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經
重新考量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
編按:據《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提到,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首先會想起的是2009年為了克服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公司倒閉造成的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為了顯示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實施了4萬億財政政策解救中國經濟,也解救了世界經濟。 閱讀全文
【紓困振興】搶救中小企業!央行加碼融通 倍增至4,000億
編按: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目前央行融通方案額度是2,000億元,將加倍至4,000億元,對資金融通採彈性原則,隨著疫情發展,只要市場有需要,就會提供資金。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更指出,為提高銀行放款誘因,將銀行每筆放款備抵呆帳提撥率,從1%降到0.5%,並研議由中央存保提出約1.8億元,作為競賽前三名銀行的理賠準備金保費。 閱讀全文
【紓困振興】酷碰券近乎跳票 經濟部:不排除發放消費券
編按:日前各界聲浪與立委的質詢、媒體的報導、地方政府的心聲以及民眾的投書,經濟部近日將重新檢討酷碰券修正的方向,不排除發放等同現金的消費券。 閱讀全文
紓困方案應拉高格局擴大範圍
編按:《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與美國紓困方案相較,我國紓困規劃能力較弱、規範過小、速度太慢、範圍不足、政治算計過多,且缺乏監督機制。縱然防疫成效優於美國,妄不得掉以輕心。面對疫情衝擊的經濟衰退,朝野更應團結一致,將防疫精神,用於經濟紓困的擴大部署,一解企業與人民在疫情下的生活困苦。 閱讀全文
經濟消費模式丕變 要超前部署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嚴厲的管控行動,如鎖國、封城、停業及禁止相關賽事、聚會活動等措施,希望能降低病毒傳播的速度與範圍。影響所及不僅經濟、產業及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新形態的互動及工作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消費形態,理解與掌握這些變化,並思索可能的因應之道,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 閱讀全文
一起活下來!經濟抗疫,你我也能拉一把
編按:經濟社論指出,短短三個月的新冠大流行,讓全球近250萬人確診,達17萬人以上死亡。然而疫苗問市仍需時間,疫情尚未停歇,反倒讓全球經濟暫時停止,不僅衝擊生命更影響生計;面對困境,全球更應該團結,一起為疫後謀一線生機。 閱讀全文
央行:經濟將呈U型復甦
據《經濟日報》報導,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昨(20)日指出,根據國際機構預測資料,全球各國與台灣在疫情過後,經濟將呈現「U」型復甦;復甦型態須觀察疫情何時結束,「從目前疫情看未來發展,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閱讀全文
IMF預估台灣今年GDP僅-4% 央行搖頭:太悲觀
編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4月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對台灣今年實質GDP成長率預測大幅下修至-4%。我國央行認為,IMF未掌握民間及政府投資狀況,致其對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過於悲觀」。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