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導覽
覬覦集水區開發 地方政府盼免環評
為了讓第二類水庫的集水區、以及攔河堰上游,也能夠進行開發,幾個地方政府向環保署提出、修改環評法的要求,不過環保團體痛批,只要放寬這個標準,台灣有近百萬公頃的集水區,就會失守,許多違法的工廠就能就地合法,簡直就是要讓民眾喝毒水。 閱讀全文
彭淮南:歐元區應走向政治聯盟
歐債危機籠罩,讓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也十分憂心,昨日罕見公開以「政治決心是解決歐洲危機的關鍵」為題對外發表文章,鼓吹歐元區應進行深度政治整合,走向政治聯盟(political union),才能促使各國政策領域皆能協調一致。 閱讀全文
我人才危機 升至國安等級
台灣近來成為大陸、香港、南韓、新加坡等競爭對手的「人才庫」,各國競相來台灣挖角,「人才危機」提升為馬政府的國安課題。未來對稅制問題、外籍幫傭隨同白領人才來台、國外一流大學在台設立分校,及大學專業人士來台簡便進出等,將逐一鬆綁。 閱讀全文
聯合國定義Green Economy:綠色經濟是我們的特效藥
綠色經濟:一個新的經濟體,能夠讓人類文明永續發展下去,並取代現有的出口導向經濟,縮短貧富差距,挽救經濟頹勢,保護受創嚴重的自然環境。 閱讀全文
施振榮:拿出魄力 打破3大文化瓶頸
目前台灣的社會文化主要面臨「價值的半盲文化」、「資源的齊頭文化」與「行政的防弊文化」三個瓶頸。「價值的半盲文化」是指社會上大多只看有形、直接、現在的價值,卻經常忽略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長此以往,將導致發展的偏差,並不利國家社會的永續發展。 閱讀全文
台灣產業有轉型升級的急迫性
事實上,台灣產業研發強度不弱,全國整體研發經費投入,每年呈現穩定成長,專利申請在全球名列前茅,創新成熟度之國際評比亦有不錯的表現,這幾年在許多國家競賽的發明獎也獲獎無數,但這些成績為何仍無法有效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影響所及,不僅市場影響力無法提升,企業亦無法擁有足夠利潤以作未來投資,也造成人均國民所得長期停滯不前 閱讀全文
國土計畫 公民參與形塑
早在1987年世界環境暨發展委員會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宣言,以及1992年地球高峰會議所提出的「21世紀議程」,都強調國家永續發展策略,應植基在廣泛的公眾諮詢與草根性參與的基礎之上。內政部長李鴻源屢屢提到荷蘭如何與民眾溝通討論,歷兩年長達4千小時,最後發展出一套永續發展國土計畫與治水策略。時至21世紀,公民參與幾乎已是民主國家落實民主政治的共識,然而台灣卻仍停留在專家治理的精英政治,政府只會說上對下政策宣導的不足,從未真正落實公民參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