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美國亞裔老人受攻擊案件陡增 亞非裔社群呼籲攜手對抗種族暴力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舊金山奧克蘭(Oakland)一名91歲亞裔男子1月31日在唐人街遇襲,兇手從背後將他推倒在地並跑走,隨後也有一名60歲男子及55歲婦女遭到攻擊。香港影星吳彥祖、韓裔美國演員金大賢將監視器影像張貼在Instagram上並懸賞2.5萬美元(約新台幣70萬元)找出兇手。
除此之外,一名84歲的泰裔老翁拉塔納帕迪(Vicha Ratanapakdee)1月28日早上散步時遭到19歲的兇嫌推倒在地,經搶救後宣告不治。
層出不窮仇恨犯罪 引爆亞裔及非裔社群關係緊張
根據非營利組織「停止歧視亞裔和太平洋島居民」(Stop AAPI Hate)統計,從2020年三月到12月底,全美共收到至少2808件針對亞裔的仇恨行為或犯罪,其中有126件受害者年紀超過60歲以上。在這些案件當中,肢體暴力佔約8.7%、刻意咳嗽及吐痰的行為有6.4%、故意迴避有21%,口語騷擾佔最大宗,約有70.9%。
在受到攻擊的族群方面,有40.7%的受害者為華裔社群,為最大宗,其餘受害者包含韓裔、越南裔及菲律賓裔社群,他們也遭遇到工作上的歧視。從地域上來看,加州佔的比率最高,有43.8%,其次則是紐約洲,有13%,再來分別為華盛頓及伊利諾伊州 (Illinois)。《美國廣播公司》(ABC)引述Stop AAPI Hate創始人Connie Wun博士,表示這些案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我們不太會訴說遭遇到的暴力問題,也不太想造成他人的麻煩」這樣的想法讓許多人想要回國,因為他們並不想成為社群的焦點。
Connie Wun表示,很多亞裔年長者嘗試過融入這個國家,但最後則往往受到挫折。而在歷史上亞裔社群也和非裔社群有過暴力衝突,最著名的一次是1992年洛杉磯暴動,非裔男子遭警察以交通違規為由攔下毆打,引發暴動,造成洛杉磯53人死亡、600多人受傷,超過上萬人被捕。
層出不窮的仇恨行為也引發亞裔和非裔社群的緊張關係。《衛報》指出,在這些案件中有些是非裔人士所為,因此有些人將矛頭直指非裔社群而非經常高唱仇恨言論的政治人物,部分亞裔美國人甚至在缺乏明確的證據下將仇恨行為怪罪到整個非裔社群上。舊金山灣區倡議者、奧克蘭市議員法夫(Carroll Fife)表示,在美國亞裔人士經常會被認為「非我族類」而感到困擾,但不能用種族主義來對付種族主義。美國亞裔及非裔社群也譴責這類論調並呼籲團結對抗種族主義。
儘管如此,部分亞裔美國人認為,雖然美國社會會討論亞裔人士所遭遇的種族攻擊,但往往多會被拿來當作反對黑人種族主義運動的教材;也有人認同「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BLM)的訴求,認為政治化並無法解決問題。而目前亞裔及非裔社群的倡議人士正致力於平衡雙方在仇恨犯罪受害者議題上所產生的對立,共同目標為對抗美國國內種族主義、增進彼此理解及團結。
根本之道在於尋求種族主義的根源 強調對話勝於對立
《衛報》報導,美國倡議組織、學術圈認為根本問題應是在於白人至上主義,這是造成種族對立的癥結,壓迫所有非白人群體。白人至上主義也創造出少數群體神話模式,將亞裔及其他族群按照層級加以區分。加州大學爾灣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政治學家金(Claire Jean Kim)則認為,白人至上主義並非造成亞裔和非裔社群對立的源頭,而是反黑人現象(anti-Blackness)。
金指出,所謂的「反黑人現象」指的是黑人以外的族群能被提拔到高位,從而使得黑人落於最底層,其中亞裔美國人處於「既非白人也非黑人」的處境當中,造成亞裔社群非裔社群之間出現結構性的鴻溝,因而不斷造成衝突及危機。在中國城攻擊事件後有超過40個亞裔組織發布共同聲明,承認亞裔及非裔社群都需要社群教育以及創傷治療以讓雙方更人性化而非汙名化或尋找代罪羔羊。
即使如此,要如何改善亞裔、非裔人士遭到歧視的問題仍有不同意見,有些人認為應該要強化見警率以改善治安問題,而非裔社群的成員則擔心警察暴力執法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