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社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金證會共識」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3年01月31日兩岸金融往來協商,自從馬英九總統第一任期開始就已經鴨子划水積極進行。「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在2009年4月26日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合作MOU」在2009年11月16日簽署,於201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二者都比2010年6月29日簽署、9月12日生效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來得更早。國內銀行、保險、證券三大類的金融業者,也因而引頸期盼,希望早日能將業務擴及於大陸。
閱讀全文
通向全面復甦的危險之旅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1月30日“我們阻止了嚴重衰退,但我們需要避免‘舊病復發’。今年將是決定成敗的一年。”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裡斯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最近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說的話。她這樣說是對的。參加達沃斯論壇的商界人士、政策制定者和專家都鬆了一口氣。這是自2007年以來金融災難第一次沒有成為論壇的焦點。高收入國家的經濟沒有跌下搖搖晃晃的大橋,但這一事實並不能保證經濟會快速回歸增長。這很有可能出現。但目前還不確定。
閱讀全文
李鴻源:2030年台灣水庫淤一半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1月29日「水資源」的議題在國際社會漸受關注,但台灣民眾在油電雙漲之際,常忽略水的珍貴。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就提醒國人,台灣的旱災或水災頻仍,「沒有風調雨順四個字」,且台灣的水庫因嚴重淤積,到二○三○年時,全國水庫的庫容量可能只剩一半,屆時將無法支撐二千三百萬人口的用水需求。
閱讀全文
FT社評:“動物精神”重返達沃斯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1月29日上周,“動物精神”重返達沃斯。在銀行界與商界節衣縮食、囤積現金、努力規避衰退與金融危機幾年之後,每年都出現在瑞士展望新一年前景的首席執行官們,今年終於傳遞出更為樂觀的情緒。
閱讀全文
圖資雲明年上線 防災導航免費用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1月29日台灣的國土資訊及地理圖資,將展開跨部會全面整合工程。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與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宣布,政府將整合交通路網、衛星攝像、水利資源、地質調查等圖資,並與警政、戶政、防災地圖、實價登錄等五百多種地理資訊整合,打造全國地理資訊系統「圖資雲」(TGOS CLOUD)。
閱讀全文
劉遵義:政府要大膽舉動 振興經濟
來源: 整理自中國時報、中央社、聯合報 — 2013年01月28日劉遵義表示,對台灣未來經濟前景,保持樂觀,推測今年經濟成長會優於去年,前提是政府擴大公共投資、促進觀光內需,讓民眾願意消費,進而刺激經濟。他也指出目前台灣正面臨四大挑戰,包括促進與維持充分就業、提高人均收入、改善收入分配、中產階級收入低落等,他呼籲台灣政府是做出「大膽」舉動時候,以振興經濟。
閱讀全文
羅比尼專欄/五大地雷 威脅全球復甦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3年01月28日今年全球經濟將出現若干與去年類似之處。這很正常:今年全球經濟將再平均成長約3%,且各國復甦速度不同—先進經濟體成長年率僅1%,低於平均且持續下滑,新興市場則成長5%,接近趨勢水準。但今年和去年也有部分重要的差異。
閱讀全文
美國大量放空燃燒頁岩氣
來源: The Financial Times — 2013年01月28日處於美國頁岩石油繁榮中心的企業,正在白白燒掉足以給芝加哥和華盛頓兩市居民供電的天然氣,這一做法令人對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越來越擔心。
閱讀全文
兩岸關係將進入盤整期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1月28日近來,許多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都發現,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大接班後,兩岸關係似乎出奇的「冷」,特別是迄今他幾乎未曾針對兩岸關係與對台政策發表過重要談話。
閱讀全文
指定自然地景才能真正保護觀新藻礁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01月28日2007年5月中油進行大潭天然氣管線工程,拒絕將施工地點南移150公尺避開藻礁生長區,硬生生穿越破壞藻礁海岸,引起各界撻伐[1]。在農委會特生中心劉靜榆博士四處奔走感召之下,台北律師公會環境法委員會與民間團體組成海岸生態小組,研究如何保護這片海岸[2]?
閱讀全文
FT分析:中日為緩解緊張對峙邁出第一步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1月28日中國和日本為緩解一場激烈領土糾紛所引發的緊張,在外交上邁出了第一步。這場糾紛已損害了兩國間的貿易,甚至出現了升級為軍事沖突的跡象。自去年9月圍繞日本實際控制的東海島嶼爆發糾紛以來,上周五,中共中央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和日本聯合政府資深成員山口那津男(Natsuo Yamaguchi)舉行了這兩個鄰國間的首次高層會晤。
閱讀全文
中國、澳洲 「碳炸彈」開發案名列前茅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3年01月28日綠色和平22日發表一項報告,公布全球「碳炸彈」排行榜,中國和澳洲擁有最多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礦的計畫,這些開採計畫會製造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將會對地球氣候造成災難性改變。
閱讀全文
世界經濟論壇:復甦脆弱 改革別放慢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3年01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WEF)26日在瑞士達弗斯閉幕,全球頂尖財經官員傳達的訊息透露,雖然危機感逐漸消退,不代表就能放慢改革,各國政府不能掉以輕心。
閱讀全文
一場關於中國經濟風險的論辯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1月27日上周末,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主辦的“2013中國發展論壇”(LSE SU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13)上,圍繞中國經濟的前景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辯論因演講嘉賓,美國作家章家敦(Gordon G.Chang)對中國經濟未來的預測而起。
閱讀全文
Brazil plans Amazon tree census to assess deforestation
來源: theguardian — 2013年01月27日巴西將進行森林數量的普查,以評估森林砍伐的情形
閱讀全文
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失業明顯惡化
來源: BBC中文網 — 2013年01月25日國際勞工組織發表報告警告說,全球失業情況有明顯惡化的趨勢。報告列舉的數字表明,全球2012年失業人口增加400萬,總數已經達到1.97億,幾乎為全球總勞動人口的6%。
閱讀全文
劉憶如:日本,今年經濟新變數
來源: 中央社 — 2013年01月25日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劉憶如今天表示,今年國際經濟不必太擔心,相較去年扮演關鍵的是歐、美,今年新變數輪到日本。國際貨幣基金(IMF)23日更新2013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成長率預測為3.5%,較去年10月預測下修0.1個百分點,2014年成長率預測也下修至4.1%。
閱讀全文
關中:18趴改革 兼顧排富與照顧弱勢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1月25日年金改革方案下周將定案。考試院長關中昨天在考試院會中,首次透露十八趴的改革方向。他表示,十八趴等退休改革方案,希望「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能兼顧排富與照顧弱勢。
閱讀全文
Greenland ice less vulnerable than feared to thaw: study
來源: Reuters — 2013年01月24日格凌蘭島冰曾的融化並不如預期的脆弱,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比起10萬年前地球較為溫暖的時期,冰蓋也只融化了四分之一。
閱讀全文
IMF下調全球增長預期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3年01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三預計,今明兩年,全球復蘇有望加強勢頭,但增速可能略微慢於3個月前的預測。鑒於世界經濟的“雙軌”現象(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而高收入國家發展滯後)沒有結束的跡象,IMF呼籲採取行動提振發達國家的信心和增長。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