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發展
- 背景說明
-
全球化加劇數位進展,各國政府運用資訊與科技整合,推動電子化政府運作,加速行政效率,以利人民社會安全福利資訊取得與使用,並強化大眾分享既存資訊,奠定未來市民參與政府決策制定之可能性。與此同時,電子化政府亦可能促使社會之私有性受到侵蝕。政府可藉對隱私權與資訊安全之保護而立法為由,反而限制社會對決策過程透明化之獲取權及範圍。再者,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為人類做更多快速決策,機器設備與演算法驅動,能確保能本於人類精神的合乎道德,而減少誤判受騙的可能性,避免使人們對思想的局限,有待觀察與追蹤。然當人類失去自主性,如被蜂巢般的豢養與監控,完全可預測的集體秩序,令人擔憂。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誰知道?誰決定?誰決定由誰決定?」亦將取決於知識、權威與權力。當資訊及通訊科技凌駕於傳統經濟生產型態之上的「知識經濟」,間接剝奪人類自決意識與權利。「機器控制主義」,具有反民主的本質,徹底拔除了支撐現代民主自律、自由意志與契約等原則。這樣一種權力型態下的社會關係自然也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
- 新聞導覽
-
數位身分證恐生變 竹市試辦喊卡
來源: 多元 — 2020年12月28日數位身分證(New eID)試辦政策一波多折,唯一列入試辦的新竹市昨表示傾向暫緩,行政院隨即宣布,數位身分證要確保資安沒有問題與得到國人的信賴才會全面推動,目前已請內政部再溝通,也再次檢視資安是否可進一步改善,評估與確認試辦日期是否延後,盼內政部不要輕易放棄。
閱讀全文
顧立雄:強化國家級團隊 成為世界信賴資安系統
來源: 聯合報 — 2020年12月24日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今天提出資安三大工作重點分別是強化國家級資安聯防體系與資安團隊;建立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主動防禦體系與機制等,達到「早期預警、緊急應變、持續維運」的目標,成為世界信賴的資安系統及產業鏈。
閱讀全文
推數位身分證 唐鳳:主要解決這兩大問題
來源: 中時 — 2020年12月21日內政部推動數位身分證引發各界疑慮,行政院政委唐鳳今天表示,目前的身分證六代卡主要有兩個大問題,一是防偽保固只用到2016年,防偽功能越來越弱,二是背面有父母配偶、戶籍地等容易洩漏個資,七代卡主要就是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閱讀全文
數位貨幣發行 台灣估需十年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12月21日全球七大央行研發CBDC(央行數位貨幣)腳步不停,目前就中國人行和巴哈馬的進度最快。台灣中央銀行今年第四季進入第二階段「通用型CBDC試驗計畫」,由央行CBDC工作小組與外部技術團隊協作,亦與業者討論技術成熟的時間,半數業者認為需要七至十年。
閱讀全文
加密數位貨幣交易未來之路
來源: FT — 2020年12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火幣集團首席戰略官蔡凱龍於《金融時報》撰文分析:中國加密數位貨幣行業該如何被定位?是全盤否定還是揚長避短多加引導?這關係著該行業如何監管的問題。
閱讀全文
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完成簽署
來源: 多元 — 2020年12月18日外交部今天召開「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完成簽署宣布茶會,由外交部長吳釗燮主持,邀請科技部長吳政忠、經濟部政次陳正祺、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出席,宣布在「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下的新協定「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議」,已由駐美代表蕭美琴及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於15日在華府簽署。
閱讀全文
陸擴大補貼半導體業 台廠大震撼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0年12月18日大陸財政部等四個部委昨(17)日公告,啟動歷來最大的半導體免稅政策,並擴及至整體產業鏈,技術層次0.13微米以下可享最長十年免所得稅優惠,同時溯及自今年元旦起適用,包括晶圓製造、IC設計、封測,及材料端的載板等業者都可享有如同「變相補貼」的免稅福利。
閱讀全文
歐盟警告可能拆分美國科技巨頭
來源: FT — 2020年12月16日《金融時報》報導,歐盟(EU)加大遏制大型科技企業的行動力度,威脅要拆分那些一再從事反競爭行為的公司。這是歐盟20年來首次對互聯網企業規則進行全面改革。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 前 3 筆 1
- 基金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