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疫情
中國面臨新型圍堵風暴
編按:資深媒體人王銘義於《中時》撰文指南,4月8日,武漢解封之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發出重大決策訊號:「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項訊號,意謂著中國在疫後時期正面臨著逐漸形成的新型圍堵風暴。 閱讀全文
陳聽安、陳國樑:紓困振興不宜灌水應發現金
編按:國立政治大學名譽教授陳聽安與財政系教授陳國樑,皆表示,紓困振興不宜灌水應發現金。行政院所擬定的紓困振興方案,有可能成為疫情下的數學題?只有數字遊戲,沒有實質補助到位,更無法解中小企業燃眉之急,在刺激消費方面,也的確現金效果大於等於消費券、消費券效果則大於等於折扣券,急就章下的政策,需要更慎密的思維。 閱讀全文
國發會與專家:IMF未完整掌握我國疫情控制狀況
編按:《聯合報》指出,國發會與國內學者皆認為,國際貨幣基金(IMF)未完整掌握我國疫情控制狀況。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IMF大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表現,其中台灣遭同步下修至負成長百分之四,表現比金融風暴時期還差。然而,台灣非IMF會員國,對我國了解程度低,可能忽略了台灣對疫情控制得不錯。 閱讀全文
IMF悲觀預估 台經濟成長率下修至-4%
編按:媒體綜合報導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報告顯示,受新冠病毒影響,今年全球經濟預料將大幅衰退至-3%,而台灣經濟被IMF下修為-4%。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則認為,這數字就台灣目前來講不會發生,依政府推估,台灣今年GDP至少在1.3%到1.8%之間,台灣是否如IMF預測為負增長仍有待觀察。 閱讀全文
肺炎疫情下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去中國化」可行乎
編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高度全球化的產業鏈顯得脆弱不堪。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開始思考生產成本不應唯一的考量,產能集中在中國的風險逐步展露,如交通阻斷,工人無法返工,大量工廠被迫停工。當疫情退去後,對於全球產業鏈布局的實際影響,目前仍尚無定論。 閱讀全文
紓困申貸至少需準備21文件 民眾黨團:建分流平台更便民
編按:民眾黨團今(1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截至昨日中央提出舊有貸款展延、營運資金新增貸、振興資金貸款等3類紓困貸款內容,核准率都不到3成,呼籲政府紓困2.0必須有效分級、分流,才能真正讓有需要的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迅速讓資金到位,否則撐不過去就是倒。 閱讀全文
7000億企業融資紓困方案出爐17張圖一次看
編按:行政院對外說明紓困規模1兆500億,針對紓困2.0執行後續每日出面向國人報告,6日聚焦7000億融資貸款,7日會是大家關心的勞工跟就業問題;8日則主要是財政部稅務問題,以及產業民眾都會有遇到的問題等。直至10日止,紓困融資核貸金額累積達四百億元。 閱讀全文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疫情
編按:《日經》記者就在世界範圍內感染擴散的新興冠狀病毒等問題,訪問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本庶佑表示僅僅是一個變異的病毒就能讓世界陷入混亂。估計會有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但這就是現實。 閱讀全文