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企業物價」上漲 全球通膨壓力增大
來源: 日經 — 2021年03月24日企業間交易價格在經濟活動中相當於「中游」。這一價格的上漲趨勢越來越明顯。主要國家比2020年秋季上漲了1~4%。由於原油及金屬等資源漲價,化工産品和鋼材也隨之上漲。中國經濟恢復、全球運輸停滯、美國寒流也推高了行情。在需求從新冠病毒疫情中恢復的過程中,價格向消費者購買的最終産品轉嫁的壓力或將增大。
閱讀全文
葉倫:拜登支出計劃需要增稅 鮑爾:重申支持寬鬆
來源: FT — 2021年03月24日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與財長葉倫23日首次聯袂出席國會聽證會,就政府的疫情紓困努力作證。,葉倫表示,接下來將需要增稅,為拜登政府下一階段的經濟議程提供資金。這些經濟議程涉及約3兆美元的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教育支出。鮑威爾還重申美聯儲不會突然轉向收緊政策
閱讀全文
中美競爭數位貨幣
來源: 日經 — 2021年03月24日圍繞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在拜登美國政權下,出現中美競爭全面啟動的跡象。中國著眼於國內外的數位人民幣的利用,進行各種測試。此前一直靜觀其變的美國也終於坐不住了。這必將對世界各國央行的應對措施産生影響。
閱讀全文
解封計畫急喊卡 梅克爾:變種病毒讓德陷新疫情
來源: 中央社 — 2021年03月24日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表示,為了抑制境內第3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封鎖管制實施日期將延至4月18日。她並呼籲民眾於復活節假期期間待在家中5天。
閱讀全文
沃爾夫:股市崩盤並不會拖垮經濟
來源: FT — 2021年03月23日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如果股市回調是由於經濟復甦和利率升勢都比預期的更為強勁,那就不太要緊——除了對投資者影響比較大以外。
閱讀全文
Fed喊拚經濟 將動用所有工具
來源: 多元 — 2021年03月23日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19日投書華爾街日報(WSJ),表示當美國走出這場危機時,能夠更強、更好,但他也重申Fed將繼續使盡所有的政策工具,直到經濟完全復甦為止。美國里奇蒙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巴金(Thomas Barkin)隨後也樂觀指出,因新冠疫情陷入衰退的美國經濟「即將」完全復甦,但部分疫情造成的經濟傷痕恐需要長時間才能治癒,可能在中長期內抑制成長前景。
閱讀全文
拜登政府醞釀3兆美元新支出計劃
來源: FT — 2021年03月23日《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據兩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考慮其高級顧問提出的一項計劃,即通過增加政府支出,向美國經濟中再投入約3兆美元,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和教育方面,它將意味著拜登經濟議程的第二階段。
閱讀全文
關注正在謹慎調整的若干國家央行政策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1年03月23日在COVID-19威脅逐漸減弱,全球經濟復甦的預期聲中,世界各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正在謹慎地進行政策轉向,主要目的並不是針對收縮央行資產負債表、抑制通貨膨脹、拉升利率等最近被市場高度炒作的議題,而是一、避免房地產炒作;二、提高央行貨幣操作的彈性空間。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