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新聞導覽

公股帶頭「新南向」 瞄準印尼船業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8月30日

新南向政策綱領揭曉,經濟部次長王美花昨日表示,將從產業合作、投資、中小企業、貿易推廣、投資合作、人才培訓、電子商務等六大領域出擊,並讓公股事業帶頭衝,包括中油、台船、台糖等都將有其扮演的角色。 閱讀全文

寫在青年返鄉務農契機產生前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8月29日

編按:農業也是發展產業轉型的重要一環,因自然環境與人力限制,農業規模變小,有些學者建言台灣目前的農業正轉往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的創新型農業發展。而近期,號召青年返鄉務農的聲音多有,除了解決青年就業、務農人口老化不足的問題,更期許可為農業帶來新的氣象。而台灣農業如何在這些力量當中找到轉型的動力?而政府又該如何配套?這些會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閱讀全文

全球經濟趨勢判斷 大師給建言

來源: 經濟日報 2016年08月26日

編按:全球經濟局勢與國際關係在今日已無法用教科書上的理論來理解,我們需發展全新的眼光與角度來認識新變化,而到底現在的國際經濟局勢如何?而在這樣的局勢下,台灣應該如何因應?針對這樣的問題,三位經濟方面的大師提供他們的看法,以下針對重點作摘錄。 閱讀全文

美國的反TPP浪潮 台灣看懂了嗎?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08月26日

距離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已不到90天,選戰紛擾眾多,尤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屢被做為祭旗標的,導致TPP乃至於貿易自由化對美國就業的衝擊,飽受政治操弄而錯失了嚴肅思辯的過程,最令人遺憾。 閱讀全文

亞投行運作現況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08月26日

編按:亞投行為大陸參與世界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政策。台灣在對外貿易上如要有所突破並加速推進新南向政策的話,對於亞投行目前的內容與計畫不可忽視。 閱讀全文

經濟部長李世光談電業法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8月16日

編按:電業法修正為經濟部目前首要推動任務。電業法的修正主要有幾個重點,其一為電業自由化,讓新的企業進入電業進行市場競爭;其二為推動再生能源,並扶植能源產業。經濟部長李世光並期盼透過電業法可帶動整體經濟轉型。以下為經濟部長接受媒體訪問內容。 閱讀全文

黃志芳:新南向3.0 導入PMI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08月16日

台灣綜合研究院昨(15)日舉辦「新南向政策的機會與挑戰」研討會,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演講時表示,小英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可說是「南向3.0」,將導入「PMI」,即人才(P)、資金(M)和訊息(I),也是綜合經濟、文化、族群的多面向整合政策。 閱讀全文

金管會挺經濟 祭六大措施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8月16日

金管會將金融挺實體經濟方案呈報行政院,將透過六大措施協助產業發展,包括放寬金控旗下創投投資五大產業限制,放寬私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投資開發型不動產40%上限,以鼓勵投入公共建設。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數位建設翻轉台灣-深思、追趕、整合

版面刊登連結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實在年代二—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