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地球表面淡水儲存的起伏大部分是由人類造成的

來源: 史丹佛大學網站 2021年03月08日

一項新研究首次對湖泊和水庫水位的波動進行了全球統計。研究發現,這種變化的57%發生在大壩蓄水池和其他由人管理的水域中,突顯了人類在地球水循環中所起的主導作用。 閱讀全文

2020年用電創歷史新高 水情不佳影響再生能源成績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21年03月08日

去(2020)年台灣首度出現人口負成長,用電量卻創下歷史新高。能源局公布2020年能源統計資料,全國總用電量達2710億度,較前(2019)年成長55億度,漲幅約2.4%。其中,住宅、工業部門各增加約30億度用電,服務業部門則減少約5億度用電。 閱讀全文

史上首見 元月新生兒不到萬人

來源: 經濟日報 2021年03月05日

人口警鐘持續敲響,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元月台灣出生人數僅9,601人,是自統計以來,史上第一次單月新生兒不到1萬人,出生數惡化狀況比金融海嘯時還慘。針對此問題,立法院法制局建議,應借鏡日本、新加坡,從訂定專法及提供所得稅優惠著手。透過專法可採取更強力政策作為,而所得稅優惠上,可以生育子女數目為基礎提高優惠額度,來達到「催生」目的。 閱讀全文

前所未見 大西洋環流千年來最弱 研究稱可能提前瓦解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2021年03月04日

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 AMOC)現在達到千年來最弱,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氣候變遷。 閱讀全文

朱淑娟專欄:藻礁公投將成案,經濟部應公開完整資訊坦然辯論

來源: 風傳媒 2021年03月03日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已突破28萬9667的法定門檻,距離成案只有一步之遙。公投是人民依憲法授權直接行使民權,但過去一周只看到經濟部提供片面訊息、激起政黨對立、試圖阻擋公投成案。如今藻礁公投可望連署成功,環境議題不需要政治惡鬥,經濟部應提供完整訊息,最後交由公民決定。 閱讀全文

東亞經濟體多國首現人口負增長 疫情意外加劇老齡化

來源: BBC 2021年03月03日

疫情之下各國採取封鎖措施,居家辦公時間加長,有部分觀點曾認為,這些因素或許能促進生育率止跌回升,但令外界意外的是,東亞國家低迷多年的生育率,在疫情中更進一步大幅下降。又中國在放鬆計劃生育政策後,討論全面放開生育限制,有學者建議應該從人口下降最嚴重的東三省開始試點。也有學者認為,現在全面放開為時已晚,中國將面臨高贍養比的老齡化社會,對中國長期經濟增長不利。 閱讀全文

消失的淡水魚 WWF報告:餵飽2億人的重要產業,1/3族群卻已瀕臨滅絕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2021年03月02日

全球16個保育組織最近發表報告顯示,攸關數億人口健康、營養和生計的淡水魚面臨日益嚴重的生存威脅,1/3的魚種已經瀕臨滅絕。 閱讀全文

史上最低國家生育率0.84:南韓新生兒銳減的危機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2月26日

南韓國家統計廳24日公布了《2020年韓國人口動向報告》,內容確認去年的南韓不僅史上首度進入「人口負成長」,原本就已是全球最低的國家總生育率(TFR)更再度跌破紀錄,僅剩下0.84——目前,南韓也是全世界唯一一個生育率不及1的國家;4年間的新生兒的年度總數,更是急遽減少了3分之1。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