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證所稅長期持有優惠 門檻嚴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10月01日「核實課徵」制的對象,為出售10張以上102年以後掛牌的初次上市、上櫃(IPO)股票;出售未上市、櫃股票;賣出100張以上的興櫃股票;非在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以15%分離課稅,若長期持股滿1年以上稅率減半為7.5%課徵,IPO部分持有超過3年,稅率可再減半為3.75%。
閱讀全文
挑戰李鴻源!美麗灣違建等老天來拆嗎?
來源: 潘翰聲blog — 2012年10月01日台東縣政府以BOT和美麗信財團共同開發的美麗灣渡假村,已被最高法院分別判決環評和建照皆無效定讞,相對於環保署長沈世宏表態要拆,營建署官員也承認確是違建,內政部長李鴻源卻只說「我們是政策單位,不是執行單位」,「如果台東縣府有需要,內政部會全力協助」,如此被動消極說法,實在是太令人失望,更有違法失職之嫌。
閱讀全文
「產值極大化」與「就業極大化」的抉擇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10月01日陳內閣成立以來,一直被外界批評「無感施政」,認為是執行力的問題。對於執行力不佳,檢討出來的原因很多。固然內閣的執行力有應檢討之處,然而更應嚴肅面對的是,沿用幾十年的經營目標「產值(GDP)極大化」是否該改弦更張,大開大闔地轉為「就業極大化」,好讓多數股東確實感受到經理人的經營成效。
閱讀全文
美麗灣案政府踢皮球 四黨立委急尋李鴻源護法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10月01日美麗灣渡假村環評、建照都遭法院判決無效定讞,該不該拆?台東縣府護航業者;環保署長個人認為該拆,但應由營建署負責;營建署則說該看是不是保護區。學者今出示地圖,證明此案就在保護區;跨黨派立委聯合要求內政部長李鴻源應出面處理,維護法治尊嚴,不要再踢皮球。
閱讀全文
斷層地質 原能會:核一核二廠不排除停機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10月01日台電的核電廠地質調查結果八月出爐,顯示核一、核二廠附近的山腳斷層至少長七十四公里;遠遠超過核一核二廠設計時預估的卅至四十公里。
閱讀全文
建議經部主導環評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29日經濟部長施顏祥就環保署駁回六輕4.7期擴廠申覆案,以發新聞稿的方式表達遺憾。環保署署長沈世宏無奈的表示,環評審查已努力兼顧各方意見,若外界還不滿意,他建議比照國外作法,廢除環保署環評否決權,由開發案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也就是經濟部負責審查,別再讓環保署背黑鍋。
閱讀全文
實驗室培養的肉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9月28日年底之前,荷蘭科學家有望讓一個特殊的漢堡包首度高調亮相,這個漢堡包所用的肉不是農場產的,而是在他們的實驗室製造的。 在實驗室里,從一個活的動物身上取少量細胞,使其在成塊的肌肉組織中不斷生長,從而生產出合成的或者說實驗室培養的肉。從理論上講,這種肉可以供人食用。
閱讀全文
拆了吧!錯誤的美麗灣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27日難得環保署長沈世宏日前在國會殿堂公開支持拆除規避環評偷跑先建的美麗灣旅館,而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公司分別一再宣稱,法院並未判定建物是違建須拆與旅館領有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及所有權狀應受信賴保護等為由搪塞。筆者是該案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的訴訟律師,台東縣政府與美麗灣公司在訴訟過程中也曾提出類似主張,行政法院判決理由均已加以駁斥。謹摘錄行政法院判決部份理由,請各界公評。
閱讀全文
彭淮南︰救經濟 不能只抓一味藥
來源: 自由時報 — 2012年09月27日彭淮南昨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業務報告,他指出,若美國財政懸崖生效,預估會增加兩百萬失業人口,經濟搞不好會變負成長,相信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兩黨會處理好這個問題;至於歐債危機,這是長期問題,雖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仍會解決。彭淮南表示,台灣是小型高度開放經濟體,假如出口成長降低,工業生產也會下滑,進而影響就業,但根據他得到的訊息,九月前三週出口表現相當好,有兩位數成長。
閱讀全文
台灣面臨人才綠能2大課題
2012年09月26日梁國新表示,台灣缺乏國際人才,就連國內服務業發展也同樣遭遇困難;到中國大陸可以一下子發展很多據點,但是到澳洲等其他國家,花很長時間卻只能發展1到2個據點,主要就是找不到熟知當地法律、文化的人才。
閱讀全文
推動服務業 不能老是空包彈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09月26日我們呼籲行政院,活化「行政院服務業推動小組」的運作,應積極排定議程,主動挑選需要跨部會推動的產業或議題去協調處理,例如排除障礙推動醫療美容產業、推動一所國際著名大學來台設立分校、建立讓服務業研發可以抵減租稅的務實措施;不要成為聊備一格的空包彈,還要疊床架屋地另外成立甚麼「跨部會航空城推動小組」。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再不救…未來20年恐逾億死
來源: 聯合晚報 — 2012年09月26日20個政府委託製作的一項報告26日指出,如果全世界未有效處理氣候變遷問題,2030年以前將總共有上億人因此喪生,每年並減損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2%。
閱讀全文
美麗灣開發案 應支持先拆再環評
來源: 聯合晚報 — 2012年09月25日外界呼籲美麗灣開發案「先拆再做環評」,環保署長沈世宏上午在立法答詢時首度鬆口表示,他個人支持美麗灣應「先拆再做環評」,但站在公權力的立場依法環保署無權做拆除決定,應依建築相關法規由相關單位做決定。美麗灣開發案屬一般飯店開發,台東縣政府依法可做環評,環保署無從介入。
閱讀全文
球員兼裁判?水利署將併入環資部 環評自家評?
來源: YAHOO新聞 — 2012年09月24日立法院開議,環境資源部組織法審查成為本會期衛環委員會重頭戲。由於環資部將併入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水保局等單位,水利、水土保持工程開發案相當多,立委質疑環資部「球員兼裁判」,恐護航開發案。環團也要求環資部官員必須確實做到迴避原則,杜絕外界質疑聲浪。
閱讀全文
為「河」而戰 濕地保育與治水的天秤(上)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09月24日五溝村位於屏東縣,從萬巒一路往中央山脈前進,在東港溪流域上游,可以發現這個靜靜躺在大武山腳下的客家庄,當地的門牌上寫著「五溝村」,但居民習慣稱自己的家鄉「五溝水」。「五溝水」似乎多了一分詩情畫意,也體現水對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一條條隨著河流彎曲的街道,記錄著居民傍水而生的足跡。
閱讀全文
陳揆感謝鞭策,拋出經濟短中長程計劃
來源: 自立晚報 — 2012年09月24日關於產業結構調整,陳院長指出,臺灣在八零年代從勞力密集轉向資本密集,在勞力密集時代,勞工可以分享經濟成長的結果;到資本密集時代,則提供資本的企業主,較有機會分潤成長的果實。另一方面,因技術未能自主,生產附加價值不高,或只是代工生產中間財,企業所得利潤不多,員工薪資不易調整,就業機會也增加有限。
閱讀全文
人才危機癥結何在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21日台灣的大學教育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大學排行榜每年進步,以台大為例在很多國際評比都領先亞洲多數國家大學,台灣各大學的教授多半畢業於西方著名大學,陣容非常的強,台灣年輕人在國際性各種科技和創意競賽中的表現更是傑出。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台灣正在鬧人才荒,其癥結在哪裡,我們不妨從各方面稍做檢討
閱讀全文
921啟示:面對災難的跨領域治理策略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21日一九九九年的今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撼全台,大家共同經過的不僅僅是當時的恐懼,還有之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動人力量,除各級政府積極投入救災、安置、重建工作外,許多學術界、文化界、宗教界、企業界、慈善團體、NPO組織也紛紛投入災區重建事務。
閱讀全文
彭淮南:QE3沒QE1強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20日彭淮南分析,美國物價平穩,但失業率高,且經濟成長動能偏低,官方利率卻接近零,在沒有用傳統利率政策使用的空間,只好透過印鈔票來買債和MBS,壓低利率,讓資金趨向股市等風險性資產,進而因財富效果帶動消費和投資。
閱讀全文
珍惜與發揮全球第一的特色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20日早期的台灣,因四小龍身份而被世界競爭力報告主持單位所關注,台灣曾經延續多年都是靠著經濟的高成長,為世界級的競爭力排名開創新地位,國人也以每年的世界排名作為檢視政府績效的準則之一。隨著中國大陸崛起,亞太地區政經出現結構性改變,台灣產經條件亦步入工業化新興國家態勢,台灣內部亦面臨許多產業轉型、結構性改變的挑戰,國際調查小組搜集到的「生硬統計資料」,台灣差別人一截,排名自然難以樂觀。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