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彰化沿海列國家濕地 漁民憂生計
來源: 聯合新聞 — 2012年09月20日內政部通過彰化海岸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後,再傳出反彈聲浪,芳苑鄉長林清彬說,地方擔心未來養殖、漁業將受限制,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彰化環保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說,濕地法不會限制當地養殖漁業,保護濕地更有利養殖漁業。
閱讀全文
電價緩漲 環保聯盟提廢核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19日電價才剛緩漲,台灣環保聯盟再拋出非核家園議題,並在全國設有核電設施的縣市,共同發起「廢核」公投連署,屏東縣在第一階段已連署2500份,接近提案門檻,環保聯盟昨天召開記者會,呼籲屏東縣民重視「廢核」議題。
閱讀全文
前重建會執行長黃榮村: 921療傷 開啟社區總體營造契機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9日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廿一日凌晨的大地震,奪走二千五百條人命,數以萬計建築物倒塌,震撼台灣。當年綜理重建工作的前九二一重建會執行長黃榮村,回想這段悲劇,有感慨,有感恩,也有省思。
閱讀全文
日本災後 讓建築重生於自然
來源: 旺報 — 2012年09月19日日本311地震走過1年多,重建工程依然持續。目睹世紀浩劫,日本許多知名建築師自願投入重建工程,災區的嚴重毀損也改變了他們對建築的既定想法。依實際環境和居民需求,作出最平衡的建設,讓「一切毀於自然,又重生於自然」是建築師災後的新體悟。
閱讀全文
給一條回家的路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18日環繞全島的壯遊,近幾年蔚然成風。此一氛圍下,我的孩子也和同學自組單車隊,花了十二天達成目標。 等他結束,上其臉書觀看,凡他走過,必留下跟各地名勝景點的合照。悉心問他感想如何,他總是回答很累很累,其他皆不知所云。我很心疼這樣的付出,不知將來他和同學是否會驕傲這一飛快的紀錄,或者緬懷任何一回類似的畢業旅行。
閱讀全文
變調的東部永續發展計畫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8日去年《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立法,為花東注入四百億永續發展基金,基於立法意旨,該基金希望能為花東奠下永續發展基礎,並規定兩縣政府應先擬定綜合發展實施計畫,在經各界討論與聽證會後,作為該縣未來發展施政的方針。
閱讀全文
尊重就業市場,重新活化青年職涯規畫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8日我國青年就業問題的根源是高等教育盲目擴張,大學畢業生數量遠遠超過台灣產業發展所能負荷。回顧一九八○年代以前,政府將中等學校以上的教育視為人力資源政策的一環,並視產業發展需要,嚴格控管大學校數與科系的設置。如此雖限制民眾讀大學的自由,卻能避免國內人力資源結構與產業發展脫節,而那時候青年失業率也大致能維持在五%以下。
閱讀全文
管中閔:產業結構改革才有救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09月18日管中閔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不能重蹈「兩兆雙星」覆轍,限於國家預算及舉債上限,政府目前也沒辦法如大家期待,像南韓、大陸一樣,採用降稅、降息等措施提振經濟。
閱讀全文
劉憶如評美國QE3與歐洲OMT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7日繼九月六日歐洲央行宣布政策猛藥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之後,美國緊接著於上周四(九月十三)第三度祭出非正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歐洲的OMT解決的是燃眉之急;而美國的QE3則顯示經濟復原情況不如理想。因此,市場上雖產生資金慶祝行情,但這些「非傳統」的政策背後所凸顯的問題,不應輕忽對待。
閱讀全文
雙綠產業爭奪戰
來源: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 2012年09月17日這裡是桃園縣新屋鄉的海岸,拿著簡單的工具挖掘,就能找到來自海洋的恩典。不遠處,防風林圍成了綠色隧道,儘管烈日當頭,在林蔭下騎單車、吹海風,無比暢快。
閱讀全文
聰明省電 破除居家節能迷思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 2012年09月17日由於電費三階段調漲,前一陣子媒體省電新聞大熱炒,卻有許多誤導。偏頗觀念讓人事倍功半還好,若是不省錢反而花大錢,著實冤枉。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省電迷思,唯有正確觀念與有效節能做法,才能使大家更願意身體力行。
閱讀全文
「經濟動能推升方案」 五大方針拼經濟
來源: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09月17日國際景氣不振、台灣出口衰退,為提振經濟,行政院推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內容涵蓋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強化人才、促進投資及加強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行政院預估,這項兼顧短、中、長期的方案,每年將可為台灣增加1%至1.6%的GDP成長。
閱讀全文
桃園水利會賣水 計畫串連3埤塘埋管線
來源: 自由時報 — 2012年09月17日在水源日益匱乏的今日,桃園農田水利會、桃園農田水利發展基金會委託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對管轄桃園大圳十支線坐落觀音鄉坑尾、金湖兩村的三口埤塘進行售供鄰近桃科、觀音工業區工業用水的可行性研究,明年將推動埋管計畫。
閱讀全文
從特別301的談判歷史反思TIFA諮商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14日自1988年以來,由於台灣每年對美經常享有逾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自然成為特別301名單上的常客。每當華府這份貿易障礙報告一出來,我國政府官員及各家媒體還得在厚達六百多頁的報告裡細數評述台灣的頁數,一旦頁數增加,便憂心忡忡,深怕遭美國報復。美國學者曾評估過301的成效,發現301對亞洲最有效,其中又以台灣的配合度最高。
閱讀全文
台灣居住文化 面臨典範轉移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4日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氣候異常,台灣風雨災害不斷,令筆者覺悟到「台灣人,天生颱風的命。」我們從小到大,每年都要看颱風來還是不來?來了,造成大損害,只能認了;小損害,慶幸一下;沒來,更是老天爺賞臉。如此心情起伏,幾乎成了一種全民與政府年年經歷的「小雞的困惑」。
閱讀全文
馬凱:請拿出非常手段搶救燃眉危機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14日古今中外 ,忽然發生緊急危機,應變之道,就是設置一個緊急應變小組,直接承最高領導者的指揮,凌駕既有行政體系,採取各種斷然措施。我們此刻完全符合此一要件,因而也只有在馬總統之下,成立一個經濟振興小組,力邀學有專精復能高瞻遠矚、深諳處變之道的專業人士,在充分授以「尚方寶劍」臨時處置權之下,迅速釐清危機成因、研思搶救策略、擬定執行方法,劍及履及雷厲風行地展開搶救行動。
閱讀全文
拚出有感經濟 馬政府,請帶勁兒點!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3日綜觀這次行政院提出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是以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創新、促進投資推動建設、促進開拓出口市場、調節供需強化產業人才培訓、提升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五大方針策略作為主軸,並由各相關部會須在九月底前提出具體行動計畫;十一月由經建會公布「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多元產業進駐,以作為連結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的先行先試示範區,以讓產業投資有一個規制法令俱無障礙的環境,尤其提供更寬鬆的土地、勞動、資本條件,並全力降低對陸資及僑外投資限制,台商返國投資則予外勞鬆綁,營造有利條件,提升企業投資動能。
閱讀全文
重新審視農村空間規畫的幾個重要觀點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09月13日台灣的農村,正在錯誤的發展論述下,步向毀滅。以往台灣的主要資源灌注在城市地區,因為經濟發展以城市為基地。
閱讀全文
政院促進民間投資 每年至少1兆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2日為因應金融海嘯後國際經濟情勢變化,行政院在二月份成立「國際經濟景氣因應小組」,由管中閔擔任召集人,並由經建會負責彙整各機關意見,經研議多時,完成「經濟動能推升方案」。昨天陳冲更親自主持記者會宣布方案五大政策方針,包括管中閔、經濟部長施顏祥、經建會副主委吳明機等部會首長皆列席說明。
閱讀全文
外交拿捏得宜 連戰APEC獲多項突破
來源: 整理至9月12日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2日台灣國際處境困難,亞太經合會(APEC)堪稱台灣最重要的國際舞台,參與二十一年來,台灣始終努力以自己對APEC的貢獻,爭取其他會員國的重視;然而,受限於亞太局勢和兩岸關係,台灣的努力一直很難獲得應有的回饋。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