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新聞導覽

借鏡荷蘭經驗 找出經濟脫困之道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12月01日

近年以來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後,迄今國際經濟仍籠罩著陰霾,以外需導向的臺灣亦不例外,因遭到全球市場需求下降波及,而導致經濟成長陷入持續低迷。面對此一不利環境之下,許多學者專家最常以香港、新加坡,或是日本、南韓,甚至德國、以色列等國家的產業發展模式,以作為台灣經濟擺脫困境之典範。 閱讀全文

整合PM2.5、臭氧 新式空污指標「AQI」12月1日上路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11月30日

目前的空氣污染指標(PSI)、強化細懸浮微粒(PM2.5)併陳的雙指標方式,將在12月1日以空氣品質指標(AQI)取代。AQI將整合PM2.5、新增臭氧8小時兩項目,將是我國最新空氣品質標準判斷依據。 閱讀全文

經濟學人2017全球趨勢 蔡英文總統專文

來源: nownews 2016年11月28日

編按:總統蔡英文近日于英國《經濟學人》發表「台灣將再起」(Turning Taiwan into a tiger again)專文。文章意義在於對國際表達台灣的展望。這篇文章可作為持續觀察蔡英文政府的總體施政方向觀察基礎。 閱讀全文

農委會允修法釋地 老農把持田地 青農無地可種

來源: 中時電子報 2016年11月23日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昨日舉辦座談會探討高齡化農村,如何吸引年輕人接手農務。與會專家認為,老農民把持農地,寧休耕卻不願意釋出,導致年輕人不易取得土地耕作,形成農村高齡化現象。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老農民不願釋出土地是怕失去農保資格,農委會將修法解決,幫助青農取得土地耕作,賺到第一桶金。 閱讀全文

數位國家譜藍圖 拚全球前10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11月21日

邁向數位經濟國家,行政院周四(24日)院會將端出施政半年大菜─「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成立DIGI+(plus)推動小組,由林揆擔任召集人,主軸發展數位經濟躍升、智慧城鄉、網路社會、人才培育等,至2025年數位經濟規模衝刺至6.5兆元,資訊國力拚全球前10名,以躍進至第6名為目標。 閱讀全文

唐鳳喊開放API 力挺亞洲˙矽谷

來源: 經濟日報 2016年11月16日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允諾替「亞洲˙矽谷」方案出力,指出將透過「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來協助物聯網,強化基礎建設後,就能夠產生更多更好的創新應用,表達對「亞洲˙矽谷」的支持。 閱讀全文

新南向政策啟動 小英提3大目標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11月16日

蔡英文總統昨天強調,新南向政策已經開始啟動,她提出未來推動「新南向政策」的3大目標,包括增進相互瞭解、穩步拓展雙向交流、強化全面的夥伴關係,期盼透過官方互動、企業投資,為台灣與東協關係寫下新篇章。 閱讀全文

美大選後 TPP定向

來源: 多元 2016年11月15日

編按: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川普上台,一個值得國際關注的議題便是歐巴馬總統任期強力推行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能否繼續執行。關於這個問題美國國內對此抱持不樂觀的態度,對TPP抱持希望的日本則表明會持續力挺TPP,面對這個眾國矚目的國際貿易協定,它的未來何去何從?以下整理國內外相關報導作為持續追蹤觀察基礎。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數位建設翻轉台灣-深思、追趕、整合

版面刊登連結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實在年代二—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