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公 與 義 / 地方社會脈動

地方社會脈動

背景說明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

1994年文建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政策,促使中央政府省思跨部會整合模式的重要性,爾後,台灣社區政策的推動已逐漸從政府主導的「由上而下」政策執行,變成強調公民參與的「由下而上」的操作理念。

然而因為中央政府策略性的介入,特別長期以社造經費補助的誘導下,促使社區營造成為地方政策執行上脫離不了環境綠化、多元就業、文創開發的政策走向。更因高度依賴中央經費補助,使社造成為鄉鎮公所、村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及社區工作團隊間權力與資源的競技場域。

而今為因應人口老化、城鄉落差及產業變化,推行的「地方創生」同樣強調在地、自發與行動,不同之處在於,地方創生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減少)問題、提昇生養後代的條件、為地方創造生機」。

【從地方創生窺見貧富不均的現象】

在地方創生所觀注的人口結構及產業的變化中,最直接的觀察是台灣過往在快速發展工業化以及都市化的政策下,產生貧富不均的議題。

根據WTID(2018)的資料,全台灣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佔全國所得比例為12.99%。所得越高的族群,其薪資所得佔個人總所得的比例越低、資本所得的佔比越高。這一切似乎意味著,過去台灣社會長期歌頌的「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價值已不復存在,單憑努力越來越難出頭天。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下帶來的貧富差距所衍生出的社經階級顯然已難以翻轉。

聯合國在2015年開始啟動永續發展目標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Ban ki-moon)曾表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制定的目標具全球性,各國領導人已做出承諾,確保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而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就是消除貧窮(No poverty);世界銀行(世銀)總裁金鏞(Jim Yong Kim)表示「到2030年,終止極端貧窮並共享繁榮是我們的目標,而此承諾未曾改變,我們也須從全球的角度,採用擴大的貧窮判斷標準。」

【觀察、追蹤、與實踐】

貧窮及貧富差距的議題在台灣的都市與鄉鎮,以不同的樣貌存在著,面對地方翻轉的挑戰,我們同樣也必須關注大環境下的結構性議題,在關注與追蹤的同時,也與地方組織一起尋求社會創新的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

《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

《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

《報導者: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 TAIWANICDF:終結貧窮之前 先回答什麼是貧窮吧!》

觀察社會脈動

中國城市困局

來源: THE FINANCIAL TIMES 2013年11月18日

在經歷了近二十年的高速城鎮化之後,中國城鎮的正式和非正式居民總數一舉超越了農村人口數量。過去三十年中,超過4億人遷入城市,2011年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50%。如今超過5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15年這一比例預計將達到70%,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的12年城鎮將迎來2.5億新增人口。 閱讀全文

微型電網計畫區 IBM赴林邊把脈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1月06日

莫拉克風災重創屏東林邊鄉,災後林邊開始發展「養水種電」政策,已成為全台太陽能光電產業重要基地之一。屏東縣政府更計畫進一步在林邊推動智慧微型電網示範區,5日IBM專業顧問團隊走訪林邊,評估如何更有效管理能源。 閱讀全文

首都規劃的思維高度不能臣服於近利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11月01日

台北市幾塊大面積土地正面臨開發或改建,包括空軍總部舊址的開發、台北學苑地上權決標、華光社區和京華城百貨改建豪宅案,都已箭在弦上。這些稀有大面積土地的規劃,除將改變首都的形貌、空間利用和歷史感,更將影響生存其間的人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態度,無論中央或北市府都不可不慎。 閱讀全文

李鴻源:解編公設 推防災型都更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0月29日

內政部長李鴻源昨天表示,目前都市計畫人口比起六都實際人口超編約600萬人,內政部已規畫在4年內,針對人口成長不如預期的都市計畫區,撤銷不必要的公共設施及保留地來推動防災型都更,未來也將要求建商建置滯水花園、礫間下水道等設施協助防災。 閱讀全文

全年工時2140小時 全球第3高 上班族淪廉價勞工

來源: 中國時報 2013年10月14日

台灣勞工好命苦!薪資16年來沒調漲就罷了,工時卻是全球第3高,換算成時薪居亞洲四小龍之末,僅8.69美元、約新台幣255元,不及新加坡520元的一半。令不少窮忙的上班族聽了忍不住捶心肝。 閱讀全文

IMF副總裁:創造就業 宜採「北歐模式」

來源: 經濟日報 2013年10月03日

國際貨幣基金(IMF)副總裁夏菲克(Nemat Shafik)建議,各國不妨建立能兼顧社會安全與企業彈性的「北歐模式」,來創造就業。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認為,此法可行,企業多點彈性、鬆綁,產業自然能夠復育工作機會。 閱讀全文

被台灣遺忘的地方

來源: 聯合報 2013年09月18日

台灣最貧窮,也最常被忽略的地方,應該是西海岸雲嘉南一帶的沿海村鎮了。 閱讀全文

貧富差距擴大原因何在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2013年08月22日

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處於經濟繁榮時,沒什麽人會過度操心最富的1%人群在這種繁榮中享有的份額在持續擴大。而在美國進入衰退、英國跌入財政鴻溝以及歐元區面臨生存危機(還有全世界銀行家的可恥行徑曝光)之後,再也不是只有極左人士才對收入不公感到焦慮了。 閱讀全文

地方大小事
足跡
地方創生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