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年代-迎向永續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與環境生態變遷步伐加速加大,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重來、乾旱洪水災變頻傳等衝擊,正威脅著全世界所有國家,包括我們中華民國在內。一方面,因為經濟自由化,資本與技術的流動跨越國界藩籬,全球產銷版圖大挪移,台灣雖因地理上鄰近大陸這個新興經濟工廠與市場而受惠不少,但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就業與所得分配、教育與稅制改革、人才培育與社會價值重建,卻亟待朝野共同努力再創新局。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持續,天候異常與災變紛在世界各地爆發,加上原本存在已久的地層下陷、河川與水患治理、經濟發展與國土規劃等重大議題未決,皆已構成永續經營台灣必須優先克服的障礙,亟待政府與民間組織攜手合作,為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推動整合與對話。
- 新聞導覽
-
中國南水北調工程中的“不合理”
來源: The Financial Times — 2012年09月03日目前人類消耗的水資源中,食物生產占去了絕大部分,其原因何在?為什麽中國需要重新思考南水北調工程?
閱讀全文
APEC登場 提倡「綠色成長」
來源: 聯合報 — 2012年09月02日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2日在俄羅斯東岸港口城海參崴登場,將擘畫21個成員國間如何進行更緊密的經濟合作方案,並延續去年年會共識、提倡具環保意識的「綠色成長」。
閱讀全文
社評:希臘經濟憂中帶喜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8月31日希臘總理安東尼斯•薩馬拉斯(Antonis Samaras)上周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進行了會晤。默克爾和奧朗德再次明確表示支持希臘留在歐元區,但沒有提供除現有紓困計劃以外的更多幫助。尤其是,就目前而言,他們仍不同意薩馬拉斯提出的“把完成剩餘緊縮措施的期限由兩年延長至四年”的請求。
閱讀全文
嚴長壽:我的台灣想像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8月31日教育部昨天在中和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行擴大部務會報,邀請嚴長壽以「我的台灣想像」發表專題演講。他說,不久前媒體報導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才,他在網路上看一些年輕人的反應,多數都是「薪水這麼少,誰會去」,讓他看不下去。
閱讀全文
World Bank issues hunger warning after droughts in US and Europe
來源: TheGuardien — 2012年08月31日美國和歐洲乾旱之後,世界銀行提出全球性的糧食危機,食物價格也創下新高
閱讀全文
社評-振興經濟的根本是投資未來
來源: 旺報 — 2012年08月29日振興台灣經濟很難有特效藥,短線措施如擴大公共投資或促進短期就業,效果有限,且增加財政負擔,讓政府債務問題更加惡化。至於促進出口及提振民間投資及消費等措施,大環境不佳情況下,也只徒具形式而已。
閱讀全文
面積銳減厚度變薄 北極海冰 僅80年代3成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8月29日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與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廿七日指出,北極海浮冰急劇消融,冰層總面積已由二○○七年九月的四百一十七萬平方公里銳減七萬平方公里,而至四百一十萬平方公里,創下一九七九年展開人造衛星觀測以來的新低紀錄,是長期全球暖化的重大警訊。
閱讀全文
兩岸核安機制建立後
來源: 台灣立報 — 2012年08月28日去年3月11日,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大地震以及後續海嘯帶來至今仍持續的福島核災,這場災難讓全世界再次反思核電安全議題。海峽兩岸當局也分別在福島事故發生後兩週內陸續表示兩岸核安合作的必要,去年5月初在四川舉行的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加強核電安全交流與合作」成為論壇共同建議,建立兩岸核安機制正式成為海協海基兩會談判主題,在兩方具高度共識的情形下,去年10月在第7次江陳會上,正式簽署《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
閱讀全文
台灣需要培育領導型企業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08月27日國內產業多以代工為主,有製造能力,但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容易被取代。觀察德國許多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他們擁有穩定的團隊、高度的創新精神,雖不起眼,但因在特定領域專注耕耘而擁有無可撼動的市場地位。因此政府希望師法德國,進一步培育並輔導具有技術、創新及品牌能耐,規模不大但具國際競爭力的中堅企業。
閱讀全文
政府推綠色經濟? 綠盟:政策工具要端出來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2年08月27日今年聯合國Rio+20永續發展高峰會主推「綠色經濟」,台灣也有不少官員在與會取經,長期關注能源政策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提醒,過去台灣官方雖號稱響應綠色經濟,卻偏重在綠能產業,並且缺乏能源稅、碳稅、移除化石燃料補貼等相關配套的政策工具,恐怕流於形式,而欠缺國際上所追求的公平正義、尊嚴、兼容、良好治理與可歸責性等原則。
閱讀全文
陳聽安:能源稅二十年無進展 稅制必須大改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8月23日陳聽安強調,目前國內稅收不足、貧富差距等,都是長期惡化的結構性問題,要免於向下沉淪,稅制一定要大幅度修改,「望上帝給領導人決心和魄力、給全體人民智慧」。
閱讀全文
學者:減稅對刺激經濟 長期效果趨緩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08月23日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陳聽安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可以用租稅優惠吸引投資,但根據中研院研究指出,租稅對增加投資的影響性確實有,但相當有限,僅對投資機構幫助較大。
閱讀全文
法制失義 造就失落世代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8月23日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日前指出,全球青年人失業率甚高,可能淪為「失落的一代」。對照台灣二十到二十四歲青年十二.三%的失業率及薪資原地踏步十多年的景象,也可看出台灣同樣有「失落的一代」的危機。不過,其成因並不僅僅是經濟結構出了問題,而是相當多的法制,失去了公義,造就了失落世代,也正在侵奪年輕世代的生活資源與生命發展機會。
閱讀全文
社論-第二波電價調漲與否要先做足功課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8月23日關於第二波電價調漲是否應依原訂時程啟動,站在不同的立場無疑將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歸納起來,主張凍漲最力的,自然是工商企業界,畢竟電價再調漲,將使已呈弱勢的台灣產業競爭力因成本的增加而呈雪上加霜之勢。另外一般家庭社會大眾,雖然算不上用電大戶,但是第一波的電價調漲及夏日電價的實施,在此炎炎夏日看到電價帳單飆升,情感上自然也容易認同至少應讓第二波電價凍漲。
閱讀全文
曾巨威:貧富差距節節升 政策應「劫富濟貧」
2012年08月23日針對居高不下的貧富差距及政府租稅不公,引發民眾怨憤之氣一事,立委曾巨威認為,政府過於依賴社會福利措施濟貧,卻不敢對富人課重稅。中正大學教授王騰坤和台大教授林向愷都指出,證所稅並無法改善貧富差距,林向愷進一步提到,政府應先解決低收入戶問題,而不是一直課徵稅收。
閱讀全文
能源發展綱領草案,建構永續發展願景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8月23日建構國家能源永續發展之願景,經濟部能源局將在台北、高雄、台中及花蓮召開「能源發展綱領(草案)」分區說明會,本次「能源發展綱領(草案)說明會」除了向各界說明綱領(草案)之定位及內容架構外,並邀集各地區之產業、官方、學者、研究單位、NGO團體、民意代表等與會,透過雙向溝通使我國能源政策擬定更加完備。
閱讀全文
搶救產學斷鏈 「訂單式人才專班」啟動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08月22日產業人才出現斷鏈,引起各界關注,教育部為務實人力精進,決評選國內典範科技大學成立產業學院,配合企業需求規劃「訂單式人才培育專班」,初步將把工具機與精密機械零組件列為優先推動的產業。
閱讀全文
中國面臨的環境難題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8月22日短短幾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生產國。中國領導人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污染控制,關停了一些污染嚴重的煤炭廠,宣佈碳排放交易市場試點計劃,並提出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創建一種“生態文明”。
閱讀全文
曾巨威:財政部能源稅方案 先整併貨物稅與碳稅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08月22日財政部擬於下會期提能源稅方案。立委曾巨威認為,若僅就貨物稅進行整併,只能稱作「貨物稅改革」,能源稅應包含汽燃費、土汙費、空汙費等,才符合稅目本意;由於涉及跨部會整合,也應該由行政院主導。
閱讀全文
租屋平台 擬補貼房東最高1萬
來源: 中央社 — 2012年08月20日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每10年1次住宅普查,民國99年住宅普查數據,台灣地區空閒住宅數156萬戶;內政部長李鴻源上任後推動「租屋服務平台」,鼓勵釋出空屋,透過租屋服務平台媒合,租給弱勢及需要者。
閱讀全文
- 專家呼籲
-
« 前 6 筆 1
- 基金會關注
-
2011.12.10~11邁向永續研討會
有感於環境天候急遽變遷、生存空間遭到嚴厲壓縮;自由化經濟體制下, 生產結構重新調整、銷售市場競爭加劇、貧富所得差距擴大、金融風暴捲土 重來等現狀與困境...實在年代系列講座
實在年代下的經濟,應是怎樣的面貌?走向實在年代,該有怎樣的藍圖?
洛桑管理學院報告指出:「台灣的發展是結構轉型問題。」服務業是主導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台灣去年服務業產值佔GDP68.71%,服務業就業人數佔58.6%,但綜觀勞動、資本、研發甚至國際競爭力等指標,卻沒有相對成長,薪資水準及個人產值低,亟需體檢、突圍。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集結極力提振經濟轉型的行政官員、長期鑽研的學者專家與創新落實的企業家,就現況與挑戰談服務業的全面規劃、迎頭趕上、創造就業。抓住機會,立刻行動!◎時間:2012年7月14日、15日、21日、22日(週六、日) 下午二點到四點半◎議程:第一場 服務業發展的現況與展望時間:7月14日(六) 14:00-16:30主持人:林聖芬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主講人:陳添枝 (台大經濟系教授)、管中閔 (行政院政務委員)服務業帶動轉型,需要時間與精力的長期投入,本場分就總體發展、前景鋪陳、人才培育、建立服務DNA等政策深入討論,為規劃推動、培育軟實力,做對話、定方向、解難題、排紛擾。第二場 綠色經濟、科技、生活的推展時間:7月15日(日) 14:00-16:30主持人:葉俊榮 (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主講人:毛治國 (交通部部長)、黃萬翔 (經建會副主委)、嚴長壽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電董事長)高耗能經濟時代已過去,台灣未來綠色經濟、綠色產業的轉型與發展,應是什麼模式?四位主講人以大視野、大格局突破保守產業思維,掌握綠色商機,凝聚在地社會、創造生活願景。第三場 如何打造醫療照護服務業時間:7月21日(六) 14:00-16:30主持人:黃榮村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主講人:詹啟賢 (國光生技董事長)、蘇喜 (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林萬億 (台大社工系教授)、胡勝正 (中央研究院院士)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台灣醫療照護服務業如何轉型?醫療衛生是產業還是社福?長期照護可由市場經濟支撐?醫療制度人力符合當前社會需求? 諸多紛擾不明的疑問,由諸位專家為您解答。第四場 建構資訊、流通、文創服務業平台時間:7月22日(日) 14:00-16:30主持人:余範英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主講人:張善政 (行政院政務委員)、呂學錦 (中華電信董事長)、史欽泰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董事長)、陳浩 (博理基金會執行長、雲廣科技總經理)資訊全球化的時代,如何提升系統化、效率化的營運模式?追求高產值的目標下,文創服務業該如何經營?新媒體又是什麼?如何利用電信與資訊的平台,將台灣建構為「研發、創新、運籌、設計」中心?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