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 新聞導覽

新聞導覽

傳統作物耐得住氣候衝擊 花蓮農改場積極向部落取經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2月18日

面對風災、寒害種種極端氣候衝擊,台灣農業戰鬥力可能隱藏在原鄉部落中!花蓮場去年成立的「原住民農業研究室」,積極向部落尋求傳統作物種原,這些長期馴化、經過環境歷練,藏種於部落的原生作物,有望成為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的解方。 閱讀全文

銀行仍是全球經濟鏈條的薄弱環節

來源: 馬丁•沃爾夫,FT中文網 2016年02月18日

更重要的是,慢性需求缺乏綜合徵正在惡化,中國經濟放緩可謂雪上加霜。可以認為不太可能發生金融危機,但之前市場中的欣喜情緒已經消失。一種可能的回答是,對中國的欣喜之情已經結束。然而,更好的答案是高收入經濟體尚未從金融危機以及隨後的歐元區危機中恢復過來,正如超低利率所表明的那樣。 閱讀全文

中國應對高杠桿:一場剛剛開始的戰爭

來源: FT中文網 2016年02月18日

為應對全球危機帶來的影響、維持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在2008年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的一攬子刺激措施。自此,政府、企業和家庭紛紛舉債,將中國債務總量從2007年的7.4萬億元推升近三倍,達到2014年的28萬億元左右。同期,債務/GDP之比從158%躍升至282%。如果刨除金融機構借貸,則債務與GDP比率從134%升至217%。雖然中國人均GDP僅是美國的20%,但債務總水平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 閱讀全文

出口連12黑 需要經貿新戰略

來源: 工商時報社論 2016年02月18日

依財政部統計處公佈進出口統計,1月份我國出口222億美元,較上年同月減少13%,已連12個月負成長,且持續8個月雙位數衰退,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最長衰退紀錄,也證明主計總處原本預估今年第1季出口減幅可望縮小至4.1%,顯然過於樂觀。對此現象,我們應該認清國際經濟發展格局的轉變與大陸「供給側改革」政策帶來的衝擊,也必須關注台灣產業競爭力衰落的結構性問題,進而思考提振台灣出口競爭力應有的經貿戰略。 閱讀全文

人民幣實力

來源: 日經中文網 2016年02月17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SDR貨幣籃子構成貨幣必須是「可自由利用的貨幣」,提出了外匯交易、用作儲備貨幣等必要條件。還有人指出,此次又加上了在貿易金融和國際結算中的利用等新條件,表明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將人民幣納入SDR。 閱讀全文

日本經濟再度負增長,安倍經濟學受打擊

來源: 紐約時報 2016年02月17日

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已在最近三季里第二度負增長,幅度也較私營部門大多數的經濟師預測的更大。彭博社(Bloomberg)早先徵詢的經濟師估計的萎縮幅度,平均落在0.8%。 閱讀全文

防災型都更是用來防災嗎

來源: 蘋果日報 2016年02月17日

日前一場震央位於士林的罕見芮氏規模4.0地震,加上發生於凌晨,引起不小的恐慌。內政部因此又再次強調台北市有6.6萬棟老房抗震能力不足,藉機再度拋出「防災型都更」。 閱讀全文

外儲減少是否造成國民財富損失

來源: 余永定,FT中文網 2016年02月16日

自2015年以來,中國的外匯儲備迅速下降。最近幾個月以來又有加快的趨勢。這是十分令人擔憂的。 中國過去三十年來通過“雙順差”積累了大量外匯儲備,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特別是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