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 背景說明
-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 新聞導覽
-
溫家寶改革最後一槍 陸推收入分配制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0月19日大陸總理溫家寶十七日正式宣布,年底前將制定以縮小貧富差距為目標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內容將涉及制定最低工資標準,並控制官商的灰色收入,並朝壟斷性的國有企業開刀,還富於民。這項堪稱溫家寶上台十年最重要改革之一的政策,可望在明年三月人大會上通過,也是溫下台前,發出的改革最後一槍。 閱讀全文
IMF建議值得聽取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0月18日IMF沒有改變論調,並不意味著不需要聽取它的意見。歐元區尤其應該重視拉加德和布蘭查德關於建立銀行業聯盟的建議,以及讓歐元區的財政理念變得更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建議。歐元區外圍國家過於倉促地實施財政緊縮,加上核心國家不及時採取平衡措施,傷害的不僅僅是歐洲,還有整個全球經濟。 閱讀全文
堅持了20年的增長預測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0月18日一個可能存在的情況是,經過三十年接近10%的增長以後,我們對增長已經習以為常了,慢慢忽視了增長的好處,而更加挑剔增長中伴隨的問題。年長一些的人,從五、六、七十年代走過,大多不會忘記當時的艱辛,因而更加珍惜增長帶來的好處,更加擔憂增長停滯、倒退。人們對於增長潛力的巨大關註,或許也是這種珍惜、擔憂的一種表現。 閱讀全文
世行調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至7.7%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10月17日這份報告涵蓋泰國、緬甸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斐濟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太平洋島國,但未將比較富裕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新加坡或韓國列為研究對象。主要得益於中國的快速增長,“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在全球經濟中所占份額已在過去20年裡上升兩倍,從6%升至目前的近18%,這突顯出該地區持續增長對於世界其他經濟體的關鍵重要性,”世行行長金墉(Jim Yong Kim)表示。報告的結論是,中國經濟在未來幾個月里仍將疲軟,政府出台重大的新刺激計劃的幾率不大。 閱讀全文
劉憶如評美國QE3與歐洲OMT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7日繼九月六日歐洲央行宣布政策猛藥OMT(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s)之後,美國緊接著於上周四(九月十三)第三度祭出非正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歐洲的OMT解決的是燃眉之急;而美國的QE3則顯示經濟復原情況不如理想。因此,市場上雖產生資金慶祝行情,但這些「非傳統」的政策背後所凸顯的問題,不應輕忽對待。 閱讀全文
從特別301的談判歷史反思TIFA諮商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2年09月14日自1988年以來,由於台灣每年對美經常享有逾百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自然成為特別301名單上的常客。每當華府這份貿易障礙報告一出來,我國政府官員及各家媒體還得在厚達六百多頁的報告裡細數評述台灣的頁數,一旦頁數增加,便憂心忡忡,深怕遭美國報復。美國學者曾評估過301的成效,發現301對亞洲最有效,其中又以台灣的配合度最高。 閱讀全文
外交拿捏得宜 連戰APEC獲多項突破
來源: 整理至9月12日中國時報 — 2012年09月12日台灣國際處境困難,亞太經合會(APEC)堪稱台灣最重要的國際舞台,參與二十一年來,台灣始終努力以自己對APEC的貢獻,爭取其他會員國的重視;然而,受限於亞太局勢和兩岸關係,台灣的努力一直很難獲得應有的回饋。 閱讀全文
2012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探尋未來經濟指針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 2012年09月10日在今年1月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反思成為主要話題之一,說明金融危機引起的思考在向著制度層面推進。今年夏季達沃斯的主題也是一個富有制度性前瞻意味的話題——“塑造未來經濟”(Creating the Future Economy)。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