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觀察與追蹤 / 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新聞導覽

科技業的十大建設 預算75億、明年上路

來源: 聯合報 2012年12月18日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昨天表示,國科會「雄才大略計畫」預計明年上路,這將是與科技有關的部會各主導一個大型政策,仿照早年的十大建設規格,改革台灣科技基礎建設。 閱讀全文

社論-提高國際供應鏈地位才能活化經濟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12月10日

2001年台灣商品輸出占全球出口總額2.0%,全球排名第14位,但是到2011年台灣的全球出口排名卻跌至第18位,占全球出口總額的1.7%,顯示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滑落的事實。而競爭力不足,恐怕也將使政府在推動ECFA後續協商和處理與美歐FTA談判的市場開放要求時,無法大開大闔放膽邁出腳步。 閱讀全文

醫療體系崩壞 醫療業者責無旁貸

來源: 中國時報 2012年12月10日

台灣醫療體系的「六大皆空」困境,引發許多討論。衛生署長邱文達於立法院報告也表示,未來將致力挹注五大科別和偏遠地區醫療資源、推動醫療過失刑責合理化、提高全民健康保險五大科別支付標準及強化急診室安全等;此外針對護理人力,將持續改善勞動條件,預計一○三年將全部回歸正常工時,訂三班合理護病比等政策。我們想從管理角度,來看醫療體系的崩壞危機。 閱讀全文

朱敬一:科技創新 3箭齊發

來源: 經濟日報 2012年11月29日

台灣政府要如何協助科技業邁向創新?朱敬一提出3個現象,也是台灣政府必須正視的改變。首先,仰賴工研院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扶植產業的思維必須改變,現在工研院1年預算200億元,還要分給5個所、6個中心,但單單台積電一年就有400億元金額研發,因此政策必須調整。第2個現象是時代已經走向民主多元,要包容更多意見。第3是國際競爭不一樣,30年前,中國大陸與韓國都不是對手,現在個個都醒了 閱讀全文

施振榮籲設文創科技園

來源: 整理自經濟日報 2012年11月27日

宏碁集團創辦人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昨(26)日表示,面對產業轉型,要有整合不同領域的新思維,國內應以人文、科技整合的「文創科技園區」取代「科學園區」,建議以中興新村為首例,建立由各部會統籌、實驗的「文創科技園區」。 閱讀全文

管中閔:陸經濟轉型,台臨挑戰

來源: 中央社 2012年11月20日

政務委員管中閔指出,大陸經濟轉型使台灣面臨挑戰,台灣應改變投資、出口過度依賴大陸的情形,並不應過度寄望大陸解決台灣經濟問題。 閱讀全文

拼有感滿月陳冲:設定個別戰略,全面開拓新興市場

來源: 整理自聯合晚報 2012年10月24日

行政院政務會談,討論開拓新興市場政策,面對國際市場萎縮,政府開發新興市場,維持出口動能,將以達到出口比重30%為目標。院長陳冲會中指示,除正規戰外,要進行游擊戰,結合跨部會資源,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國情,設定個別戰略,全力開拓新興市場。 閱讀全文

助產業起飛 張善政:3億元培育300生技人才

來源: 工商時報 2012年10月18日

陳揆昨天下午主持科技會報會議,政委張善政會後轉述,會中通過將原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更名為「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將鑽石拿掉,加強「產業」發展。他說,第一階段98-101年,強化生技基磐建構,第二階段自102-104年的新三年,將創造成功案例。 閱讀全文

專家觀點
基金會關注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數位建設翻轉台灣-深思、追趕、整合

版面刊登連結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實在年代二—服務經濟轉型系列講座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 檢視圖檔 檢視 下載圖檔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