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新聞導覽

中國企業今在美籌資額大幅下降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26日

編者按:據2019-12-25FT與12-18 網易財經報導;今年中國企業在華爾街籌資總額下降一半以上,許多企業被迫調低估值和自己提供認購需求,但在紐約上市仍有助於提升品牌認知。科技行業在2019年全球IPO數量和籌資額方面繼續佔據主導地位,在香港聯合交易所IPO數量和籌資額在2019年仍冠全球,以阿里巴巴居功。 閱讀全文

歐洲用強硬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利益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21日

編按:2017年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提出的一個願景,係關於「歐洲如何在全球經濟中捍衛自己的價值觀和利益」,主權說的立場,隨即受到其他歐盟領導人接受,這一主題已開始在政策領域表現出來,並可能對歐洲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歐洲與其他大國的貿易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正如同英國《金融時報》在《歐洲優先》(Europe First)系列報導中所展示。 閱讀全文

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可能發生違約連鎖反應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20日

編者按:人行外部委員馬駿於2017年即提出,中國央行政策目標己不符現況籲修央行法,應取消以GDP增速為宏觀調控目標,而將穩定就業為宏觀調控之核心目標。於本年12月19日警告,在全國上萬融資平台類機構中,只要幾個公開違約,就可能導致連鎖反應。中國自90年代,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因素,支持了近年來提振增長率的許多地方基礎設施項目。但是它與中國影子銀行業緊密相連,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很難全面評估與這些融資平台相關的風險,中國金融現代化的發展與挑戰正處於發展、改革與糾結中。 閱讀全文

港人政治庇護問題 引起台灣「難民法」推動問題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9日

編者按:日前黃之鋒訪台,曾呼籲台灣政府訂立《難民法》,我國因兩岸政治因素,特殊的歷史發展,形成因應不同特定身分者適用不同的法規,早於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中華民國台灣非聯合國會員,也非《難民地位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的締約國,是否遵循國際公約,保障人權發展,台灣通過《難民法》草案前,仍須要多方評估對台灣國政發展與經濟問題。 閱讀全文

中國發放利多 金融開放加速 擴大獨資外資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8日

編者按:中國國務院發佈金融開放持績加速,發改委17日發佈,今年來吸引外資穩定成長,強調明年轉再修負面清卓,允許外商獨資,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閱讀全文

十年資金行情讓全球貧富不均更嚴重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8日

編按: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林建甫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產生嚴重經濟危機後,大家反省海嘯產生的原因是次貸風暴。由於華爾街的貪婪,設計不良的金融商品,形成嚴重的貧富不均,也因此演變成占領華爾街運動。如今10來個年頭過去,「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某種程度救了經濟,讓股市、房市不但苟延殘喘,還屢創新高,貧富不均的問題卻更加嚴重,值得省思在「量化寬鬆」下,對臺灣大環境的影響。 閱讀全文

兩岸最遙遠的距離

來源: 洪奇昌、中國時報 2019年12月16日

編者按: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就中共對台基本方針以和統為優先,涉台機構以「四個堅定不移」陸續提出多項拉攏台灣社會民心措施,然無助與兩岸人民社會的「心靈契合」,他以為在動盪的世局中,兩岸關係仍存有和平解決的契機,呼籲並期待具「中國智慧」的替代方案,証明對多元文化價值的包容與制度性保障。 閱讀全文

明年中國經濟的保6還是保就業問題

來源: 多元 2019年12月13日

編按:法媒表示,中國官方曾主張經濟成長不能低於7%,否則就業市場將出現重大波動,「習近平的六穩將難穩住」。另外中國記者丁曉雨報導指出:美中兩國同處在貿易衝突的背景下,氣象卻各自不同。美國勞工部發布的11月非農就業人口增長26.6萬,遠超預期且錄得10個月新高。而中國經濟學界,卻在進行著一場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下,到底是保「6」還是保就業的爭論。有媒體撰文認為,2020年中國經濟的真問題不是保6,而是必須面對嚴峻的就業問題。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