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經
正視我國製造業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
編按:台灣製造業今年所面臨的營運挑戰主要三:第一,以石油為主的原物料價格下跌;第二,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環境不確定性;第三,缺乏殺手級產品創造需求。在美中貿易戰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因素方面,今年台灣製造業受此影響最深刻的行業可能是機械業。在產品創新方面,受其影響最甚的莫過於資訊電子業,其中,又以半導體產業為我資訊電子業的重中之重。政府應注意當前許多經濟數據已和產業經營現況脫勾的現象。 閱讀全文
許嘉棟:改善投資環境才是正辦
編按:台灣近期經濟成長表現優於其他三小龍,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許嘉棟認為,純粹是幾項國際因素加上「機遇」使然。中美貿易戰、日韓貿易戰持續,台灣受惠於轉單效應以及大陸台商回台投資。然而,轉單效應與台商回台投資,長遠來看都不足以依賴,改善投資環境與簽署FTA是首務。 閱讀全文
台灣IT品牌的困境與挑戰
編按:蘋果掀起典範移轉革命,大幅改變IT產業的價值鏈,也扭轉消費者的喜好與關注。台灣科技產業面對從PC到行動應用的生態轉移衝擊,台灣IT品牌的存在感正在消失。專家表示,台灣IT品牌遇到三大挑戰:第一,由蘋果帶動的應用平台App Store風潮,使得軟體與應用成為典範移轉的核心,無力進行軟硬體整合的企業品牌,都面臨危機。第二,台灣 IT品牌無法取得關鍵零組件的奧援。第三,品牌競爭已成為國力的競爭。 閱讀全文
朱雲鵬:經濟成長率走高的迷思
編按:主計處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上升,對此,朱雲鵬教授表示,中美貿易戰造成全球貿易成長不如預期,已經波及台灣,造成出口負成長,但是因為匯率因素以及出口單價下跌因素,使得國民所得帳面上出口對經濟成長率維持正向貢獻,這些大部分是短期效果。未來,台灣應把握機會推產業轉型。 閱讀全文
三星砸千億美元想挑戰台積電龍頭地位
編按:韓國三星計劃要用10年時間正面挑戰台灣台積電代工王者寶座,每年將投資多達1兆日圓(折合約台幣2800億元)。三星與台積電這二強展開競爭,將促進廣泛行業的技術革新。然而,《金融時報》指出,三星要挑戰台積電的龍頭地位面臨兩大難題:資金與信任。 閱讀全文
學者談中國對台廿六條措施的可能影響
編按:中國大陸推出對台廿六條措施,多位台灣學者分別從經濟面、政治面、教育面提出可能影響,包括避免核心產業生產鏈被帶走、「一國一制」的國民待遇,中國學校學歷問題等。此外,「對台26條措施」第14條的領事權爭議,政府應積極提出具體做法。 閱讀全文
林祖嘉談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
編按:區域性全面經濟合作協議(RCEP)明年將簽約,台灣完全被排除在外,但是,經濟部長卻表示對台灣影響僅三成。對此,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撰文指出RCEP對台灣的重要性。他表示,未來因台灣沒有加入,零組件因被課稅而無法進入,勢必影響台灣與這些國家生產鏈關係,對於台灣經貿的長期發展不利。然而,當前兩岸關係降到冰點,台灣想要加入RCEP可能難上加難。 閱讀全文
明年ECFA是否終止?中國未正面回應
編按:兩岸經濟架構協議(ECFA)是否面臨十年後終止問題,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並未明確回覆。因此,後續發展仍有待觀察。此外,馬曉光表示,大陸日前修改「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和「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同樣也適用台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