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選後美國再臨財政懸崖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1月13日本周二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競選連任成功之後,投資者們紛紛猜測今年底美國是否會跌落財政懸崖,這是因為美國目前正面臨三大難題——撞上債務上限、小布什時代減稅政策到期以及事先計劃好的削減開支計劃。
閱讀全文
再5年! 新北每天多百萬噸翡翠水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13日再過五年,雙北市民將可共飲翡翠水!板新淨水廠二期第二階段接管工程將在民國一○六年完工,翡翠水庫管理局估計,屆時每天將供應新北四百萬市民約一七五萬噸水,比台北市二六○萬人的一四一萬噸還多,大台北地區一天將用掉一個高雄澄清湖的蓄水量。
閱讀全文
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眼裡的正義
來源: 紐約時報 — 2012年11月13日一般而言,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是資源配置,其核心的追求是“效率”而非“公平”。然而,與多數經濟學家們不同的是,阿瑪蒂亞·森一生的學術研究興趣都集中在,讓經濟學理論為增進社會公平,特別是消除貧困服務。
閱讀全文
林務局業務移環資部 專家批疊床架屋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12日行政院組織再造拖延數年仍無法完成,其中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併入即將成立的環境資源部爭議最大。行政院版本傾向將大部分的林務局業務移至環資部,但專家指出,如此精簡反倒「疊床架屋」,未來問題恐怕會更多。
閱讀全文
歐巴馬啟示錄:環保政策穩定選民信心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1月12日美國總統大選高潮迭起,歐巴馬在驚滔駭浪中戲劇性贏得大把選舉人票,順利贏得連任。歐巴馬執政這四年,美國人失業率不見起色、財政懸崖如緊箍咒,如何救經濟成為大選主軸,四年前大選時相當熱門的話題如氣候暖化,完全成為陪襯,兩組候選人幾乎絕口不提,連任內大力支持再生能源、主張加強管制溫室氣體、甚至因關注氣候變遷而獲得2009諾貝爾和平獎的「政績」,他都不樂意拿來當自我宣傳,就是唯恐環境政策成為票房毒藥。
閱讀全文
日本目前唯一運轉核電廠 蓋活斷層上?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12日日本地質學家11日表示,目前唯一運轉的大飯核電廠3號反應爐可能座落在活斷層上。數千反核民眾再度上街訴求關閉核電廠。
閱讀全文
地球正邁向暖化6℃ 全球應更賣力減碳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2年11月12日根據全球最大會計事務所PwC(資誠全球聯盟)日前最新報告,全球在2050年前必須減少更多碳排放,否則本世紀全球溫度將上升超過2℃;而如果主要經濟體減排速度過慢,地球會在世紀末「至少暖化6℃」。
閱讀全文
中國十倍速成長後的「補課」
來源: 《中國時報》楊渡 — 2012年11月09日今年中共十八大的召開,吸引全球一千七百多名記者,全世界都在注目中共新的領導班子如何組成,這個班子是否有新的政策,他們會如何因應未來體制改革的挑戰,中國的未來走向何方?這些都將牽動全世界的走向。
閱讀全文
追問中國改革道路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1月08日經濟增長並不等於長治久安。從國際經驗來看,發展中國家邁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後,如果繼續重復以往發展模式,往往步入經濟停滯甚至社會矛盾爆發的高峰期,往往無法順利進階年收入一萬以上的高收入國家行列——這也是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它往往具有增長停滯、貧富不均、腐敗橫行、就業困難、社會動盪等特徵。
閱讀全文
美國大選和中國換屆後的中美關係
來源: 紐約時報 — 2012年11月08日鑒於貝拉克·歐巴馬總統連任成功、中國即將進行領導人換屆,亞洲的分析人士表示,歐巴馬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為美國在亞洲地區找到一個合適的戰略和經濟定位,這個定位既要能被自己強大的盟友網絡接受,同時又不疏遠中國。
閱讀全文
十八大開啟中國領導層換屆進程
來源: 紐約時報 — 2012年11月08日為期一周的黨代會將會完成漫長而不時充滿爭鬥的領導層過渡,現任領導人胡錦濤將由其既定繼任者習近平代替。如果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習近平及其他六名最高領導人將於下周四與公眾見面。
閱讀全文
歐巴馬贏得連任,將面對一個嚴重分化的美國
來源: 紐約時報 — 2012年11月08日周二,Barack Hussein Obama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勝後在芝加哥發表演講。他說:“在今天的選舉之夜,是你們,美國人民提醒了我們,儘管我們的道路艱難,儘管我們的征程漫漫,我們選擇了自己,我們贏得了戰鬥;我們深知,對於美利堅合眾國來說,最好的時代尚未到來。”
閱讀全文
歐巴馬連任,牽動全球經濟局勢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08日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任成功,牽動全球經濟局勢。國內學者分析,現行美國各項財經政策可望延續,包括台灣、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可以「鬆一口氣」;但美國政府在年底前是否削減支出、終止減稅(也就是所謂「縱身躍入財政懸崖」)?將成經濟隱憂。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歐巴馬勝選,財經政策可望無縫接軌;中國大陸十八大今天登場,習近平接班大勢底定,兩大經濟強權的政治不確定因素一一消除,台灣可以鬆一口氣。
閱讀全文
翁啟惠:中研院將扮產業與學術溝通平台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08日台灣人才失衡問題已提升到國安層級危機,引起國人嚴重關切,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今天在立法院承諾,今後中研院將扮演產業界與學術界之間的溝通平台,把產業需求及學術研究結合在一起,帶領國家走出人才失衡困境。
閱讀全文
胡習交接:和平發展需要民主驗證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07日胡溫十年,在兩岸關係上有大突破,但亦有大盲點。二○○五年的連胡會,將兩岸關係帶上「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是扭轉乾坤的一手;但胡溫體制原以簽成《兩岸和平協議》為任內目標卻未完成,則一方面是由於台北馬政府的猶豫,另一方面更因胡溫未能及時作出更進一步的論述調整。
閱讀全文
余永定:中國在危機中如何自處?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1月07日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深化,美國和歐洲都實施了一定程度的量化寬松或“準量化寬松”政策,即美國的QE3和歐洲央行宣佈的“直接貨幣交易”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同時又大量購買美元資產的中國如何自處?
閱讀全文
宜縣推溝渠施工採生態工法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1月07日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六日在縣務會議上指出,縣內許多溝渠使用水泥封底,嚴重影響水中生態,呼籲農田水利會、縣府工務處等單位在溝渠施工時,應改變工法,以維護生態為優先考量,水利會長許南山及工務處長陳德星皆說,會再進一步探討。
閱讀全文
社科院余永定:台拚人民幣中心別期望太高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06日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正式上路後,各界高度期待台灣能比照香港模式,積極發展成為下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對此,大陸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6日表示,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不然會失望。
閱讀全文
G20峰會警告美歐債務問題
來源: 紐約時報 — 2012年11月06日外界並不指望這場工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盛會能達成任何重大協議,因為會議召開在周二美國大選揭曉之前,中國的領導層換屆也將於下半周開始。數位重量級官員,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F·蓋特納(Timothy F. Geithner)、以及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行長馬里奧·德拉吉 (Mario Draghi)都未出席。除了歐洲的經濟停滯、以及美國有關財政計劃的政治僵局,中國能對全球需求增長如何做出貢獻也
閱讀全文
劉兆玄:政府不要畏懼抨擊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1月06日劉兆玄表示,中央推動無感政策,地方才有有感服務,包括近年來地方政府大力爭取舉辦燈會、國際賽事、博覽會、表演等,讓民眾免費觀賞;民眾對地方舉辦的活動很有感,但對經費來源無感,其實這些活動經費很多都是來自中央政府。 他認為,政府不要畏懼抨擊,政治領袖應把視野放得更深更遠,靠堅強決心和意志力,超越一時的負面批評;不過,如果有感政策不能持續創新,等新鮮感一過,民眾不只對政策無感,甚至會變成惡感。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