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
背景說明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新聞導覽

學者醫師幫忙拚公投! 藻礁聯盟明起推動15場線上講座

來源: 聯合報 2021年06月15日

全國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多數公開活動都暫停,為持續宣傳8月公投,藻礁公投推動聯盟今天表示,明天開始將推出15場線上講座。 閱讀全文

擴大援助國家應對氣候變遷 IMF研議設新信託

來源: 自由時報 2021年06月15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週日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尋求建立新的信託,以援助更多國家,包括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中收入國家。 閱讀全文

G7減碳 每年贊助窮國千億美元

來源: 中國時報 2021年06月15日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領袖在第3天會議承諾增加在氣候變遷問題上的撥款,每年贊助1千億美元協助較貧窮國家減碳與發展再生能源。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影響 美西乾旱野火熱浪問題加劇

來源: 中央社 2021年06月14日

夏季還沒開始,美國西部乾旱問題已經浮現,而長期乾旱帶來的影響,更因氣候變遷而加劇:湖泊水位來到歷史新低、森林野火季提前報到、限水措施,外加有可能破紀錄的熱浪。 閱讀全文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線城市發展緊追六都的啟發

來源: 聯合報 / 郭瓊瑩 2021年06月11日

基隆正濱漁港運用社區、NGO及與大學合作,以有限的經費共同改造舊漁港,創造了基隆的新亮點。 閱讀全文

《金融》歐洲碳稅創新高 零碳排投資成主流聚焦低碳企業

來源: 中國時報 2021年06月11日

今年5月歐盟碳價史上第一次超過每公噸50歐元。碳價在近幾個月急遽上升,目前的碳價已是疫情前水準的兩倍之多。在碳價影響企業成本的情況下,未來的投資趨勢將聚焦在零碳排、低碳排企業。 閱讀全文

水庫回春? 清淤雖能治標 保護集水區才是治本之道

來源: 公視 2021年06月11日

去年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閱讀全文

美歐峰會聲明草案:將就氣候變遷深化合作

來源: 中央廣播電臺 2021年06月11日

歐盟和美國領導人預定15日在布魯塞爾(Brussels)舉行高峰會,根據一份為峰會準備的聲明草案,歐美領袖將承諾深化合作,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走訪萬華在地店家,看見「土會黏的艋舺」如何社區共好

2020年06月24日

本篇文章訪談了三個萬華在地店家,聆聽他們在本業之餘,如何為地方貢獻心力,透過他們的故事,帶你看見人們口中「土會黏的艋舺」,如何由地方生活為根基,堆疊成深厚的人文與歷史場域。 閱讀全文

地方創生如何引導發展韌性城市

2020年06月12日

「地方創生」的過程必須以社區為基礎,才能強化“所在”自主永續的能力,而非由主政者或規劃師強制執行一個政策或解決方案。再者,以社區為基礎的創生過程,社區居民將能夠感受到歸屬感,在後續營運中也將成為重要的一份子。當以這樣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就會是建造社區共同資產的必要因子,如同歸屬感根植在社區居民心中一般。 閱讀全文

祖孫代間學習──社區在地老化的第一步實踐

2020年06月11日

面臨高齡化、少子化、青壯人口嚴重外流的池上鄉,如何透過社區設計,將問題轉為潛能,產生負負得正的效應? 閱讀全文

警鐘響起

余範英 2020年02月03日

當我們活得很好的同時,這世界卻不如以往的好,警鐘在我們這一代響起時,別再讓問題留給下一代! 閱讀全文

引領大思潮--記「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研討會

余範英 2017年11月30日

民國七十年代初是台灣能否從舊威權體制邁向新公民社會的不確定年代,外在環境上,我們剛走過外交孤危,內部發展上,則經歷了政治高壓和文學思潮辯證,而同時,各項建議基礎也正告完成。整體社會在深徹的歷練之後,產生迫急的改革願望,長久以來在威權體制下所累積的能量恰如弦上之箭,....... 閱讀全文

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朱雲漢 2014年04月02日

要讓一個新生民主體制落地生根,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學習與反覆實踐過程,但要讓其崩壞,卻易如怪手拆屋。如果民主大廈的根基本來就不牢固,就有可能在眾人尚未驚覺的情況下,被社會中少數但激進的群體一推而倒。 閱讀全文

另一種凝視-走出去,開創更大的格局

楊渡 2013年10月16日

最近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了,由加拿大小說家艾莉絲.孟若獲得。支持村上春樹的人於是議論再起,其中有一項即村上春樹的東方文化與日本背景,畢竟不同於西方;而去年由中國的莫言獲得,今年即不可能給亞洲國家。它只是說明了:文化是有民族與地域差距的。 閱讀全文

基金會關注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