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外新聞 / 3種驗出新冠病毒方式整理 在家能快篩你願意嗎?

3種驗出新冠病毒方式整理 在家能快篩你願意嗎?

一直以來,指揮中心以快篩偽陽性比率太高為由,不主張普篩,隨著疫情加重,目前也只以紅區為首進行廣篩,因此相對其他國家,台灣篩檢率名列全球最低國家之一。根據Our World In Data的數據,截至6月8日止,台灣每千人篩檢率才千分之29,無論是鄰近的亞洲國家,或是歐美,台灣篩檢率都是吊車尾。

目前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檢驗方法有三種,抗原快篩、PCR核酸檢測、抗體檢測。全球實驗室診斷目前都是以PCR核酸檢測為主。郭綜合醫院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葉駿達分享三種檢驗方式的不同。

1. 抗原檢測(目前快篩站使用)

目前各大篩檢站所使用的即為抗原快篩,能在10~20分鐘內,檢測從呼吸道中採集的檢體是否含有病毒的抗原。

優點:檢驗時間短,快速獲得結果。

缺點:準確率較PCR檢測低,未發病者可能不容易被發現,容易有偽陽性、偽陰性產生。

2. PCR檢測(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 RT-PCR)

全球作為診斷的標準檢測,能檢測出檢體中是否含有病毒的遺傳物質。

優點:準確度高,病毒量低也可檢驗出。

缺點:耗時、成本較高,且需要在生物安全第二級以上的實驗室,由專業設備及人員執行。

3. 抗體檢測(後續瞭解病毒盛行率,屬研究用)

受病毒感染或注射疫苗後,大多數人能產生抗體,因此藉由檢測血清中是否含有病毒的抗體,來判定是否曾感染或注射疫苗,需在感染或疫苗注射後至少2至3週才能得到準確度高的結果。

優點:可找出曾經感染過或接受疫苗注射的人,以推測體內是否有抗體。

缺點:感染後期才能驗出,也可能會有偽陰性產生。

葉駿達補充,對所有感染源來說,「有抗體」和「有免疫力」是不同事情;部分疾病而言,有抗體不代表有免疫力(如C型肝炎抗體)。

目前快篩站使用的抗原檢測,只能判讀採檢是陰或陽性,無法得知Ct值,相較PCR檢測,其準確度、靈敏度、特異性也都大打折扣,根據英國官方統計,偽陰比例卻恐高達50%。這也符合指揮中心一直以來的立論,但其他國家為揪出隱性感染者,大多很早便採取普篩或廣篩,上個月在台灣掀起熱議的《彭博》社報導,歸咎台灣疫情失控的原因之一,便是不廣泛篩檢。

彭博指出,台灣始終堅持不普篩,是擔心偽陽性太高,對篩檢經費、人力及醫療體系造成浪費和負擔;但進行普篩的國家,堅持做普篩的原因,和台灣剛好相反,主要是擔心偽陰性,因此不斷的普篩,揪出隱藏在社區、高比例的無症狀感染者。

隨著台灣感染者死亡率名列前茅,且一連發生多起染疫民眾死在家中、死後才確診的事件,指揮官陳時中9日終於鬆口,承認存在確診黑數,繼開放企業配合醫事人員自行叟置快篩站為員工快篩之後,指揮中心「正規劃診所自費快篩,未來民眾也可自購快篩試劑,在家採檢。」

目前開放自主篩檢的國家,有的一週篩兩次如英國,有的一週一次如德國,有的國家只在藥房上架,有的在超市、網路就能買到,日本甚至設置自動販賣機,街頭就可以買到。

台灣開放自主快篩之後,民眾購買與篩檢要不要實名制列管、自主篩檢之後結果要不要上傳、自篩個人和衛生單位、醫療院所之間的連結流程等等配套措施,指揮中心目前也還正在規劃中。

來源:康健雜誌/風傳媒

引用來源:多元
國內新聞直播-TVBS

NHK NEWS LIVE

ABC NEWS LIVE

Bloomberg Global Financial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