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社會脈動
- 背景說明
-
【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
1994年文建會積極推動社區營造政策,促使中央政府省思跨部會整合模式的重要性,爾後,台灣社區政策的推動已逐漸從政府主導的「由上而下」政策執行,變成強調公民參與的「由下而上」的操作理念。
然而因為中央政府策略性的介入,特別長期以社造經費補助的誘導下,促使社區營造成為地方政策執行上脫離不了環境綠化、多元就業、文創開發的政策走向。更因高度依賴中央經費補助,使社造成為鄉鎮公所、村里辦公處、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管理委員會及社區工作團隊間權力與資源的競技場域。
而今為因應人口老化、城鄉落差及產業變化,推行的「地方創生」同樣強調在地、自發與行動,不同之處在於,地方創生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減少)問題、提昇生養後代的條件、為地方創造生機」。
【從地方創生窺見貧富不均的現象】
在地方創生所觀注的人口結構及產業的變化中,最直接的觀察是台灣過往在快速發展工業化以及都市化的政策下,產生貧富不均的議題。
根據WTID(2018)的資料,全台灣最富有的1%族群的收入佔全國所得比例為12.99%。所得越高的族群,其薪資所得佔個人總所得的比例越低、資本所得的佔比越高。這一切似乎意味著,過去台灣社會長期歌頌的「愛拚才會贏」、「黑手變頭家」價值已不復存在,單憑努力越來越難出頭天。在全球化及資本主義下帶來的貧富差距所衍生出的社經階級顯然已難以翻轉。
聯合國在2015年開始啟動永續發展目標時,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Ban ki-moon)曾表示「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所制定的目標具全球性,各國領導人已做出承諾,確保不遺漏任何人(Leave no one behind)」。而永續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就是消除貧窮(No poverty);世界銀行(世銀)總裁金鏞(Jim Yong Kim)表示「到2030年,終止極端貧窮並共享繁榮是我們的目標,而此承諾未曾改變,我們也須從全球的角度,採用擴大的貧窮判斷標準。」
【觀察、追蹤、與實踐】
貧窮及貧富差距的議題在台灣的都市與鄉鎮,以不同的樣貌存在著,面對地方翻轉的挑戰,我們同樣也必須關注大環境下的結構性議題,在關注與追蹤的同時,也與地方組織一起尋求社會創新的服務模式。
資料來源:
《社區營造、政策類型與治理網絡之建構:六星計畫的比較分析》
《曾旭正專欄|有了社區營造,為何還需要地方創生?》
《報導者:台灣貧富差距的真相》
《 TAIWANICDF:終結貧窮之前 先回答什麼是貧窮吧!》
- 觀察社會脈動
-
日本出生人數跌破90萬 積極爭取國外特定技能
來源: 多元 — 2019年12月27日編者按:台灣英文報報導「台灣全排名倒數第一」,觀察日本於高齡化、少子化下的政策,台灣能否為借鏡,尋找出台灣針對高齡少子化的解決方針。 閱讀全文
去年薪資平均數62.9萬 近7成員工年薪不及平均
來源: 多元 — 2019年12月20日編按:主計總處昨公布二○一八年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四十九萬元,平均每月四點一萬元,意即有百分之五十、近四百萬人未達此標準。此外,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六十二點九萬元,中位數與平均數的差距擴大至十三點九萬元,主計總處指出,有近七成的受僱員工年薪低於平均數。 閱讀全文
促進中高齡就業 修法要更彈性
來源: 聯合報 — 2019年12月17日編按:東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張鑫隆指出,中高齡勞工(45歲以上未滿65歲)較有工作經驗,但普遍薪資較高,所以對一般雇主而言,當然希望採用年輕又低薪、且效率較高的勞工,因此尤其是50歲以上中高齡的勞工就業比較難也是事實,因此對於《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通過的鬆綁,包含讓高齡者(65歲以上)勞工可與雇主簽訂定期契約。 閱讀全文
全球掀起反資本主義新浪潮
來源: 多元 — 2019年11月22日編按:世界在自由經濟體制的資本主義走向,貿易自由化下的發展,而今全球化的表象,多國內部政府的重分配角色被削弱,所得稅率大幅降低,趨勢的演進已見生產力成長減緩、金融衝擊持續惡化、不平等差距環生等重大的問題。全球掀起反資本主義新浪潮,資本主義面對社會分歧應當如何重塑?需要整合、對話及思索因應對策。 閱讀全文
許添財談高齡化經濟成長新動力及地方創生
來源: 多元 — 2019年11月19日地方創生理念起源於日本。因有見於城鎮結構的崩解將使日本無法抵擋人口減少的洪流,乃思「產、地、人」三位一體,透過創新作為,結合基礎建設、地方特色、現代智慧科技、新商業模式與文化創意,讓年輕人回流,或引進新人口與新投資,創造就業,重建地方經濟發展創新生態系。 閱讀全文
《經濟學人》檢視Elizabeth warren重塑美國資本主義的計畫
來源: 多元 — 2019年10月31日編按:美國資本主義的運作現許多問題。108年10月26出刊的《經濟學人》檢視Elizabeth Warren想要重塑美國資本主義的計畫。Warren的很多想法是好的,她想限制大企業過往那種買通政客然後吞食對手的陋習也是對的。但《經濟學人》認為她的計畫仍需依靠監管力度和保護主義,而她似乎低估了市場機制中也有著幫助中產階級發展的動態力量。 閱讀全文
省思科技文明病的根源和治理
來源: 工商時報 — 2019年08月30日檢視有關文明的探討,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環境所受到的破壞與污染,近來儼然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熱門議題。包括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我們的衛福部,也都先後發布全球面臨的十大健康威脅,或最新的十大科技文明病排行榜等調查報告。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下台灣農業如何調適——精準化的土壤、水源管理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19年08月19日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在今年6月份的全球氣候報告(Global Climate Report - June 2019)中指出,今年6月陸地與海洋的溫度,比起20世紀的平均要再高於0.95°C,也是自1880年以來的最高值 閱讀全文
- 地方大小事
- 足跡
-
區域 足跡 北區 -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 將軍村(厚食聚落)
中區 南區 東區 - 地方創生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