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全球
警惕2016年的風險訊號
2016年的新春開年讓人心驚膽跳,紐約股市在開年的第一周重挫,前五個交易日道瓊指數下跌6.2%、史坦普500指數挫低5.9%,同步創下一百多年以來,最大的開年當周跌幅。雖然跌深之後必有反彈,但是我們必須重視開年就大跌所伴隨的訊號,才能在日益劇烈震盪的大環境中,避免受到傷害。 閱讀全文
青年的期待是產業升級 並非起薪
隨著2016總統選戰日益升溫,為能吸引及爭取青年選票,如何解決國內青年就業不易,以及擺脫薪資偏低議題,已成為朝野政黨辯論攻防的主軸之一。姑且不論執政黨最近依據數據分析說明,青年起薪並非「22K」、而是「25K」,或是在野黨不斷指陳痛批,青年起薪已經多年停滯、淪為貧窮階級,均都無法扭轉「台灣=低薪」現象。 閱讀全文
「加薪帶動經濟成長」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主張嗎?
2014年元月確實有600多位美國經濟學者聯名寫信給美國總統,信中有三個重點。第一是說美國基本工資已經5年未調整,建議要每年調整時薪0.95元,連續調3年,希望2016年能夠達到10.10美元。第二是分析如此調薪能造福多少低薪者,能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第三是強調美國調升基本工資對失業率的影響很微小,不致於有後遺症。 閱讀全文
國際金融動盪與台灣政權交替
距離總統大選投票只剩不到兩個禮拜,三位總統候選人都在進行最後的衝刺,爭取520進入總統府。在1月16日投票完成之後、520新舊總統交接之前,國民黨可能面臨黨主席重新改選、黨內權力結構徹底重組的挑戰,而聲勢領先的民進黨如果勝選,則將進入人數超過兩千名黨政高層的人事布局;台灣在「政權交替」的時期,內部權力重新分配,將會耗盡黨政領導人的心力。 閱讀全文
認清低薪問題成因 才能對症下藥
台灣人才素質不差,卻長期陷於低薪困境,已成為經濟成長之患。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15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台灣在61個評比國家中名列第23,較前一年進步4名,但「人才外流」項目維持第50名低檔,顯示問題嚴重。先前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也指台灣將在2021年成為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低薪是人才外流主因之一,如何提升薪資結構,兩黨應該關切。 閱讀全文
央行想對市場說什麼?
美聯準會的最新升息決定、央行昨(17)日第四季理事會上降息半碼,走出分歧的結果。美聯準會升息之前,市場已有明確共識,12月會升息1碼,尤其經過9月經驗,此次市場更為明確,「聯準會不希望市場有任何『意外的反映』」。相對上,我央行昨天的降息決議,就讓國內市場非常意外! 閱讀全文
央行降息救經濟 彭淮南提4藥方
拯救台灣經濟,央行罕見連2季降息,更開出4帖藥方,一是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其次是擴大內需、推動治理改革;三是推動創新,朝研發、行銷兩端發展;最後是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央行今天召開104年第4季理監事會議,宣布再調降利率半碼,重貼現率調整為1.625%、擔保放款融通利率2.0%、短期融通利率3.875%,12月18日起實施。 閱讀全文
量化寬鬆VS.財政撙節
近年來,許多國家存在經濟衰退、失業率高、生產不振、財政赤字擴大、債務快速累積等諸症並存現象。面對此種多重複雜困局,在總體經濟政策上,往往採取截然不同作法:為了振興經濟,採取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貨幣政策;為了改善財政,採取撙節性(austerity) 財政政策。兩者目的迥異,政策取捨孰輕孰重,各有其支持者,不但受客觀環境與配套條件制約,也受意識型態影響。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