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價值
- 背景說明
-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永續發展」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 新聞導覽
-
赤腳的不怕穿鞋的
最近到日本開學術會議,很多日本學者對安倍經濟學是否能振衰起敝一臉茫然,除了擔心各種利益團體會阻礙改革之外,最憂慮的是日本年輕人太安於現狀,缺乏堅毅與冒險的精神。我最近參加了政大EMBA校友會所舉辦的一場紀錄片「拔一條河」的慈善播映,觀賞中數度熱淚盈眶,對照日本青年的自我滿足與高雄甲仙學童的奮鬥不懈,上天真是公平的,讓困境中的人力爭上游,富裕中的人日益懈怠。
毛治國:台灣BOT 都是半吊子
台灣BOT案是政府無解的痛?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昨(24)日直言,台灣高鐵嚴格來說只是「半吊子的BOT」,因為中間不應該有政府保證、強制收買,但高鐵至少還有解決之道,其他BOT案如高速公路ETC、高雄捷運都「很難」,高捷更是至今仍找不到解決的方案。
施振榮:融入人文元素 讓產業文創化
對於兩岸產業競合局勢快速轉變,施振榮說,分工創造價值必須無可取代,才能保持分工型態。他說,WINTEL(微軟、英特爾)就是破壞生態案例,讓IBM、HP「英雄無用武之地」,長期通吃,讓生態鏈毫無利益平衡可言。
貧富差距擴大原因何在
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處於經濟繁榮時,沒什麽人會過度操心最富的1%人群在這種繁榮中享有的份額在持續擴大。而在美國進入衰退、英國跌入財政鴻溝以及歐元區面臨生存危機(還有全世界銀行家的可恥行徑曝光)之後,再也不是只有極左人士才對收入不公感到焦慮了。
社論-台灣何以充斥失落感與憤世嫉俗?
民眾可以做的,或許是從自身做起,盡量避免用負面語言引發負面對應,盡量減少用政治顏色來分別敵我,盡量還原自己對民主、自由、人道等價值的原色信仰,盡可能追求超乎藍綠的客觀價值。無論如何,要一點一滴找回中間地帶,切勿再陷入集體憤世嫉俗的悲情,那是我們在前一波民主化已經切身體驗過的一課。
思辨人生價值 種下文明希望
今日的文化議題是「實在年代」終結篇,是反省近數十年的台灣發展,檢視過往歷史課化的痕跡,留下的產物、背景、權力、文化、社會,無論對中華文化的變遷、延續與發展,或是在西方制度方法影響下的文化走向,都缺乏對話、思辨。今日到了認真思索、面對人生價值與文明秩序這大論述的時刻。
替台灣播下希望的種籽
「開明、理性、求進步,民主、自由、愛國家」,這是余紀忠先生堅持的理念,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我們誠摯希望這塊大家共同生存發展且熱愛的土地能夠變得更好、更進步,因此我們決定更進一步凝聚力量尋找夥伴,啟動「余紀忠講堂種籽營」,追求實在年代,為下一代種下希望的種籽,扛起進步的責任;期盼有志為台灣明天尋找希望的人能夠群策群力,一起促成這件重大工作的實現。
不能讓大數據變成“老大哥”
自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如何從技術公司獲取電話記錄和數據以來,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的銷量便一直在上升。迄今為止,為了換取安全保障,即便人們不那麽喜歡“老大哥”,他們也做好了放棄部分隱私權的準備。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1.01.22 2019.12.17 2013.12.17 2013.05.25 實在年代文化議題講座 2010.04.01
2010.04.02
2008.02.01 出版《知識分子的省思與對話》 2005.11.12 2002.07.29 出版「近代中國的發展與變遷研討會」文集 1990.12.17 1990.8.16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