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志氣 領導扛責知識轉型
南方朔 — 2012年04月24日這段時間有個新聞讓我感觸很多,就是大英百科全書不出了。大英百科全書是在兩百三十四年前於蘇格蘭出版的。「現代」這個詞,真正的發明人是蘇格蘭人,因為蘇格蘭在十八世紀中期有一個啟蒙運動,透過啟蒙運動有了工業革命,甚而影響英格蘭,那個時代蘇格蘭人是歐洲文明最大的創造中心。蘇格蘭有個特色,就是整個社會充滿求知的慾望,碰到問題就追根究柢去探討,有愛好知識的人、追究問題的人,造就了愛好知識的時代、求知的精神,才有各種有創造力的思想、改變時代的動力。
美國啟蒙運動之父富蘭克林赴蘇格蘭有感:「蘇格蘭這個地方,我真是崇拜、喜歡、羨慕。」現在許多偉大的名字: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工業革命之父-瓦特,都是蘇格蘭人。對現代文明影響至深的邏輯實證論哲學家休姆,從小在蘇格蘭念書。達爾文、穆勒,念愛丁堡大學。第一台綜合紡織機、第一條高速公路建築、規劃人類鐵路網,都來自蘇格蘭。資訊時代,電機無線電時代,也是許多蘇格蘭科學家在十九世紀的貢獻。
資訊取代知識 政府缺乏創見思考
也就是說,近代一個曾創造時代改變自己命運的經驗,發生在蘇格蘭。大英百科全書是在蘇格蘭編印的,印證那時代蘇格蘭是個了不起的地方。蘇格蘭改造自己,影響美國,如電報電話之父貝爾、鋼鐵大王卡內基。世界稱頌的常春藤教育,也是由於蘇格蘭牧師在愛丁堡大學畢業後把蘇格蘭的系統帶到美國東岸普林斯頓,完成的菁英訓練養成系統,造就了許多總統、菁英。
不同於知識菁英造就的時代,今天全球化資訊化下,由於資訊太容易取得而不消化。這時代是「知識凋零,資訊氾濫」!資訊不等於知識,「知識」會誘導你去追蹤問題的本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資訊」告訴你很多事情,但不會促使你思考。特別是這幾年,資訊取代知識,八卦新聞主宰社會,政治人物也越來越八卦化。當國家不關心知識,連政府寫的報告,都充斥各式各樣的資訊,找不到方法、策略。所以政府什麼都知道,缺乏創見與思考,不足以服眾。尤其面對台灣的藍綠衝突,做領導者要以化解衝突為任務,政治人物不誠實與名嘴利用矛盾,是社會的不幸。
這次的研討會,中華經濟研究院張榮豐所長一針見血:「施政需在關鍵時刻做好該做的事,時不我予,否則後續將有嚴重的骨牌效應。事有主從之分與輕重緩急,每個時間點的重點並不相同,不能一鍋大雜燴。那是什麼都有,可什麼都沒有!」這就是訊息很多,可是方向是什麼呢?要先解決哪一個問題?哪個是真問題?哪個是假問題?完全沒有判斷,這是近代政治最大的問題,現在全世界政府,用政治學界流行新語詞平庸(mediocrity),指的就是當代政治人物問他什麼話都會講,但完全沒有方向、沒有概念。因此,知識欠缺是現在政治越來越平庸的最大原因。也就是大英百科全書熄燈帶來的感慨。
「志氣」引領創新
近代的人不關心知識,就不會去整合知識,沒有去真正解決問題、創造問題的能力。最近我鼓吹個觀念叫「志氣經濟學」。經濟學是針對已出現的現象,但創造的人是怎麼創造出這些理論,是教科書不會告訴我們的。因此,這幾年我不喜歡談理論,喜歡談實務。追究在國家方向上有帶頭作用的人,他們的志氣是怎麼來的?福特創辦人在發明汽車前,就立定志向,想要一台不用馬拉的車,便將蒸汽機的道理帶進製造汽車,再整合法國冶鋼技術,第一部原形車就出現了。福特在志氣的引導下,拼命整合技術創新,化不可能為可能。在研究每個領域時,原創人怎麼立志?怎麼無中生有?才是最了不起的核心關鍵。
最近這幾年,韓國很了不起,已是世界科技大國。韓國的都市更新,清溪川整治也為各地爭相效尤,民進黨的治河經驗也參照有加。發展美食不像台灣做小吃,而是搞大吃,把韓國料理竟推成全世界第五大料理。以前韓國是弱國,被別人看不起,現在完全站在未來的高度上,立下志氣推動國家建設。這就是李明博拼了命的帶動搞未來,韓國企業家也有拚命的精神,凝聚這股志氣推動科技,日本已不在眼下,直接與美唱對台,這就是人家的志氣。
相對於韓國,台灣真的很沒有志氣。我們政府的領導階層只看現在,日子可以過就馬虎過,發展觀光產業,盡在搞小不搞大,小吃很好吃推廣也容易,就不必去規劃其他了。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台灣最早也最多留學海外,台灣人很聰明,外國有什麼我們抄什麼,那時代,韓國、馬來西亞都不夠看,抄的最快的就是我們。現在不一樣,台灣會抄,外國抄得更快。韓國後來也很會抄美國,現在連東南亞其他國家也跟進,模仿出心得和創造力,韓國創造力就此應然而生。
中國也在抄西方的模式轉型。值得注意的中國國營企業,長期對內壟斷,雖讓民間企業沒有與其競爭與發展的空間,但大型的中國國營企業卻計畫性的對外代表國家與西方企業競爭,在壟斷外扮演企畫經濟下開發產業的領頭羊。中國資訊產業最厲害的就是華威公司,在二○一○年全世界申請國際專利最多,它拚命搞專利、搞研發,於帶動國家經濟發展同時加強研發能力。中國國營企業在既有的國際經貿遊戲上和跨國大公司拚競爭,進行企業併購、市場開發,甚而到第三世界國家包土地、種糧食。
可惜台灣國營企業就只在搞國內壟斷和風險投機。我以前是念農業的,當時就體會到台灣要發展生技產業實屬台糖最有本領,台糖如果有志氣整個生技產業早就應該以台糖作為領頭羊開發帶領產業起步。但是台糖現在做的是養豬、做貢丸這類小東西,與民爭利。現在新興經濟體:墨西哥、南非,都在模仿中國國營企業的模式,內部仍是壟斷,外部扮演國家經濟領頭羊的角色。
現在的經濟學大多是有能力的人所拓展的經濟學,這些人有錢、有技術,可以在全世界跑來跑去。可是任何一個社會,沒有本領的人占最大多數,沒技術、沒錢,所以應該有一套不能移動的經濟學照顧大部分民眾的利益。在全球化整套理論下為能夠移動的人才技術在運轉時,許多國家地區都有貧富差距資源分配不均的事實。台灣政府、學界應面對民心所向呈現的社會住宅正義、分配正義、所得正義,嚴肅而負責的對話與規劃。美國出現一個占領華爾街的運動,到了二○一二年之後日子會越來越難過,亞洲國家快速整合中,整合過程中跑的越快的人,累積的速度就會差更多,台灣不追趕,就要落後更多!
「轉型」(transformation)是一九九七年美國政治家學會所提,現在全球都在轉型,科技、政治、法律一切都在談轉型。目前天下雜誌專題「亞洲之轉型」指出,轉型第一名是韓國,第二新加坡,香港居第三,亞洲四小龍台灣殿尾。往日台灣引以自豪的教育水準、島嶼景色、人情味,因缺乏國家的大方向與志氣。很多模仿外國機制的亞洲國家,漸有心得與轉型架構,新加坡,立志要成為亞洲金融的hub,與全世界連結。連馬來西亞,也宣稱要成為亞洲現代化教育中心,與美、英著名大學連絡開分校。再過幾年,馬來西亞人不會來台灣念書了,反而是台灣人到馬來西亞念書,因為念完就等於拿到美國歐洲的學位。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定位角色,台灣原本在亞洲國家中,是隨西方腳步最快的地方,現在則是最慢的角色。台灣混著過日子,全世界都在變,台灣就老神在在,以不變應萬變,這怎麼得了。
一九四九年來最艱困挑戰 領導菁英要面對
最近幾年政治學不談領導,僅有商學企管談談領導學。從啟蒙至今崇尚自由民主都重視政府的領導人角色。領導人要有氣魄,決定國家方向。當政治界不談領導後,近代美國學者認為甘乃迪後,沒有好領導,為什麼?是平庸化! 台灣和美國一樣,蔣經國後就沒什麼了不起的領導人。多元社會紛爭多,任何問題各種聲音不斷,領導人採取的立場、作的決定,總有人罵,領導人必須有不怕被罵的定力,敢於拍胸脯、扛責任的魄力,雜音才會愈來愈少,甚至不敢也不會輕易發聲或哄鬧。
反之,不做決定,不拍板負責,因循之下,小問題吵成大問題,大問題吵成危機。好的領導人應該整合專家與經驗者,依據已有的籌碼與規劃,凝聚方案拍板負責。台灣處於一個危機挑戰接踵而來的時空環境,危機管理與政府的信任需要踏實而寬宏的領導人風格與意志。
菁英們要學習和大眾對話,一起解決問題,現在台灣一談問題就對立,政府也專門喜歡搞這把戲。民主社會老百姓就是自己的主人,知識分子應該是透過各種管道了解大眾的想法,從大眾的想法抽離出一些共同的概念。在批判與探究的過程中跟社會產生有機互動,跟老百姓有互動才是知識分子的角色,千萬不要認為知識分子高高在上,知識分子根本沒有資格追求地位與權力。
近幾年來國民黨以九二共識推展下的兩岸和平發展,北京的策略是等著把台灣經濟逐漸整合入中國的經濟系統中,兩岸都在應付對方。我認為和平反獨後,應是和平促統。中國在亞洲經濟的整合過程中影響越來越大,北京與美國的壓力下台灣的空間越來越小。面對這樣的情況,政府不應閃避問題,讓百姓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白台灣的選擇很少。台灣這幾年恐怕是一九四九年之後面臨最艱困年代的開始,如何揪合一群知識分子,面對現實問題的種種,透過講實話、作實實在在的事,越來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