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讓環保運動變成正面的能量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21日最近大陸發生連串環保事件:什邡事件、啟東事件、寧波事件等,都讓人想起八○年代中,起始於鹿港的反杜邦運動,以及其後開展而出的全面性環保運動。這些環境運動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會影響多深遠,還在未定之天,但它的某些特質,會影響其將來社會運動發展,有必要先加以分析。
閱讀全文
多層式年金改革 才能突破保險困境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21日檢視西方國家推動年金改革的經驗,解決財務問題的措施不外乎:延長退休年齡、限制資格條件、提高保險費率、降低給付金額,或是實施部分提存準備(partially funding)等。改革的方案雖然很多,成功的典範卻不多見。尤其台灣又是「繳得少、領得多」的脆弱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阻力恐不亞於其他國家。因此,政府在啟動年金改革工程時,除了需要有縝密規畫外,還必須先釐清我國福利體制(welfare regimes)的定位,包括考量政府的財務負擔能力,以及未來在社會保險制度中應承擔的責任與功能角色。
閱讀全文
管中閔:陸經濟轉型,台臨挑戰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11月20日政務委員管中閔指出,大陸經濟轉型使台灣面臨挑戰,台灣應改變投資、出口過度依賴大陸的情形,並不應過度寄望大陸解決台灣經濟問題。
閱讀全文
前白宮國安會資深主任貝德:未來4年美中台正面發展
來源: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1月20日歐巴馬去年提出亞洲再平衡政策,中方官員和學者質疑他的用意,貝德指出,無論是以亞洲為重心或再平衡,都不該被視為圍堵中國的策略。他表示,中方應接受「再平衡」的真正用意,美中關係在歐巴馬新任期不會出現震盪,未來幾年美國經濟實力增強,大陸成長放緩,兩國成長曲線交會,將使「美國衰退,中國崛起」的說法不具說服力。
閱讀全文
FT社評:習近平應當啟動中國改革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1月16日習近平的開場白隨意、坦誠,為他接下來的講話定下了基調,並與前任胡錦濤略顯機械的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他談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習近平說,“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存在貪污腐敗、脫離群眾等問題。在他的講話中沒有前任胡錦濤所常用的意識形態口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僅出現了一次。他給人的印象是一個比較輕松的現代領導人。
閱讀全文
森林保育及林業要分家 環團:山林保育別走回頭路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6日隨著國家組織改造重要工程接近尾聲,又出現爭議。最近民進黨立法委員尤美女國會問政一席話「農林漁牧應不分家」
閱讀全文
中共對台政策的變與不變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15日作為第三代領導人的江澤民,在建黨八十周年、中共十六大等場合發表演說時,也持續將「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與推動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並列三大歷史任務。可見對台工作在中共當局的政策比重。
閱讀全文
胡錦濤「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章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大昨天以舉手表決方式,全數同意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報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無人反對或棄權。在黨章修正案中,列入胡錦濤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成為黨的行動指南,同時也把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一併寫入。
閱讀全文
生物多樣性民眾莫宰羊 無法進入台灣社會主流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5日儘管生物多樣性公約不斷強調將生物多樣化加入主流價值系統中,以達到社會永續的目的,但是,人們對於這個用詞以及內涵仍舊陌生,更不會將之融入於日常生活的思考;更不知生物生命的衰敗,可能導致生態系破口,讓無法預測的災難隨伺在側。
閱讀全文
新一屆中共政治局常委亮相 習近平居首共七人
來源: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11月15日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權力核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終於公布!一如先前媒體預測,常委人數由九人減為七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走上記者會舞台的中央,首先由總書記習近平領隊進場,總書記習近平接著介紹其他六位常委,按照介紹順序為內定接任為總理的李克強,接著是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根據中共傳統,以上常委出場順序也代表在黨內的政治地位排名。
閱讀全文
環評程序擬修改 民團憂美麗灣重演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2年11月14日行政院有意修改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制度,環保團體憂心一旦交由開發單位自行審查,將造成浮濫開發。環保團體痛批環保署自廢武功,行政院把環保當成無力發展經濟的藉口。環保署長沈世宏則強調,國外環評制度並未賦予環保署否決權,而是交由開發單位自行審查,只要將制度完備,拿掉否決權並無不可。
閱讀全文
胡裸退 習為首七常委全面接班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閉幕前夕,北京官場流出一分新的人事名單。新名單中,胡錦濤將「裸退」,即卸下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一職,以習近平為首的新政治局七常委將登場,全面接班。按這分人事名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將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王岐山七人組成。
閱讀全文
環境美學誰來把關?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4日為什麼有那麼多五顏六色且一個比一個大的招牌?為什麼面向馬路綠帶的窗子佈滿鐵窗與空調主機?為什麼到處停滿了機車?為什麼每棟建築物都方方正正像學校似的?為什麼公園裏的設施比樹還多?為什麼海岸佈滿消波塊?為什麼市區周邊的山都被建築物給擋住了?
閱讀全文
吳敬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是經濟改革的頂層設計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 — 2012年11月13日2012年已經接近尾聲,離實現在2020年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還有七年多一點的時間,基本上到“十三五”就要完成這一目標,任務重,時間緊迫。為了實現這一設想,吳敬璉認為除了要儘快形成改革共識,在改革策略上,要更加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並注意與從下而上的改革試驗結合起來,實現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良性互動。
閱讀全文
「中共十八大權力傳承與政策動向」國際研討會紀錄與整理
2012年11月13日國策研究院於11月12至13日與陸委會合辦「中共『十八大』權力傳承與政策動向」國際研討會,主旨在深入探討十八大後中共領導班子權力傳承,其新局面、新政策將對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社會、國防、外交可能帶來之改變,及區域安全、全球情勢的影響。
閱讀全文
環保與開發 非零和遊戲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13日早在國內環保萌芽階段,立法院決定將立斬開發案的「尚方寶劍」—環評否決權交在環保署的手裡。在八十三年那個環保意識落後的時代,包青天配尚方寶劍算是挺酷的,但隨著環評制度的成熟推進,也暴露出環保署審查環評、手握否決權的不合時宜。
閱讀全文
環評權 環保署研議交還主管機關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13日環評制度與經濟發展失衡,衝擊政府拚經濟的動能。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晚召集相關部會討論。據了解,會中有人提出,現行環評審查嚴重扭曲,包括台商回台與增加投資等重大經濟政策,都撞到「環保牆」,建議政府應展現強勢作為,修改不合時宜的環評法規或運作。
閱讀全文
有感經濟 須結合在地就業與生活福祉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13日在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台灣曾經歷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等重大挫折,又遭遇兩次能源危機衝擊,處境危殆非今時可比,但台灣卻能履險如夷,安度難關,其關鍵就在於全民有共同努力的方向與不屈不撓的奮進精神。相較之下,今日台灣各種條件遠勝過去,人民的熱情及企業活力亦未消失,問題核心是須找回台灣發展的方向與前進動能。
閱讀全文
對十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的質疑-十八大與中國經濟周期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1月13日近期10月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又超預期。數據基本上延續了9月的啟穩回升趨勢,工業生產、消費、投資等增速出現上升,特別是鐵路、道路運輸業在財政刺激的帶動下,大幅反彈。但筆者對於中國經濟如此快速回升,仍存有疑問。試想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美國面臨財政懸崖風險,歐盟下調明年歐元區經濟零增長之際,中國經濟就憑基建投資就能一枝獨秀?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