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 背景說明
-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 新聞導覽
-
中美貿易戰升溫 美對中提高加徵關稅稅率
來源: 多元 — 2019年05月14日中美貿易戰升溫,川普對中國的態度趨向強硬。美國於5月10日宣布針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由10%拉高至25%,更威脅剩餘的3250億美元貨品也有機會納入課徵關稅的範圍內。
閱讀全文
主辦國智利關注海洋 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定調「藍色COP」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9年05月02日2019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主辦國智利,打算將今年的談判注意力集中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吸碳海綿——海洋。
閱讀全文
全球創新重心正向亞洲轉移
來源: 多元 — 2019年04月24日中國推進新科技的驗證試驗速度很快,具有競爭力的初創企業也在增加。技術創新的重心正在從以美國矽谷為中心的已開發國家一步步地向亞洲轉移。
閱讀全文
政經》美中貿易協定是否有助中國更深層的改革
來源: 大紀元、中廣新聞網、金融時報、BBC — 2019年04月16日美中貿易戰是否有助於中國進行更深層的改革?白宮顧問納瓦羅曾說,美中貿易談判的目的不僅是讓中國購買更多美國產品,而是中國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對此,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聲稱,改什麼、怎麼改必須符合所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閱讀全文
經濟》亞洲化:從雁行理論到龍騰效應
來源: 經濟日報、明報、美國之音 — 2019年04月12日根據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昔為四小龍之首,曾幾何時,如今已位居四小龍之尾。其中緣故,固與台灣本身條件與作為有關,更與大環境大形勢之變化有關。大環境大形勢之變化為何,一言以蔽之,「亞洲化」也。
閱讀全文
政經》歐盟施壓奏效 中國讓步允停止強迫技轉
來源: 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自由時報、MoneyDJ新聞 — 2019年04月11日歐中峰會週二於布魯塞爾登場,歐盟祭出高壓手段迫使中國讓步,雙方直到最後一刻才達成聯合聲明。
閱讀全文
政經》美專家:貿易戰恐改變中國國運
來源: 金融時報、自由時報 — 2019年04月09日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沃爾夫(Martin Wolf)表示,此次美中貿易的紛爭,會成為中國發展的重大分水嶺。若其選擇在經濟上僅依靠國內市場且走向封閉的保護主義,就等同閉關鎖國,他認為,中國的國運可能就此發生重大逆轉。
閱讀全文
政治》蘇起:明年總統大選前 兩岸局勢特別危險
來源: ETtoday新聞雲、聯合報 — 2019年04月09日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8日在一場研討會中,表達他對兩岸局勢的憂慮,擔心在明年總統大選前兩岸局勢會特別危險,若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可能逐步走向「攤牌」。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