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導覽
美國主辦峰會,拉攏東盟與中國抗衡
「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已經損害了其和平崛起的自我描述,增長了人們對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和地緣政治意圖的新懷疑,」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斯考克羅夫特集團(Scowcroft Group)合伙人兼中國問題專家凱文·G·尼勒爾(Kevin G. Nealer)說。「美國在該地區與其關係最糟國家的關係,也要比中國在該地區的最好關係更健康、更有效,美國對該地區的深層和穩定投資,已經在東盟創造了合作的習慣和共同的目標,而這單靠貿易是做不到的。」 閱讀全文
新政府的兩岸課題
蔡英文政府現在必須重新面對這個根本課題。幾十年前兩岸爭的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定位。現在則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之爭。如空談「求同存異」,卻不去尋找或找不到雙方「同」之所在,恐怕很難坐下來對話,並處理其他問題。以目前兩岸關係交織之密,牽涉人數之多、得失之重大,我們同樣很難想像它如陷入失序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閱讀全文
朴槿惠打給習近平的電話
韓國總統朴槿惠上任以來,一直致力與北京建立更密切關係,她與習近平見面次數比與任何其他外國領導人都頻繁。去年北京大閱兵,朴槿惠還站在習近平身邊觀禮。但自從一月初北韓核試,所謂熱線與私交不過爾爾後,朴槿惠一再嘗試敦促北京行動,卻連與習近平都通不上電話,韓國朝野譁然。 閱讀全文
防災型都更是對症下藥?還是望梅止渴?
在台南地震尚在救災之際,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就對媒體宣布,將在一個月內公布「台北市都更戰略方案」。根據媒體報導,柯文哲市長指出有很多人看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提倡防震型都更的演講,如果六級地震發生在台北市,那的確是大問題,所以北市府的都更,必須用更大決心來執行。 閱讀全文
民意趨向是TPP的必修課
TPP歷經7年的談判,但目前12個參與國國內或多或少均面對反對或質疑的聲音,未來更有可能出現政府改變立場或民意轉向的風險。此在在顯示,民主國家的政府如欲推動參與國際經貿協定,如複雜、嚴格、高標準的TPP者,不僅必須在整體層面,力求獲得社會共識與廣泛的支持;在個別領域或分眾層面,更應精準地進行不同產業別、議題別的影響評估與分析,以及與不同的「利害關係人」群體對話及研擬因應或配套措施。 閱讀全文
新執政團隊要有新經濟思維
蔡英文的經濟政策核心就是「堆柴火理論」,她幾次闡述:「產業政策就像是柴火,如果一根一根拿出來燒,熱量有限、無法有足夠的熱量;如果把柴火堆好了再燒,就可燒得很旺、而且持久。」據此,其財經團隊提出了「五大創新研發產業」計畫,未來將會在北中南打造綠能、國防、生醫、亞洲矽谷和智慧機械等5個重要的產業創新生態系,讓它發揮堆柴火效果,將台灣的寒流趕出台灣。 閱讀全文
全球減碳推100%再生能源發電 台灣目前僅2.9%
甫結束的巴黎氣候峰會,確立2020年後的全球減碳目標,195個參與國家均同意《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在2100年前努力,讓全球平均溫度不再上升超過攝氏2度C,但台灣能源政策卻不明朗,目前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僅2.9%,並持續對石化業進行補貼,日前才剛被看守德國點名「減碳政策非常差」。 閱讀全文
水污重金屬總量管制 桃園新街溪、埔心溪流域率先實施
看見因灌排不分造成因事業廢水而遭受污染的農地,令人痛心。然而,光抓個案仍無法遏止問題,需從源頭管理。桃園的新街溪、埔心溪,即成為水污總量管制的全國首例,其流域面積包含龍潭、平鎮、中壢、大園、蘆竹等區域達1萬公頃。此外,彰化縣將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程序,台中市也展開研商。環署更透露,高雄市、新北市也可望陸續加入。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