: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中華經濟研究院

時間:2011121011 (星期六、日)

地點:中華經濟研究院蔣碩傑國際會議廳(台北市長興街75)

議程

1210日星期六

時間

內容

9:00~9:10

開幕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梁啟源【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蔡紹中【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

9:10~9:50

開幕致詞

蕭萬長【中華民國副總統】

專題演講一:國際兩岸政經觀察

9:50~11:00

主持人

發表人

發表人

田弘茂【國策研究院院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 2011年~2020年台灣面對的戰略環境評估及兩岸議題

張榮豐【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

§臺灣如何因應巨變時代的來臨:ECFA以後的生存發展之道

朱雲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議題一:環境面向

11:00~13:00

主持人

發表人

與談人

發表人

與談人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全球氣候變遷、國土規劃與政府組織再造

葉俊榮【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江宜樺【內政部部長】

黃萬翔【經建會副主委】

李鴻源【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政務委員】

§後五都區域治理的檢視與對話

李永展【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蔡勳雄【中興工程顧問社董事長】

周錫瑋【中華永續城市發展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欽榮【台南市副市長】

13:00~14:20

午餐

專題演講二:全球經濟變局解析

14:20~15:00

主持人

發表人

薛琦【台灣證交所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全球化浪潮下的金融變局與經濟衝擊

許嘉棟【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梁國源【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

議題二:經濟面向

15:00~17:00

主持人

發表人

與談人

發表人

與談人

薛琦【台灣證交所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台灣總體經濟發展瓶頸與挑戰

GDP、產業轉型、稅制、人才培育與就業機會

凱【經濟日報總主筆】

華而誠【世新大學經濟學系客座教授】

陳添枝【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未來經濟發展的規劃與契機 (產業出路的分析與選項)

朱敬一【行政院政務委員】

施顏祥【經濟部部長】

許勝雄【金寶電子董事長】

詹啓賢【國光生技董事長總統府資政】

 

議程

1211日星期日

時間

內容

專題演講三:永續的學術之路

9:30~10:10

主持人

發表人

梁啟源【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前瞻未來與永續發展

翁啟惠【中央研究院院長】

議題三:社會文化面向

10:10~12:10

主持人

發表人

與談人

發表人

與談人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世代正義、分配正義與居住正義:現狀與前景

林萬億【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朱雲鵬【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董事長

李桐豪【政治大學金融學系教授】

蕭新煌【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教育與文化的未來、社會倫理與核心價值的再造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王杏慶【新聞評論家】

瞿海源【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

曾志朗【行政院政務委員】

12:10~13:10

午餐

民間與政府的圓桌論壇:永續發展的整合與對話

主持人:林聖芬【中視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13:10~14:10

§社會:居住正義、農漁民暨原住民議題、貧窮與就業

林萬億、朱雲鵬、陳美鈴、陳士章、廖本全

14:10~15:10

§環境:民間組織參與的權利、永續與環評、中央與地方的協商平台

黃萬翔、邱文彥、林耀國、林盛豐、蔡嘉陽、李玲玲

15:10~16:10

§經濟:新興產業發展的對話平台(生技、綠能、文創、精緻農業)

朱敬一、黃重球、嚴長壽、張鴻仁、黃育徵

構思邁向永續之路的契約

16:10~17:40

總召集人

總結討論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邁向永續之路:機會與挑戰

黃萬翔、邱文彥、朱敬一、黃重球、林萬億、朱雲鵬

17:40~18:00

閉幕

黃榮村【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余範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³議事規則:

§專題演講(40mins):主持人10分鐘、主講人每位30分鐘。

§議題(120mins):主持人5分鐘、發表人每位20分鐘、與談人每位10分鐘。

§圓桌論壇(60mins):每人10~12分鐘。

§構思邁向永續的契約(90mins):每人10~12分鐘。

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
抓住機會,立刻行動!
◎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
◎議程:
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
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
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
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
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
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
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
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
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
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
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
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
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
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
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
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
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