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 背景說明
-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 新聞導覽
-
統戰童書爭議:出版品簡轉繁先送,審業者認不合時宜
來源: 中時 — 2020年12月03日文化部發函通知《等爸爸回家》不得發行,理由是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規定,此舉表面上是取締違法,卻引起業界質疑此法的適用性。台北市出版公會理事長、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表示,若內容不宜,確實有必要下架,但如今有哪本簡轉繁的暢銷書有事先申請?淡大中文系副教授楊宗翰則指出該法不符產業現況,且審核曠日廢時,徒增業者困擾。
閱讀全文
中國童書被指統戰,文化部:未申請許可不得發行
來源: 多元 — 2020年12月03日中國大陸童書「等爸爸回家」,因內頁出現「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字樣,遭質疑美化中國防疫,成為中共大外宣的一部分,文化部今發布新聞稿表示,因該出版業者並未向文化部申請許可,就直接在台灣發行,文化部以發函給該公司要求即刻起不得發行,業者則回覆已進行全面回收作業。文化部強調,日後將加強宣導,並研議強化稽核機制。
閱讀全文
資本市場大開放的時代來了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12月03日據《工商時報》社論指出,2020年對台灣經濟的表現來說,是個充滿著驚奇的一年,股市指數與成交量再寫新高並持續翻新紀錄,新台幣狂升讓中央銀行疲於應付,仍無法阻擋固守多年的匯價底線。業績表現不凡的資通訊產業,與成天爭取各項紓困機會的許多傳統產業,形成強烈對比,而力推多年的新南向政策,在中美貿易戰與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成為投資新主流,不須政府誘導,廠商為了分散風險或尋找生產備援基地,都主動尋找東協各國的投資機會。
閱讀全文
國發會主委 龔明鑫: 政府將加速供應鏈重組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0年12月03日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日表示,中美貿易結構性爭議仍存在,政府將落實台商回台投資,並加速供應鏈重組。展望經濟前景,將穩定向上,202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 GDP)2.54%「相當確定」,不僅「保2」,超出預期非常多,2021年將持續成長,主計總處預測3.83%,國內外主要機構預估3.2%到4.2%,將成功打破經濟與防疫兩者必須有所取捨的迷思。
閱讀全文
葉倫將接美國財政部長 中美貿易戰3大方向
來源: 中時 — 2020年12月01日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周一(11月30日)宣布提名前Fed(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出任財政部長,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縮寫VOA)引用專家說法,認為中美貿易戰仍將持續,但至少會有謹慎使用關稅手段、加入CPTTP(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限縮軍事相關產品輸出而開放其他產品等3大方向。
閱讀全文
Fed鮑爾:未來數月將深具挑戰
來源: FT — 2020年12月01日美聯儲主席鮑爾(Jay Powell)已警告國會,新冠病毒病例的增加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證明具有挑戰性」,儘管有關疫苗開發的消息,已經鼓舞提振中期經濟前景。
閱讀全文
歐盟勾勒後特朗普時代美歐關係新藍圖
來源: FT — 2020年12月01日歐盟(EU)將呼籲美國抓住「一代人只有一次」的機會,打造一個新的全球聯盟。歐盟希望以一項詳盡的計劃草案說服美國,讓特朗普(Trump)時代的美歐緊張成為過去,雙方共同應對中國帶來的「戰略挑戰」。
閱讀全文
IMF促歐央降息 加速資產購買
來源: 中時 — 2020年12月01日國際貨幣基金(IMF)在最新報告指出,歐洲央行(ECB)官員應該考慮到所有選項,包括再次降息,以回應惡化的經濟前景。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