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德國NGO與企業合作 成立溼地基金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09月12日德國自然保育聯盟(NABU)與福斯汽車租賃公司(Volkswagen Leasing)共同成立德國溼地基金,承諾在未來5年將持續在溼地保育上合作。溼地基金目的在提供德國溼地保護計畫的資金來源,透過該機制能讓經費的運用更為有效
閱讀全文
出口負成長敲響競爭力下降的警鐘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12日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縮減,也凸顯出兩岸產業已經由垂直分工變成相互競爭的狀況。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產品有高達87%產品屬於中間產品,如今隨著中國大陸國內產業升級發展,大陸自身產業之中間原物料和機器設備進口替代能力增強,進口需求持續下降,已經開始衝擊台灣產業之生產與出口。
閱讀全文
彰化海岸 通過成國家重要濕地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12日內政部「國家重要濕地諮詢小組會議」昨天通過,北起彰濱工業區以南、南至濁水溪口的彰化海岸(包含原國光石化預定地在內),成為國家重要濕地。
閱讀全文
推升經濟動能需要執行力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09月12日為了拚經濟,閣揆陳冲從8月開始親自主持5場「財經議題研商會議」,邀集工商團體及各界代表進行座談、聽取建言後,在昨天公布「經濟動能推升方案」,宣示政府將從「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產業人才培訓」、「促進投資推動建設」及「精進各級政府效能」等5大政策方針,推動提升台灣經濟體質與發展。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並表示,這些方案一旦實施,估計明年起,每年GDP至少增加1至1.6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過量砍伐森林 將使雨量減少
來源: 聯合新聞網 — 2012年09月11日砍伐熱帶林,將會導致雨量減少!英國科學家發現,如果亞馬遜流域的雨林仍照著現今的速率砍伐,至2050年為止,該地區的雨量將減少21%。研究人員表示,森林不但影響雨量,還會間接影響人類農作狀況;砍伐雨林使得許多地方出現大規模旱災,農民已漸漸無法自給自足。
閱讀全文
後Rio+20永續發展治理機制的方向與挑戰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09月10日2009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64/236號決議(A/RES/64/236),訂於201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聯合國永續發展會議」(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CSD)。
閱讀全文
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探尋未來經濟指針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9月10日在今年1月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成為主要話題之一,說明金融危機引起的思考在向著制度層面推進。今年夏季達沃斯的主題也是一個富有制度性前瞻意味的話題——“塑造未來經濟”(Creating the Future Economy)。
閱讀全文
應利用APEC擴大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的網路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10日近年來在WTO談判延宕,各國紛紛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競賽,使得全球經貿體系更趨複雜;相對於APEC之穩定發展,並強調多層面推動成長,APEC之重要性大幅提升。
閱讀全文
救經濟/製造業服務化 服務業科技化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10日台灣已走過工業化與去工業化過程,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體。過去靠不斷吸引國內外投資的實體資本累積與刺激製造業產品出口,做為成長引擎的高成長世代已經結束,未來是靠知識與人力資本累積來追求高附加價值產出和服務出口的時代。知識創新將是關鍵,而如何利用製造業優勢結合服務業特色,進行結構轉型實攸關成敗。
閱讀全文
從台東美麗灣開發案看台灣海岸管理
來源: 獨立蒼茫 — 2012年09月07日地狹人稠的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卻有三分之二的國土是山區,並且座落於太平洋火環帶,地震頻仍,岩層破碎脆弱,又地處西北太平洋地區颱風侵襲的主要路徑,颱風不時帶來強烈的暴雨、洪水與土石流,讓台灣名列世界自然災害危險地區的前茅。面對日益極端的氣候型態,如何正確管理利用海岸地區?已是刻不容緩的嚴峻議題。
閱讀全文
大眾運輸時代 真的來了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07日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高速公路通行車輛連續四個月減少,同時台鐵、捷運、巴士載客量都明顯增加,我長期依賴大眾交通工具,看到這些數據很是高興。或許汽油太貴是直接原因,但依照我的體驗,部分大眾運輸系統確實進步了,可以吸引並留住乘客。而大眾運輸系統若能和乘客持續良性互動,我們可以期待一個大眾運輸時代的來臨。
閱讀全文
擺脫製造業思維 規畫未來產業發展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07日國際經濟環境雖然不利,但不是沒有機會,亞洲需要逐步發展成能自給自足的內需市場,以降低對歐美市場的依賴。中國大陸的「十二五規畫」強調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即明顯的展現這種企圖心。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ECFA與積極尋求和其他周邊國家的FTA,並盡快的融入東亞ASEAN Plus的經濟整合過程,都是因應外在環境變化的正面策略思考。而產業合作、產品標準、品牌創新更是此次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內涵,也是突破傳統代工低利潤的OEM商業模式的必要途徑。
閱讀全文
美國經濟復蘇的後勁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9月05日許多主要經濟學家不會認同美國經濟增長將大幅提速的觀點,他們預計未來十年美國經濟將繼續迎著逆風小幅增長。這可能是主流預測,但另外一種更美好的設想正呈現在人們眼前。
閱讀全文
「青貧族」望「黃金年代」興嘆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05日最近冒出來「青貧族」這個名詞,因為整個青年世代都有落入貧窮族群的風險。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資料,台灣未滿30歲、30至34歲、35至39歲三個組群的平均年所得,從40萬出頭到65萬左右,都低於15年前水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但現在三、四十歲的人,餵飽自己都很勉強,養家活口更是艱難,變成充滿困惑的一個世代。
閱讀全文
自主、紛亂、憤怒與動員的人民高峰會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2年09月05日今年6月,全球環境運動聚焦在里約,10年一度的聯合國永續環境高峰會(Rio+20),以「我們要的未來」為題,展開了上千場會議的對話。同時,30公里外的佛朗明哥海灣,數百個來自世界各地的環境運動與公民團體,舉行超過750場邊會的人民高峰會。人民高峰會從最初零草案到最後確認的宣言,都對現今全球的金融資本主義提出強烈的批判與急切處理的呼求,觀察與理解這場大會,將能提供世界各地地方運動團體,一個全球性運動的主張與策略方向。
閱讀全文
傾聽之餘,尚須起而力行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04日在政府財政拮据下,法規鬆綁來加速醫療觀光、教育服務的 產業化,可以為困頓的經濟注入嶄新活力。不過,相關部會仍著重在 規範、管制的思考,並在利益團體壓力下,產業發展進展有限。未來 除加強部會產業化績效指標(KPI)的訂定,也應提出如不積極產業 化將面臨學校倒閉、學生薪水停滯,以及全民健保破產、醫生出走等 產業崩壞的論述來爭取民意,並加速改革。
閱讀全文
舊貧新貧 社會隱憂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03日新貧族非失業,亦不屬於低收入戶,但卻是另一種貧窮,因為他們得不到政府關愛的眼神。除了「舊貧」、「新貧」外,還有月薪不到三萬元的「窮忙族」,主計處二○一一年的「人力運用調查」指出,將近三成、兩百二十六萬多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兩萬五;將近一半、三百六十萬名上班族,平均月薪不到三萬元,占了四成左右。足見薪資低所釀成的「薪貧」階級已逐漸擴增,他們不滿意現狀的情緒將是台灣社會的一股隱憂。
閱讀全文
台灣銀行業將開展人民幣清算業務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9月03日台灣作為金融中心的規模遠小於新加坡或倫敦——後兩個城市同樣渴望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但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大規模貿易往來是其一大優勢。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