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 背景說明
-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 新聞導覽
-
世界環境日 台積電、中鋼、亞泥等13企業聯手倡議2050淨零碳排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1年06月08日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倡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與中鋼、中華電信、中鼎、日月光、台積電、台泥、玉山金控、亞泥、信義房屋、台新金控、國泰金控、新光金控和鴻海等13企業,於世界環境日(6月5日)成立「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將努力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13家企業合計佔台灣GDP約45%,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佔約全國的19%,未來將邀請更多企業加入實踐零碳行動。
閱讀全文
聯合國報告:投資全球GDP 0.1% 就能解決氣候危機、生態崩潰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1年06月08日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如果要在本世紀中葉解決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土地劣化危機,全世界對自然的年度投資金額必須要乘以四倍。
閱讀全文
美國威脅對六國加徵關稅
來源: FT — 2021年06月07日美國今天宣布,針對國內企業面臨數位服務稅爭議,華府對英國、印度和4個歐洲聯盟(EU)國家的懲罰性關稅將暫緩6個月實施,期間將致力解決爭端,並將把焦點擺在國際性課稅。
閱讀全文
工商社論》請蔡政府不要與全球「減碳」趨勢,逆向而行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1年06月07日對於政府而言,「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的職責,是「非核」,還是「減碳」?!涉及到如何解決國人生命安全的空氣污染問題,我們的「減碳」和「零碳排」的政策是什麼,有階段性的發展目標嗎?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好」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王伯元 — 2013年05月02日日前馬總統在其臉書上發表感想,認為台灣競爭力並未衰退,但不知為何公共工程效率、國人英語能力、參與區域經濟步伐皆落後其他國家。面對於總統的疑惑我不禁啞然。台灣的發展掌握在政府手裏,如有任何不足,馬總統身為政府領導人,責無旁貸,還需要向外尋求答案嗎?
閱讀全文
重文憑、不讀書 是台灣致命的病
南方朔 — 2013年03月26日台灣無論正式教育或非正式的閱讀,卻顯然離開這種知識社會的要求極遠。台灣的正式教育和職業訓練班無異。台灣的大學教育不重視每個學科的學術史啟發,不關心思想方法和興趣的培養,也不關心廣泛的人文與自然科學基本素質提高。這遂成了台灣重文憑、但人們除了教科書之外即不閱讀的習性。
閱讀全文
拜託別再傷害台灣
王 健壯 — 2013年03月17日台灣這幾年的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也與美國相仿。但台灣名嘴比美國名嘴更厲害,他們個個都是通才,中午談外星人之謎時引經據典,晚上論新教宗未來時也頭頭是道,隔天分析核能危機時又是口沫橫飛;司徒爾特如果看過台灣這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大概一定會瞠目結舌到無言以對的地步吧!
閱讀全文
需要再起的聲音
朱思潔 — 2013年03月04日新年新希望,基金會在持續的追蹤與觀察下,經歷了去年發掘問題、面對問題。身為現代公民的一份子,無法置身於問題雜陳的社會現象之外,提出「實在年代」的呼喚與反省,望能以清澈的判斷與思維,期待新的一年匯聚實在力量、積極孕育轉型動力,廣納民意、修正觀念與做法、付諸行動。
閱讀全文
民主的關鍵是必須有硬心腸
南方朔 — 2013年02月18日早年我在大學求學時,正是西方科學的哲學興起的時刻,當時我對大師席立克所提「硬心腸」就留下深刻的印象。春節之前我讀了《經濟學人》雜誌,察覺到該刊在推崇北歐四國時,居然把「硬心腸」特別突出,這使得我對民主的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一個國家的政府要有能,一定要國民有就事論事的「硬心腸」;如果國民都是是非不分的「軟心腸」,統治者就會非常好混。
閱讀全文
這是個已經「太超過」的時代!
南方朔 — 2013年01月08日,基於歐洲的「三分之二社會論」及美國的「百分之五十一社會論」,我們已可看出現代的政治已變了。以前的政治還有古典的正義準則,有權力的人還必須在正義的標準下知道做事必須有節制,凡事不能太超過。但現在時代已變了!
閱讀全文
治國要用常識,不能反常識
南方朔 — 2012年12月11日「常識」是重要的,「常識」是一種自然神學的概念,它相信一個社會的正義標準和民心的向背,都有自明的道理。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統治者要按常識的標準來治國,而常識治國就是「以天下人之心為自己的心」,然後以這樣的心來治國。十八世紀新興的美國就是以常識來治國的成功範例。但今天的世界,包括台灣在內,統治者都是按自己的意志和黨派利益治國,整個統治方式愈來愈違背了常識;它不是以常識治國,而是以拖延的口號或空洞的禮貌等顧左右而言他的社會控制手段來治國。當整個統治的方式愈來愈反常識,常識的民怨就會更加沸騰。
閱讀全文
專訪余英時:做一個有尊嚴的知識人
朱思潔擇錄 — 2012年12月05日余英時先生於2012年11月26日以親筆函聲援在行政院前反對媒體壟斷的學生,並發言關切台灣媒體現況。余英時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年事已高,很少對外發言了,但在珍惜台灣自由民主的情況下,他還是願意盡知識份子的一分心力。」基金會特地擇錄2008年11月18日及12月1日時代周報對余英時先生的專訪,以紀錄其現代少有的知識分子風骨。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在高齡社會的議題上舉辦以下幾場座談: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8.07 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
2017.05.18 鋪一條回家的路--前瞻施政 正視高齡少子 2016.12.13 檢視高齡社會 再造宜居家園 2016.11.22 一起回家看後山原鄉 2016.09.14 韌性都市、健康家園-檢視 高齡社會 再出發 1999.11.6
舉辦「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研討會
相關出版品:
基金會製作統整高齡社會相關簡報:
面對高齡社會(New) from yucc01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