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新聞導覽

【發現台灣新林業】曹啟鴻:政策深化里山倡議 經營規模小而美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2016年06月17日

發展台灣新林業,行政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提出「林業資源永續利用」三項重點,推動禁伐天然林政策入法、經濟林利用符合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規範與標準,並深化「里山倡議」精神,未來將朝小而美的林業發展,兼顧保育及永續利用。 閱讀全文

解開4.0迷思 ─生產力4.0與工業4.0之區辯

來源: 工商時報 2016年06月17日

編按:德國在2012年提出「工業4.0」作為落實2020高科技戰略的十大未來計畫之一,整合資通訊軟、硬體、結合物聯網並建置虛實化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打造智慧工廠;美國則是啟動AMP計畫,將先進製成拉回美國。行政院於2015年提出生產力4.0的概念作為促進台灣下一波產業轉型的關鍵字。新政府上任,我們持續追蹤生產力4.0的相關討論。 閱讀全文

新南向政策的吸引力與阻力

來源: 工商時報社論 2016年06月16日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在立法院答詢時強調,新南向政策是讓台灣經濟多元化,在國際平衡發展,不是要取代任何政策,也不是要擺脫中國在經濟上的影響力,並非是「戒急用忍」。在此之前,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會見台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訪問團時則認為「新南向政策不太可能成功,主要是違反經濟學的規律」。 閱讀全文

打造亞洲矽谷 先改善投資環境

來源: 聯合報 2016年06月15日

編按:國發會在6月13日通過了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展現出推動亞洲矽谷計畫的決心。針對這項政策,我們也持續收集民間意見,持續觀察。 閱讀全文

國發會委員會議通過「亞洲矽谷推動方案」

來源: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6年06月14日

編按:國發會提出三駕馬車振興台灣經濟。其中,對於第二駕馬車-發展新興產業帶動內需,國發會預計推動亞洲矽谷的計畫來作為整合平台。而國發會於13日發表的新聞稿可作為持續觀察亞洲矽谷推動的起點。 閱讀全文

中國經濟怎麼走?他們的聲音值得傾聽

來源: 觀察者 2016年06月13日

編按:2016年上半年,中國官方以L型經濟為未來經濟發展定調,並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包括解決當前產能過剩的問題等。下文為觀察者網整理了當代經濟學家的看法,包括林毅夫、朱天、余永定、張軍、姚洋、屈宏斌、金煜、陳平、斯蒂格利茨等。盼從這些學者的看法中一探中國當代經濟輪廓。 閱讀全文

陳添枝:振興投資 政府要帶頭燒火

來源: 天下雜誌 2016年06月13日

編按:甫隨新政府上任的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他對於台灣未來的發展進行了簡單的診斷,並提出三駕馬車(企業轉型基金、五產業帶動內需、國家級投資公司)作為藥方。以下為他接受天下雜誌採訪談經濟政策的內容,作為持續追蹤政策發展的基礎。 閱讀全文

Uber分享經濟的迷思與真相

來源: 蘋果日報 2016年06月09日

編按:分享經濟成為當前一種新的業務模式,加上社群網絡的發達,其本身的意義與概念也不斷透過實踐而被豐富。而Uber為最常被作為分享經濟的案例討論,但是否分享經濟的內涵止於Uber?還是有更多的可能性?下文拓展分享經濟的思考。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數位建設翻轉台灣-深思、追趕、整合

版面刊登連結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實在年代二—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