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會脈動
- 背景說明
-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
1994年文建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政策,促使中央政府省思跨部會整合模式的重要性,爾後,台灣社區政策的推動已逐漸從政府主導的「由上而下」政策執行,變成強調公民參與的「由下而上」的操作理念。
然而因為中央政府策略性的介入,特別長期以社造經費補助的誘導下,促使社區營造成為地方政策執行上脫離不了環境綠化、多元就業、文創開發的政策走向。更因高度依賴中央經費補助,使社造成為鄉鎮公所、村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及社區工作團隊間權力與資源的競技場域。
而今為因應人口老化、城鄉落差及產業變化,推行的「地方創生」同樣強調在地、自發與行動,不同之處在於,地方創生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減少)問題、提昇生養後代的條件、為地方創造生機」。
【從地方創生窺見貧富不均的現象】
在地方創生所觀注的人口結構及產業的變化中,最直接的觀察是台灣過往在快速發展工業化以及都市化的政策下,產生貧富不均的議題。
根據WTID(2018)的資料,全台灣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佔全國所得比例為12.99%。所得越高的族群,其薪資所得佔個人總所得的比例越低、資本所得的佔比越高。這一切似乎意味著,過去台灣社會長期歌頌的「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價值已不復存在,單憑努力越來越難出頭天。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下帶來的貧富差距所衍生出的社經階級顯然已難以翻轉。
聯合國在2015年開始啟動永續發展目標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Ban ki-moon)曾表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制定的目標具全球性,各國領導人已做出承諾,確保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而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就是消除貧窮(No poverty);世界銀行(世銀)總裁金鏞(Jim Yong Kim)表示「到2030年,終止極端貧窮並共享繁榮是我們的目標,而此承諾未曾改變,我們也須從全球的角度,採用擴大的貧窮判斷標準。」
【觀察、追蹤、與實踐】
貧窮及貧富差距的議題在台灣的都市與鄉鎮,以不同的樣貌存在著,面對地方翻轉的挑戰,我們同樣也必須關注大環境下的結構性議題,在關注與追蹤的同時,也與地方組織一起尋求社會創新的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
《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
《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
《報導者: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 TAIWANICDF:終結貧窮之前 先回答什麼是貧窮吧!》
- 觀察社會脈動
-
2012年原始貧富差距 史上第五高
來源: 東森新聞 — 2013年08月16日主計總處公布最新國民所得統計,101年所得最高及最低20%家庭,貧富差距6.13倍,較100年略減0.04倍,為史上第六高水準,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所得差距倍數為7.70倍,較100年微減0.05倍,為史上第五高,顯示政府致力縮短貧富差距還有努力的空間。 閱讀全文
我國2012年貧富差距6.13倍 比韓國還高
來源: 東森新聞網 — 2013年08月06日我國去(101)年家戶所得差距倍數為6.13倍,雖較上年縮減0.04倍,不過,仍高於韓國的5.54倍,對此經建會表示,若不計政府移轉收支,我國去年所得差距倍數為7.70倍,顯示政府推動的政策有助減緩所得分配差距的擴大。 閱讀全文
如何讓民眾水資源有感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3年03月25日今年春雨不足,以致一些地區開始出現缺水現象。水資源非常重要,人不能一天沒有水,但當雨水充足之時,很少人會去思考缺水的痛苦。或者,通常要等到缺水、限水、停水之時,民眾才會有感,才會感覺到水資源的重要。 閱讀全文
官民「化敵為友」 屏東生態旅遊開花
來源: 聯合報 — 2013年03月06日屏東縣發展生態旅遊,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帶領學生,七年多來走遍屏東,開發廿多條生態旅遊遊程,部落居民從反對、抗爭,如今化身導覽解說員,笑說生態保育與居民生計可以共存,「是朋友不是敵人」。 閱讀全文
國際勞工組織:全球失業明顯惡化
來源: BBC中文網 — 2013年01月25日國際勞工組織發表報告警告說,全球失業情況有明顯惡化的趨勢。報告列舉的數字表明,全球2012年失業人口增加400萬,總數已經達到1.97億,幾乎為全球總勞動人口的6%。 閱讀全文
奢侈稅不能輕言退場
來源: 經濟日報 — 2012年10月29日不動產交易實價登錄上路之後,房產交易價格益趨透明,而且對房價不合理炒作,達到抑制效果,因此對已實施一年半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立委及業界主張已達成階段性目標,多建議廢止,此話題再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奢侈稅是否達成預定的效果,應從其立法初衷談起。該條例的立法說明即強調「房價不合理飆漲」,與「房屋短期移轉稅負低,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 閱讀全文
政府應從四面向協助青年就業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0月23日青年失業已成為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經濟最活躍的亞洲也不例外,平均青年失業率是成年人的二.八倍。而根據主計處九月分資料,台灣的青年失業率相對於整體失業率更已達三.一四倍,顯示危機日益迫切。難怪立委李桐豪感嘆女兒會五國語言,近日應徵工作,月薪卻僅二萬元,換算時薪只有一百塊錢。 閱讀全文
20年努力 日水都濁溪變清流
來源: 中國時報 — 2012年10月08日日本靜岡縣三島市因富士山地下水四處湧出,自古便有「水都」之稱。隨著工業的發展,市內最大的湧泉河川「源兵衛川」一度成遭人厭惡的臭水溝,但在NPO(非營利事業組織)「整合工作三島執行委員會」和當地居民廿年努力下重現清流,螢火蟲再度飛舞,連絕滅的三島梅花藻都綻放可愛小白花。 閱讀全文
- 地方大小事
- 足跡
-
區域 足跡 北區 -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 將軍村(厚食聚落)
中區 南區 東區 - 地方創生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