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價值
- 背景說明
-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永續發展」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 新聞導覽
-
林嘉誠:厚植國際知識與培育世界觀
編按:考選部前部長林嘉誠撰文指出,厚植國際知識與培育世界觀相當重要。台灣由於外交孤立、英語學習流於考試、學科功利取向流行、媒體較少報導國際新聞,出現民眾國際知識偏低的現象。面對全球化競爭,數位落差與M型社會問題,政府應重視民眾國際視野之提升。
悼》于宗先老師於2019年8月3日逝世
編按:曾任基金會董事,並在知識界有莫大貢獻的于宗先院士於2019年8月3日逝世。于宗先院士長期擔任基金會董事,他關心台灣經濟發展,並在基金會研討會作出建言。于宗先院士的逝世令人不捨,基金會表示悼念與緬懷之意。
施振榮:實踐王道社會主義的理想
編按: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運作各有其盲點,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特別提出「王道社會主義」,希望更能實踐社會主義的理想目標。施振榮指出,「王道」是指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之道,領導人要有三大基本信念:創造價值、利益平衡、永續經營。他並鼓吹要以「六面向價值總帳論」來評估事物的總價值,在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外,更要重視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最後,王道社會主義,其精神在共創價值,但為讓所有利害相關者感受到利益平衡,決策時就不是以一人一票的思維,而是要考慮有不同「權重」的思維。
台灣的科技與文化共融仍有待加強
編按:文化是創新經濟的重要底蘊,透過科技的力量可以推動國民創造力發展、藝文創作與公眾藝文近用,成為繁榮經濟的新動能。但是,台灣的科技與文化跨域共融仍有待加強。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撰文指出,有三大誤區阻礙了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分別是藝術與文化的門戶之見、欠缺藝術驅動力、缺乏從藝術帶動文化市場化。
中國人文社科的處境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龔刃韌指出,沒有言論出版自由和學術自由,自然科學某些學科仍能快速發展,但人文社科必受嚴重束縛。當今,在人文社科領域,中國大學還有很多距離世界一流大學漸行漸遠的現象。
戴肇洋:薪資再創新高的虛幻與解方
國內受僱員工因薪資逐漸M型化而淪為貧窮化,其實已意味著薪資成長空間難以追上物價上揚幅度,最後被迫陷入貧窮循環。
文化》林谷芳:莫忘了台灣在中華文明中的特殊角色
台灣與大陸之間,何只同文同種,相對於大陸前期的文革與鎖國,國府撤台既帶來大量的文化菁英,又以文化道統自居,台灣因此在許多地方其實更承繼著中華文明之令人醉心處。
政治》從全球史看近世中國的興衰
編按:2018年11月14日在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從全球史看近世中國的興衰」論壇,該論壇由香港大學梁其姿教授主持,新加坡國立大學王賡武先生、台北中研院朱雲漢先生和葛兆光先生,分別從新加坡、台灣、大陸學者的不同視角,對這一主題進行闡述。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1.01.22 2019.12.17 2013.12.17 2013.05.25 實在年代文化議題講座 2010.04.01
2010.04.02
2008.02.01 出版《知識分子的省思與對話》 2005.11.12 2002.07.29 出版「近代中國的發展與變遷研討會」文集 1990.12.17 1990.8.16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