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 背景說明
-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 新聞導覽
-
活絡台9線 蘇花改101年動工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1年12月08日爭議20年的蘇花改工程預計101年2月農曆春節前後動工,2017年全線通車。交通部近日將於行政院院會報告進度。蘇花改完工後,可望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閱讀全文
拒絕中油桃園廠改遷觀音 居民誓言用反六輕決心拼到底
來源: 苦勞網 — 2011年12月08日國光石化爭議暫告落幕,但桃園縣觀音鄉的居民,卻正面臨石化產業擴張的危機。反對中油桃園煉油廠遷至觀音的在地居民、學者與環保團體,北上舉行記者會。
閱讀全文
《短評》台26線該停建
2011年09月29日學界與民間團體串連,要求政府停建台廿六線公路,以免屏東的阿朗壹古道被破壞。經濟、開發與自然、保育孰重的老戲碼,再度上演。這次,政府要如何選擇?
閱讀全文
國光石化喊停之後
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 2011年04月28日除了業者與部分地方政客外,國光石化喊停,似乎無分藍綠,皆大歡喜。但這不是個案,而是里程碑,因為戰後台灣最成功的產業政策便是石化,而這個產業巨靈卻已在環境保護、世代正義等壓力下,黯然退場。
閱讀全文
永續會前後任25位委員嗆聲:只有一條路可走 不予開發
來源: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04月21日二十五位國家永續發展會議前後任民間委員,連署要求國光石化立即撤案,二十日並舉行記者會指出,國光開發案違反永續會「不建八輕」及「自然海岸零損 失」決議,又沒有先通過政策環評,今天環保署的會議根本不該召開;要召開也只有「不予開發」一條路可走,沒有「有條件通過」的選項。
閱讀全文
台糖最適發展乾淨能源
來源: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03月24日高聚光追日太陽能電廠,既可一邊發電,更可繼續造林享有造林補助,大片礫石層土地充分利用,免土地成本。台糖若投入發展太陽能,發電成本遠低於各民間電廠的投資,其售電價格應專案低價,全民電價就不至於提高,也不會成為國家財政負擔。
閱讀全文
創新創業,新思維最重要
來源: 林建甫,中國時報 —目前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推動創新創業,希望促進經濟轉型,也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我國在103年底行政院成立重量級旗艦計畫─「創新創業政策會報」,作為「替年輕人找出路」的施政重點,期能整合各部會分別推動之方案,發揮綜合效應。然而這其中的邏輯有問題,我們需要釐清並賦予新思維。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17.09.02 2012.07.14
2012.07.15
2012.07.21
2012.07.22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