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 背景說明
-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 新聞導覽
-
習近平與馬英九本週將舉行歷史性會晤
來源: 華爾街日報 — 2015年11月04日台灣官方新聞機構中央通訊社稱,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最高領導人將於本週六舉行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的首次會晤。如果此次會晤得以舉行,將是迄今為止有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於兩岸統一雄心的最清晰信號,同時也凸顯了大陸對於明年1月台灣大選的擔憂。 閱讀全文
兩岸領導人會面具有里程碑意義
來源: 新華社 — 2015年11月04日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4日宣佈,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會面,就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交換意見。張志軍專門就此次重要會面接受記者採訪,介紹相關情況。他表示,即將舉行的兩岸領導人會面將開啟兩岸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的先河,有利於兩岸雙方增進互信,鞏固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 閱讀全文
東北亞的再平衡
來源: 孫興傑,FT中文網 — 2015年11月03日時隔三年半,中日韓三國政府首腦會晤再次重啟,會後發表了東北亞和平合作聯合宣言,並且商定三國定期召開領導人會議並擴大經濟合作。三國領導人見面已經就是不小的進展,但是乍暖還寒,中日韓三國對於會晤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溫差”。韓國總統樸槿惠在開場白中便點出中日韓面臨的歷史與安全問題。 閱讀全文
洽商參與亞投行、拚貨貿年底達陣 陸委會促APEC蕭習會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5年11月03日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本月中旬在菲律賓舉行,我方將由前副總統蕭萬長擔任領袖代表出席。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昨(2)日表示,目前掌握消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前往,我方將往「蕭習會」舉行方向去努力;雙方可能觸及議題包括:我參與亞投行、力拚貨貿年底達陣。 閱讀全文
巴西自主減碳目標 環團嘆沒誠意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5年11月03日上月底,巴西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宣布國家自主減碳貢獻(INDCs),卻因當地環團卻指出,巴西政府無力取締雨林盜伐問題,設定低於標準的減碳目標,實在是「不夠力」。 閱讀全文
中日韓峰會暫擱恩仇 全面恢復合作
來源: 聯合新聞網 — 2015年11月02日睽違三年半後,中日韓三方峰會昨天在南韓首爾舉行。三國領袖於會中暫時擱置歷史恩仇,通過會談成果宣言,同意全面恢復合作,共同致力於區域貿易與安全,還承諾邁向更大的經濟整合,儘快讓十六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及中日韓三方自由貿易協定拍板定案。三國同時同意恢復定期召開峰會,敲定明年在日本舉行。 閱讀全文
抓住大陸十三五內需商機
來源: 譚瑾瑜,工商時報 — 2015年11月02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日前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畫的建議》,作為2016至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依據。雖未明訂經濟成長目標,然而在2020年達成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下,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時機不明之際,未來5年擴大內需推動成長的能量,將有助於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閱讀全文
加入紅色供應鏈才能化解產業危機
來源: 中國時報社論 — 2015年11月02日政府尚未想出如何因應紅色供應鏈崛起,紅色供應鏈卻一波又一波來襲。上周五全球第5大封測廠台灣力成科技宣布,大陸晶片產業「國家隊」清華紫光集團,將以194億台幣入股持有25%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