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多搭大眾運輸 研究:2050年全球可省1百兆美元

多搭大眾運輸 研究:2050年全球可省1百兆美元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4年12月18日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交通與發展政策機構(Institute for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若從現在起至2050年,搭乘大眾運輸、步行或騎腳踏車的人數增加,可省下公共支出和個人支出至少100兆美元,碳排量每年也可望減少17億公噸。 閱讀全文

北宜直鐵,必要何在?

北宜直鐵,必要何在?

來源: 地球公民基金會 2014年12月17日

交通部觀光局在近年的觀光政策中,都是以旅客(尤其是陸客)倍增為第一要務,求量不求質的情況下,大量景點被消費,讓東部有人潮但帶來的錢潮卻有限,但交通壅塞卻是事實,移轉觀光車潮僅是頭痛醫頭的方法,真的要處理的是觀光高質化,以及設定遊客的總量管制。土地能承擔的人潮有限,觀光景點更是,所以說明清楚我們的觀光政策,才有辦法來思考下一步的策略。 閱讀全文

利馬氣候大會:連續兩日挑燈夜戰 大會成果文件出爐

來源: 低碳生活部落格 2014年12月16日

世界各國將2015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視為一個關鍵時間點,必須討論出一份新的國際氣候新約來接替京都議定書,在2020年後共同解決氣候變遷危機。今晚通過的這份利馬文件,原本該是這份新協約的第一份正式藍圖,然而分歧的國際現實,使這份成果充滿妥協的鑿痕,無法凸顯減碳企圖心。 閱讀全文

水從哪裡來?-探訪水的國度「台北水源特定區」

水從哪裡來?-探訪水的國度「台北水源特定區」

來源: 上下游 2014年12月15日

近來台北市長當選人柯文哲與宜蘭縣長握手達成共識,北宜直鐵將以「最短距離」為建設目標,但此目標將穿越翡翠水庫的水源保護區,引發環團的憂慮與批評。趁此機會來瞭解,大台北地區日常用水的來源從何而來?面對油電雙漲,我們還可以省著點用;但水若出問題,卻不能一日不喝。水源的重要性,值得你我一同來關心 閱讀全文

陸經濟改革 準備啃硬骨頭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4年12月11日

由習近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12月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新華社解讀,這次會議釋放明年經濟發展8大信號。第一信號是新常態,其餘信號可視為新常態下的延展和支撐,牢牢抓住新常態,就抓住了經濟發展信號的牛鼻子。 閱讀全文

農委會推畜牧廢水回灌農田 學者:畜牧廢水含重金屬、藥物殘留 需先改善

農委會推畜牧廢水回灌農田 學者:畜牧廢水含重金屬、藥物殘留 需先改善

來源: 上下游 2014年12月11日

水污染防治費開徵在即,畜牧業預計三年後開徵,農委會建議畜牧業者推行畜牧廢水回灌農地,可減少廢水排放量、少繳水污費。動保團體認為畜牧廢水含有重金屬、藥物殘留,回灌農地恐造成農地污染,建議先改善畜牧業生產流程。養豬業認為執行細節需要磨合,也有農友直言「我的農田不是你畜牧場的化糞池。」 閱讀全文

抗議警察暴力 美國各地爆發示威

來源: 風傳媒 2014年12月10日

紐約43歲黑人男子加納(Eric Garner)遭警員鎖喉致死一案,涉案警員最終獲不起訴處分,引發眾怒。波士頓、芝加哥、紐約、華盛頓、邁阿密、克利夫蘭等城市群眾5日紛紛上街示威。 許多民眾不僅對加納案的判決結果表示憤怒,更不滿近期發生多起無武裝黑人遭警方擊斃的悲劇,而且最後警方都全身而退、免負任何責任。 閱讀全文

90年不缺水 二峰圳體現永續水利工程智慧

90年不缺水 二峰圳體現永續水利工程智慧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4年12月10日

今年冬季台灣面臨10年來最嚴重的大旱,全國18個供水區,有8個已開始第一階段限水,除了省水、再利用,集水設施的設計也值得關注。日治時期由日人工程師鳥居信平設計的生態工法取水工程「二峰圳」,歷經90年持續發揮集水引水功能,灌溉大武山下屏東平原,至今每天仍有約10萬噸的水給下游使用,這座歷史悠久的水圳工程為何能夠終年供水?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