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台灣老齡化 政院:不會迴避挑戰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2月12日根據「全球趨勢二○三○報告」,包括歐洲、日本、南韓和台灣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國民黨黨政人士表示,人口老齡化現象全球皆然,台灣也不例外,政府已積極應對,提出多項因應政策及改革,也是政府無法逃避的責任。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也表示,政院充分理解,也不會迴避此嚴峻挑戰。
閱讀全文
李鴻源:抱歉,2030年交給你們爛攤子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2月12日「抱歉,二○三○年交到你們手上是個爛攤子。」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到台東大學與青年座談,感嘆「沒有帶來好消息」,台灣未來將面臨缺糧、缺水、缺電、水汙染等嚴峻考驗。
閱讀全文
蕭萬長:缺人文素養 只是匠、不是師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2月12日蕭萬長指出,他卸任副總統後,從東北亞一路跑到東南亞,看到亞洲各國為了競爭力全力投入,每個國家都急起直追,我們如果想保持領先,甚至維持一定的競爭力,光靠科技是不夠用的。「沒有人文的科技不會成功,這是iPhone成功的關鍵。」蕭萬長認為,沒有人文素養的科技或許會有發展,但就像沒有根的樹,發展到最後會遇到瓶頸,這也是施振榮一直強調人文的主因。
閱讀全文
四大全球趨勢 決定你我2030年命運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2月12日美國「國家情報會議」發布「全球趨勢二○三○」報告,文中指出台灣面臨人口高齡化,經濟成長受到衝擊。 記者林錫銘/攝影美國「國家情報會議」的二○三○年全球趨勢報告中,列出全球四大趨勢:個人權力增加、全球權力分散、人口老化及都市化,糧食、水和能源成為核心議題。在人口老化部分,報告中提到,台灣將在二○三○年之前,進入年齡中位數高於四十五歲、類似目前日本和德國的情況,而這些人口老化國家未來可能經濟生產力下降且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減緩或停滯。
閱讀全文
莫再迷航於杜哈途徑中的台灣氣候變遷政策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2年12月11日杜哈氣候途徑通往何處? 一如以往,於卡達杜哈舉行的第18次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18),亦重現無法於正規時間產出具體結論,而仰賴延長賽時,各國的激情表現,挽救全球對於此多邊會談制度的決心。
閱讀全文
首屆產發會 環團、業界激辯環評會定位 全文網址: 首屆產發會 環團、業界激辯環評會定位
來源: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2月11日首屆「全國產業發展會議」昨天登場,「環評委員會」何去何從成為火線話題,業者與勞團多所交鋒,環保團體反對把環評委員會轉為「諮詢角色」,形同廢除環評,產業界主張將環評裁決權提升到行政院層級,因為環評委員壓力沈重「很可憐」。
閱讀全文
拚減碳 京都議定書延長8年
來源: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12月10日聯合國年度氣候變遷會議8日在卡達多哈落幕,逾190國代表徹夜協商後同意延長京都議定書數年,承諾採取更具企圖心的行動,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但缺乏具體細節。一般而言今年會議的成果不大。
閱讀全文
聯合國氣候會議 富國首度同意補償窮國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2月10日在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經過兩周馬拉松式的談判,當會議主席艾迪亞8日晚間倉促宣布達成協議,將京都議定書效期延長8年時,各國代表高聲喝采,但已筋疲力竭,且遍體鱗傷。由於各國在採取行動的規模、氣候變遷的急迫程度,以及政治意願與企圖心之間存在極大的差距,因此觀察家表示未來的道路仍坎坷難行。
閱讀全文
財劃法、公債法,李鴻源:從分權分錢分工下手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2月10日李鴻源表示,不要只談「中央要給地方多少錢」,應先釐清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權責,再談財政收支劃分或人員編制。五都改制將滿兩周年,會檢討如何分權、分錢和分工,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閱讀全文
社論-提高國際供應鏈地位才能活化經濟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12月10日2001年台灣商品輸出占全球出口總額2.0%,全球排名第14位,但是到2011年台灣的全球出口排名卻跌至第18位,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7%,顯示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滑落的事實。而競爭力不足,恐怕也將使政府在推動ECFA後續協商和處理與美歐FTA談判的市場開放要求時,無法大開大闔放膽邁出腳步。
閱讀全文
醫療體系崩壞 醫療業者責無旁貸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2月10日台灣醫療體系的「六大皆空」困境,引發許多討論。衛生署長邱文達於立法院報告也表示,未來將致力挹注五大科別和偏遠地區醫療資源、推動醫療過失刑責合理化、提高全民健康保險五大科別支付標準及強化急診室安全等;此外針對護理人力,將持續改善勞動條件,預計一○三年將全部回歸正常工時,訂三班合理護病比等政策。我們想從管理角度,來看醫療體系的崩壞危機。
閱讀全文
環境基本法10歲 法學界討論如何實際發揮功用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2月08日今年12月,台灣的《環境基本法》便要施行滿10週年了,此法的立法目的乃是以永續發展為核心,期能在環境保護與經濟開發之間達成平衡。然而,目前我國開發爭議不斷,爭訟攻防不斷,這10年來我國環境是否因此更好?法學界舉辦論壇,不但回顧歷史也展望未來,討論能如何讓環境基本法更積極的發揮功能
閱讀全文
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四大挑戰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2月07日中共第五代領導人在未來十年所面臨的主要發展挑戰有四:第一是如何突破中等收入的陷阱,讓中國大陸順利的邁入中高收入新興工業化國家之林;第二是如何在經濟規模倍增的過程中避免貧富差距的擴大,讓中國大陸逐漸形成以中產階級為主幹的橄欖型社會,防止出現兩極化矛盾;第三是如何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平順的吸納大批來自農村的新移民,確保社會穩定;第四是在中美綜合國力興衰交替的歷史關鍵期,如何維持與美國的建設性交往關係,避免發生戰略攤牌。
閱讀全文
岩氣開發或改變現有的全球政治經濟體系:美國油氣革命 顛覆世界格局?
來源: 時代周報 — 2012年12月07日2012年11月12日,國際能源署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年度報告預計,美國將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並在10年後實現能源自主。美國是否能在這一場能源變革中翻身?頁岩氣的開發,是否也將引發新一輪的環境問題?
閱讀全文
台灣清廉指數東亞第4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2月06日台灣透明組織昨公布二○一二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CPI),我國以六十一分在參與評比的一百七十六國中名列卅七名,在東亞僅次新加坡、香港、日本位居第四。法務部指出,由於此次評比採全新統計方法,排名與分數無法與過去相比,但總體而言我大力肅貪推動廉政革新已漸獲國際肯定。
閱讀全文
京都協議快到期 杜哈氣候談判和時間賽跑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2月06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杜哈氣候變遷高峰會上對各國領袖提出緊急呼籲,「我們不要抱有任何幻想,這是一個威脅到我們全體、我們的經濟、我們的安全及我們的後代的危機。」
閱讀全文
專訪余英時:做一個有尊嚴的知識人
來源: 擇錄自2008.11.18時代周報 — 2012年12月05日余英時先生於2012年11月26日以親筆函聲援在行政院前反對媒體壟斷的學生,並發言關切台灣媒體現況。余英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年事已高,很少對外發言了,但在珍惜台灣自由民主的情況下,他還是願意盡知識份子的一分心力。」基金會特地擇錄2008年11月18日及12月1日時代周報對余英時先生的專訪,以紀錄其現代少有的知識分子風骨。
閱讀全文
環保署推減碳四法 奠溫減基礎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12月04日環保署今天表示,台灣在CCPI 2013整體得分為49.4分,名次倒退。政府會續推「減碳四法」,據以奠定溫室氣體減量法制基礎。
閱讀全文
COP18 台關注碳交易承諾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12月04日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今天說,觀察COP18各國針對京都議定書承諾期、氣候基金及坎昆協議等協商談判,碳交易承諾為首要重點。
閱讀全文
舉債前先規畫 勿步希臘後塵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2月03日對大部分官員,不論中央或地方,沒錢借錢彷彿是件天經地義的事,更有很多官員只為了討好選民或彰顯個人政績,不論建設本身是否符合經濟效益,都先借錢做了再說,這也造就許多「蚊子館」。至於還款計畫卻往往不切實際,甚至過度樂觀,一旦無法清償,只得再舉債還債,以致債務越滾越大,最後由全民埋單。這麼不負責任的行為,卻未受到全民嚴格批判。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